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读书方式:每天听本书,当心被掏空了口袋,还被掏空了灵魂
最近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前几天写了一篇是关于我们读书角度的文章,今天我想就当下的一种现象说说我的看法,如今读书的人少了,但听书的的人却是多了起来,这还不至于让我有写这篇文章的冲动,让我感到不安的是,听书或许是读书的一种方式,无可厚非,但是三分钟五分钟读一本书,这种读书意识让我大为不解,其中有很多人,我相信是为了这个栏目先获取书的大概内容,然后选择性的去阅读有必要读的书。
这点我觉得不失为是一种好的途径,但却有不少人,以为这样几分钟就算读完了一本书,以后在与人交谈的时候,总会拿起里面的一些概念和观点,当做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于是在别人面前夸夸其谈,手舞足蹈!我真的为之担心,都说汉堡没营养,如今连读书都可以这样的快餐化,我一个朋友说他订阅了某听书栏目,花了几十大洋,我说如果你是为了读书评,我觉得没什么问题,但没必要去“每天听本书”很多书评栏目都是免费的,,看着你花钱的态度,我总觉的你有吃文化快餐的嫌疑,果然朋友承认了。
吃饭,可以吃快餐,看书看快餐,这是我真的无法理解的一件事情,当一本书,一万个读者,却只读出一种观念来,这也算是我自认读书以来的最大悲哀,这让我想《鹿鼎记》里的那句话,陈近南和韦小宝说:你是个聪明人,我可以用聪明的方法和你说话,外面的人就不行。这种读书和灌输有何区别?当被灌输,我们和陈近南说的那个“外面人”有何区别?
都说一本书,每个人都可以读出其中的不同,也有人说读书就是读自己,这些都是读书的必要和价值,我们读书本身就是为了避免愚昧,在某些时候,避免愚昧的最好方式就是躲避灌输,灌输就是愚昧的主要来源。
今天我在一个问答题目里看到这样一个问题:《红楼梦》的思想真的有这么超前吗?我想只要多读点书的话,一般不会问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并不是这本书的思想有多超前,而是我们自己站的文化位置,文化思想却很滞后,在曹雪芹那个时代,世界范围内都在解放人性,如果我们站在自己文化的位置上,却是会看到思想超前,比如关于人人平等的女权主义,如今还没有彻底的根除余毒,还有宝玉厌恶的文死谏,武死战等等,更不用说如今有多少人还在维护它。
这些就算不看一些国外的书籍,那看国内的像鲁迅他们的文章,就已经在批判,在解惑,而且论点论据都在那里摆着,也都经过了近百年的时间验证,稍微读一下,你或许就不会觉得曹雪芹的思想有多超前,就如刚才我说的,一味的文化快餐,一味的被灌输,永远不会带着疑问找到答案,只会别人给你一个问题,别人再给你一个答案,我们的方块字变化万千,自圆其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每天听本书”,一天读完一本书,如果你是为了炫耀和谈资,那千万别在真正的读书人面前卖弄,如果你是为了明目解惑,那要当心,不要成为陈近南说的那个“外面人”。
文:饼子
欢迎关注公众号号:饼子读书,和我一起读名著,开启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