大学与你知识青年BunnyLen论坛精选

学术之耻=马屁论文+黑色幽默?

2020-01-12  本文已影响0人  BunnyTask

曾几何时,有许多大学生“好端端的梦想”,就被一知名院校博士生的剽窃新闻而掀翻在地,而此新闻给我们的学术界造成了一次“地表最强”级剧烈的地震。Nowadays,however,2020年的黑色笑话,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的离奇,甚至再一次震动当下的学术界。要不是这一场笑话,大家很难看到学术界和媒体界“国际认证”的“史上最奇葩论文”是究竟怎么回事,更难以让人将这则“最奇葩论文”,与本应该坚持严谨专业的核心期刊联系起来。

无数研究生心心念念,求上不得却又求下不甘的学术期刊,本应是传播严谨科学的专业知识之殿堂,却最终以一则“用30个版面来发表一篇马屁文章”的国际级大笑话在互联网上刷屏,真的让无数寒门学子为之心寒,失望至极。而这则期刊,似乎也完全没有了是非对错,辜负了社会和学子们的殷殷期待,何其寒心,且怎一个“怒”字了得?

拜托,学术论文不是这样玩的,且也背不了这口锅!

01   地表最强“奇葩说”

2020年是一个很多变的时期,中东局势,宝岛选举,澳洲火情……族繁不及备载的海内外大事在这一年此起彼伏。然而,这一年刚没过几天,一则陈年秘密,被迅雷不及掩耳地,像一颗装满燃料的炸弹般地,瞬间在互联网上爆炸开来,在网络上引发的不仅仅是好奇和关注,还有数不尽的质疑和骂声,甚至是极其尖锐的嘲讽。

就在这时,一篇在七年前发表在专业学术期刊《冰川冻土》上的论文风靡网络。这篇洋洋洒洒数万字的《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占据了期刊的30多页。此后,在有心人士的“挖掘”之下,重见天日、横空出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被誉为2020年第一篇神论文。当然,这也是今年第一篇奇葩论文,笑死了一众吃瓜群众,并成功上演了秋名山翻车的神奇戏码。

“这题目挺正经的,根本不是什么神论文”,大凡很多人都在猜测这到底是什么鬼。说起“神论文”,无非就是“Ctrl+C”、“Ctrl+V”、Copy from all the world,抄抄袭袭,剽剽窃窃,林林总总一大堆,从别人的成果中据为己有,还贴牌到“这是我的原创论文”,最终走入翟天临们的后尘;亦或是水平太差劲,前言不对后语或答非所问,事实错误,low爆至死,最终贻笑大方,为后世学术界所不齿也。

然而,Too young too naive,and too simple,当这篇论文从秘境中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得以“出土”之时,之所以使得一众迷糊的在看热闹的社会吃瓜群众当场直接吓傻,直呼大跌眼镜,“瞎说什么大白话”,是因为它重新定义了“奇葩论文”,其宗旨立意、谋篇布局、一字一句,无不让人拍案叫绝,犹如《三枪拍案惊奇》之离奇,又犹如《新神秘52区》之神秘,堪称奇葩论文大赏之卫冕冠军!

承袭自“如何建立理想的生态经济集成框架,首先需要理解形而上之理,这就需要我们有创新的思维方式”,转合于“这里首先探讨了美和道的问题,然后以导师和师娘的事例为例,阐述了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带普适性的人的发展之路”,阴阳怪气到连学者都搞不懂。

没错,这篇试图建立“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作为该文之终极目标的文章,其理论和实践基础,居然完全来自于对“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感悟和体认。正如知名新闻记者所言,它的创新性,体现在冲破了世人对学术期刊的固有偏见,开创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即在“拍导师马屁”过程中,生发出一种学术理论,进而成就出一篇伪品类似的学术新作,奇不奇葩,意不意外?

令人笑掉大牙的是,这篇分上下两篇的论文,在貌似高大上的标题之下,却煞有介事地论述作者自己“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在论证导师“山不矜高自及天”之后,开始为导师擦脂抹粉,“歌功颂德”,“师娘美,其风姿绰约,雅致宜人,模样端庄,神情秀越……尽管年龄已大,但风韵依然高绝……”。其后作者还绘制了一幅图,示意“导师和师娘和谐统一的天人之际”,被质疑“到底是在写论文还是在写小说”。

讽刺的是,这篇论文的作者竟然是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徐中民,而他所称颂的导师,竟然不仅是院士,还是发表这篇大作的专业期刊《冰川冻土》杂志的主编,如此的奇葩,造就了一对奇葩师生,既然你们都可以厚着脸皮地“近水楼台先得月”,那你们怎么不上天啊?

这件事情的进展我们当然也知道了,这样的一篇论文在知网上被查阅、被“引用”、被网友群嘲,被主流媒体痛斥“不啻为学术之耻”,而涉事杂志也很快地发布紧急通知,决定对该文撤稿,迅速用次元刀“切割”此事。当然,涉事主编也表示向相关方面申请引咎辞职,向这桩丑闻谢罪。

这让我们看到了,现在的学术不端,不仅能坑室友,坑同学,坑同行,甚至都能把老师也给坑了,真可谓“坑坑坑,坑出新境界”,该文章“线上关心人数”爆表,不过都是负评者居多,鲜有赞声。不少人也嘲笑道,“作者是被浪费的文人”,简直是浪费公帑,伤害学界!

02   奇葩论文笑料多

然而,这种论文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居然还有论文不仅毫无专业性可言,还能给学术界徒增许许多多好笑至极的新型“笑气”,给我们的社会增加了许多可供开心一笑的笑料。

有一公众号刊发的“史上最爽论文”,煞有其事地宣称这篇文章的主题叫做“一场爱情巧遇母校——关于大学校园的爱情动力学分析”,在“研究方法”中一本正经地宣称“研究主要划分为五个阶段:波涛暗涌的追求期(追求期),“作”风肆起的磨合期(磨合期)、顺风顺水的甜蜜期(甜蜜期)、感觉人生已经到达巅峰期(巅峰期)以及平凡相守的未来(守候期)。”

而在这片文章中,作者强调在追求期中,作为刚直理工男的他暗地关注了他的女朋友,时不时通过社交软件中的试探以展现作者内心的悸动,然后寻求合适的时机,开始对其进行猛烈又不失腼腆的追求。此后,当爱情进入磨合期时,作者发起了持续11个月之久的磨合阶段。

经历磨合期后,作者和他的女友彼此更加相知更加熟悉,在一整年过着低调地向全世界撒狗粮的二人时光。从见他的父母开始算起,爱情进入巅峰,双方的感情得到双方父母的肯定与支持,于是他们渐渐从二人世界中走出,开始过渡至一家四口的日常生活。

最后,作者说道,平凡相守的未来,是对他们爱情最普通,也是最走心的祝福与期待,他们愿意坚守一生。据全文介绍,他研究此事的时候,是按照各指标来统计他们的爱情动力学的,其中意见交换次数是根据两人回忆及微信聊天记录查询,看电影次数是根据每次电影票留存,美团电影和支付宝淘票记录,而改善生活次数是根据支付宝,微信支付记录及美团团购记录,从而实现了他所研究的“爱情动力学”这一概念的。

我们其实觉得这篇文章作为情书来说是很好的佳作,文采上也很棒,但是,经调查,这篇文章的作者一个来自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另一个来自法学院,这与所谓的“爱情动力学”以及其涉及的物理概念根本风马牛不相及,容易被质疑毫无足够的专业性,这到底是写“论文”,还是写“情书”?这,还叫学术论文吗?

03   学术不端,黑色幽默

以上的奇葩论文就像论文中最为搞笑的《关键时刻》,第一时间内除了被冠以“地表最强奇葩文”之外,对学术界的发展似乎毫无助益,只会被冠上“被学术界耽误的文人”之尬誉。

更何况,让无数研究生心心念念,梦寐以求到求上不得却不甘退而求其次的学术期刊,本应是传播严谨科学的专业知识之殿堂,却最终以一则“用30个版面来发表一篇马屁文章”的国际级大笑话在互联网上刷屏,真的让无数寒门学子为之心寒,失望至极。而这则期刊,似乎也完全没有了是非对错,辜负了社会和学子们的殷殷期待,何其寒心,且怎一个“怒”字了得?

而这些奇葩论文的出现,简直让学界对此失望至极,感叹道我们的学术界学风之下行耳,忧心忡忡。凡进入公众视野的论文,不管是专业学术还是轻松生活,本都应该是认真严肃之作,岂不料这群“奇葩说”们的所作所为让我们不禁侧目而视,这不是黑色幽默,什么才是黑色幽默?当这种奇葩论文与黑色幽默“捆绑销售”在一起,给理应严肃理性的学术界以PM2.5雾霾似的污染和暗黑势力般的干扰的话,那么这些奇葩论文根本就不是“学术之光”,而是彻彻底底的“学术之耻”,这种“学术堕落”的酸腐恶臭味,实在令人掩鼻!

学术本该是互联互通的自治高地,但这高地的根基,来自于每一个科研工作者的自律,而非似是而非,充满暗黑势力般的“学术贿赂”。基础不牢,迟早会地动山摇。为了学术界的风清气正,必须加强警惕,防微杜渐。

04   浮躁的我们在何方

事已至此,我想起了青年朋友在当下所不由自主产生的浮躁。那些在大学校园中所见到的不正之风,又有多少不是由浮躁所引起的呢?

先是部分集体活动与加分挂钩却忽视活动质量,再到部分学生组织忽视活动内容、文化建设及管理责任,却在“耍官威”上不遗余力,进而到许多大学生盲目追求厚黑学和成功学中的“人脉”,却忽视了自身能力、学识和品德的提升,只是为了在之后的成功中“走捷径”而变得“成熟”世故,如此之乱象,哪有一分一毫,不是因浮躁而生?

然而,当铅华散去,曲终人散之际,当真相被揭穿的时候,当学业一塌糊涂的时候,当毕业之后的遗憾袭来,感叹“人生不值得”之时的时候,我们是否就能确定,这些大学生就一定能比平时就认真努力的学生们过得更好,更舒坦,更问心无愧?

真心希望今天的我们,要认清无休止的浮躁所带来的危害,进而反思,不断精进,靠自身的踏实努力,成就无悔的一生,千万不要陷入“浮躁”之旋涡,成得了一时,却毁得了一世。但愿在浮躁的社会中,认真而有意义地活者,一生拥有最亮丽的精彩华章。

记住,细节决定成败,那踏实认真,严谨出大器的模样,永远是世界上那最美好的风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