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

构筑理想课堂,关注生命成长

2019-07-03  本文已影响0人  江左镇刘楼小学邓海龙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舞台,是师生生命展现最重要的一个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没有课堂,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没有教育。

        一、新教育理想课堂的基本内涵理想课堂应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安全、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由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整合,因材施教,充分体现课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发展性。通过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在人类文化知识和学生生活体验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实现高效的课堂,并追求个性的课堂,从而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新教育“构筑理想课堂”的行动试图多维度、多视角地提炼不同学科理想课堂的共性,寻找一套理想课堂的可操作模式。

        二、新教育理想课堂的“六维度”理想课堂提出“三层六度”的基本评价体系。第一个层面是教师层面,包括亲合度和整合度。第二层面是学生层面,包括参与度和练习度。第三个层面是师生互动层面,包括自由度和延展度。一是亲和度,即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吉尔·哈德菲尔德在《课堂活力》一书中说:“班级里可能充满了欢乐、友谊、合作和渴望,也可能是沉默、不快、矛盾和敌意。”前者无疑是亲和度高的表现,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二是整合度,即整体地把握学科知识体系。整合度不高的课堂教学,往往把完整的知识支离破碎。如语文教师把字、词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割出来,历史教师把事件从时代背景中游离出来,学生得到的只是被肢解的知识,而不是真正的整二是整合度,即整体地把握学科知识体系。整合度不高的课堂教学,往往把完整的知识支离破碎。如语文教师把字、词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割出来,历史教师把事件从时代背景中游离出来,学生得到的只是被肢解的知识,而不是真正的整合知识的智慧。三是参与度,即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牛津英语教师宝库”中有一本书名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该书作者认为,课堂教学需要“提倡学生参与决定教学内容,力图使学生自己的输入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资源,并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也就是说,如果课堂上“满堂灌”,而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根本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思想。在这个定义上,我主张日常的课堂教学,学生发言与活动的时间不能少于二分之一。四是练习度,即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的程度。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学生是通过与老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的。学习的效率与成果如何,取决于在互动与活动过程中能否充分地运用自己的能动器官。所以,一堂好课,不在于其有条不紊、不在于其流畅顺达,而在于其是否真正地让孩子练习和实践。    五是自由度,即学习的方式上更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我们的课堂犹如军营,强调的是铁的纪律,正襟危坐,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少了一些轻松,少了一些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一些神采飞扬。尤其是要求学生齐声回答、不允许学生交头接耳、不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辩等。这无疑是给学生的身心自由发展套上了枷锁。六是延展度,即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当生活成为教与学的内容,当社会成为广阔的课堂,生命就能在其中得到进一步舒展与绽放,课堂的广度与深度就能得到进一步拓展。六是延展度,即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当生活成为教与学的内容,当社会成为广阔的课堂,生命就能在其中得到进一步舒展与绽放,课堂的广度与深度就能得到进一步拓展。新教育理想课堂的“三境界”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的框架;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从这“三重境界”的角度来看,新教育更侧重于从教师的教学过程反思课堂。第一重境界的主要特点是:讲效率、保底线。教学框架的作用,是帮助教师理解、规范课堂,它是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工具。新教育提出了由五个部分组成的理想课堂有效教学框架:一、教材及学生的解读(这是教师的备课阶段,主要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学生的了解);二、确定教学目标(A类:基础性、阶梯性目标,为核心目标搭梯的知识;B类:核心目标,即课堂教学重点要教学的内容;C类:附着性、拓展性一、教材及学生的解读(这是教师的备课阶段,主要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学生的了解);二、确定教学目标(A类:基础性、阶梯性目标,为核心目标搭梯的知识;B类:核心目标,即课堂教学重点要教学的内容;C类:附着性、拓展性目标,即思想、情感、价值等。另外,还有针对不同学生的个别化目标);三、有明确方向的预习作业(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不应只是为课堂教学做一些准备工作,而应尽可能地针对所有教学目标,是真正的自主学习);四、严谨的教学板块(教学板块一方面要求课堂清晰地划分若干板块,注上每个板块要解决的目标及可能所需的时间,在讲究必要的节奏、方式灵活多样的基础上,让每一分钟都有所计划、富有成效;另一方面,对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设与规定。教师列出学生个体学习清单,是为了真正确立“教为学服务,让学生的学习成为课堂的真正核心”的思想);五、教学反思。理想课堂的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其主要特点:讲对话、重品质。这里所讲的“发掘”,是指从提问到解答的完整过程,即探索中的发现和探索后的重现,既指方法又指方向。这里所讲的“知识”,不是教材上的知识,而是教材之外的相关知识;不是静态知识的片段堆砌,而是动态知识在不同背景下的整体把握。这里所讲的“魅力”,一方面是指知识对师生所形成的智力上的吸引与挑战;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在老师的引领、陪伴、协助、督促下,按照可遵循的规律进行探索,在过程中不仅习得了相应的技能,更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其核心是智力挑战和思维训练。由此可见,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内在魅力,就是为了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互相进行深入对话。通过人与知识(世界、文本)的对话、人与他者(教师、学生、其他读者)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由此可见,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内在魅力,就是为了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互相进行深入对话。通过人与知识(世界、文本)的对话、人与他者(教师、学生、其他读者)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再是一个知识的容器,而是让学生被兴趣指引、被乐趣激发,主动进行探索性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与感受到科学家发现知识的坎坷与喜悦,从而由内在激发学生的潜力,提升教学的品质;教师不再是隔在学生与知识之间的“二道贩子”,用某些“有效”的方法把知识简单地转交给学生,而是知识和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准确而及时地出现在被阻隔之处,甚至是和学生一起沿着“问题——知识——真理”的途径进行一次科学探索,成为学生的同行伙伴,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理想课堂的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其主要特点:讲个性,求境界。如果说第一重境界和第二重境界更多的是与知识有关,那么,第三重境界则更多的是与生活、生命相融。在第三重境界,知识不再是一个死的体系,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并在激发起师生的强烈反响后,内化为师生的生活、生命的一部分。真正的课堂,应该具有唯一性,一个面向特殊的一群人,因为是为这个课堂上的每个学生量身打造的。在这里,群体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够获得成长,都会拥有自己独特的收获和体验。此处的共鸣,既有基于个体差异的个性体验,又有面对伟大事物产生的共性共鸣。如何构筑理想课堂(一)正确认识有效教学框架新教育的有效教学框架是这样描述的:“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会学习,最终目标是学生成为独立而自律的学习者,而其外显特征是教室里发生着高水平的智力投入与碰撞的活动。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主要突出了教学中的四个要素:教学目标、预习作业、教学板块、学生清单。对四个要素的运用进行一定范围的规限,使之在有效教学的区域内得到呈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其核心是把“以教师的教(讲)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上来。 新教师可以把它作为“地图”来引导自己穿越最初的教学迷径;有经验的教师可以把它作为“支架”以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大家可以借助它作为“工具”,努力改善教学。”它既可以提醒上课者关注一些重要的课堂元素,以确保有效教学,也可以为新教师可以把它作为“地图”来引导自己穿越最初的教学迷径;有经验的教师可以把它作为“支架”以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大家可以借助它作为“工具”,努力改善教学。”它既可以提醒上课者关注一些重要的课堂元素,以确保有效教学,也可以为参与课堂观察的教师提供一个观察课堂的框架,以发现并在同一话语体系中讨论一堂课的优劣得失之处。正确使用教案或导学案备课作为一种对教学的预设,即使再完美,也免不了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很难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主体发展,教学中的生成考虑到位。我们教学时应针对学生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从而进行有效的教学,特别是我们要研究学生,既要研究本班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使我们的教学具有面上的指导作用,又要研究本班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我们的教学能够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要做到:课前认真研究教案,将自己对某一版块、某一环节的独到见解或自己对某一版块、某一环节的中肯建议,详实地记录下来,课后要及时撰写教学反思,以总结经验,更好地改进教学。(三)优化理想课堂的“六维度”首先是教学目标优化。应该着眼于学科教学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基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原则,要克服传统教学“教材为中心”的弊端,使课堂教学过程具备“生活化”的特点,既体现相对严密的逻辑思路,又有利于学生优化知识基础和能力素养,自主培养参与意识和素质,由此优化课堂教学必要的整合度和参与度。 其次是教学过程优化。应该着眼于学科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要求,基于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要克服传统教学“教师为中心”的弊端,使课堂教学过程具备“综合化”的特点,既体现教学环节组合合理、教学结构相对严谨,又保持教学氛其次是教学过程优化。应该着眼于学科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要求,基于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要克服传统教学“教师为中心”的弊端,使课堂教学过程具备“综合化”的特点,既体现教学环节组合合理、教学结构相对严谨,又保持教学氛围亲切自然、宽松和谐与协调有序,师生平等参与交流,引领全班学生共同合作,通过体验和发现达成实际认知能力水平的不断优化,由此优化课堂教学必要的亲合度和自由度。 再次是教学效果优化。应该着眼于学科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向,基于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基本原则,要克服传统教学“教室为中心”的弊端,使课堂教学具备“信息化”的特点,既有利于学生优化知识性、方法性和习惯性的学习素养,又能够推动学生自觉运用所学课后进一步熟悉社会,感知生活,不断提升自主采集、整理、交流和充分利用信息价值的能力,有机有序组织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发现体验实践,及时巩固对于知识形成和运用效能的认知,由此优化课堂教学必要的延展度和练习度。我校在构筑理想课堂方面的点滴做法“构筑理想课堂,关注生命成长”,一直是我们追求的梦想。长期以来,努力学习并践行着理想课堂的行走。我们酝酿着,实践着,思索着,探究着……坚持一种学习。我校教师积极参加百名教育名师名家进伊川活动,伊川县分学科培训活动,第六学区联盟观摩课活动,江左镇构筑理想课堂观摩研讨活动以及我校平时组织的观摩课活动等。认真学习,仔细记录,回到学校后,要对其他坚持一种学习。我校教师积极参加百名教育名师名家进伊川活动,伊川县分学科培训活动,第六学区联盟观摩课活动,江左镇构筑理想课堂观摩研讨活动以及我校平时组织的观摩课活动等。认真学习,仔细记录,回到学校后,要对其他教师进行二次培训,将最新最好的教学方法传达到每一位教师。在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深入课堂,发现问题;集体研讨,解决问题。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2、做到二个关注。上课时,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同时,重点关注一两名学优生和后进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课后重点关注学生的作业,认真批改,发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反思,寻找原因,探索解决方法,认真写好反思笔记。3、确保三个必须。一是必须开展听课活动。开学初,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本学期的听课安排表。在听课过程中,既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并做好听课记录。二是听课后必须进行评课。讲究时效性,每次听完课之后,在学科教研组长组织下,同学科教师针对听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和存在的问题集体研讨。讲课教师先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自己对本节课的评价,自我剖析。听课教师认真评议,少说优点,多说缺点。三是评课必须有效果。讲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通过研讨,必须找出教师和一些学生课堂行为表现的原因,共同商讨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整理记录,以运用于以后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落实四种课堂。(1)立足“常态课”,要求教师上好“常态课”,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反映出来,以便听课教师与其交流,真诚地指出不足或改进的建议。(2)展示“观摩课”。根据学校每学期开学初制定的听课安排表,认真组织上好观摩课,供4、落实四种课堂。(1)立足“常态课”,要求教师上好“常态课”,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反映出来,以便听课教师与其交流,真诚地指出不足或改进的建议。(2)展示“观摩课”。根据学校每学期开学初制定的听课安排表,认真组织上好观摩课,供教师学习和借鉴。(3)抓实“引路追踪课”。这是我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我校培养青年教师的一种方法。主管领导不定时推门听课,课后提出发现的问题,下次继续听这位老师的课,重点听之前发现的问题改正没有,并提出这节课出现的新问题,以此类推,追踪听课。通过对一节节课的深入研讨、反复打磨,使我们的课堂真正迈向理想课堂。(4)上好“同课异构”课。“我校的“同课异构”通过三个环节来完成:一是规定同级同科目教师自主备课,讲同一节课。二是互相听课,相同的课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也让我们有不同的思考。从他们的课堂上就可以看出他们对同一节课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思考,也可以感受到老师们不同的教学风格。三是课后评价反思,再集体备这节课。选择最优最好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5、课堂五个要有。一要有教案,有方法——要持案上课,并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二要有资源、有密度——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控制好课堂教学的节奏;三要有生活、有应用——要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提高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四要有差异、有落实——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有计划的实施分层教学,有重点的地进行培优补差,及时反馈,提高实效;五要有情感、有精神——要关注学生情感交流,要布置和认真批改每一次作业,做到作业分层布置,确保优秀学生和后进学生都有最大的发展,让作业成为学生展示个性的天地。6、优化六个维度(前面已经阐述)7、围绕“七一”磨炼。第一个一是独立进行备课,个人的备课。根据自己的理解与经验进行备课。第二个一是进行一次试教,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同级同科目老师听课,提出整改意见。第三个一是组织集体备课。在整改意见和其他7、围绕“七一”磨炼。第一个一是独立进行备课,个人的备课。根据自己的理解与经验进行备课。第二个一是进行一次试教,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同级同科目老师听课,提出整改意见。第三个一是组织集体备课。在整改意见和其他丰富的资料基础上进行,每个老师都是参与者。第四个一是上一次完整的公开课,其他老师再次听课。第五个一是组织一次团队评课,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第六个一是在此基础上,写一篇完整的课后反思。第七个一是这一堂课最后形成一套完整的资料,可以作为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原始资料,也可以是构筑理想课堂的参考资料。同时,理想课堂是与时俱进的。极简技术翻转课堂的探索实现了师生关系的改变和教学方式的变革。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教育理想课堂的探索也应越来越开放,课堂应越来越广阔,资源的渠道应越来越多元,课堂的个性应越来越鲜明,对教师的要求应越来越高。理想课堂建设应该呈现时代进步的元素,折射技术变革的信息,不断地向前探索。总之,课堂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追寻理想课堂是我们永远追求的方向。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有梦,只要我们在行动,我们就会不断地前行。只要我们不断地前行,我们就会实现我们的理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