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的规矩
昨日看了一会儿《脱口秀大会》第五季,产生了一些感触,凡有人的地方都有江湖,江湖就得遵守江河的规矩。
最初听脱口秀是看刘仪伟主持的《东方夜谭》节目,刘仪伟很不正经地调侃一些社会热点事件让人捧腹。后来又看了《壹周立秀波》和《今晚八零后》,这两档都是语言类节目,在搞笑的形式下有内涵。想当年《壹周立波秀》是相当火,火的程度超过当今很多综艺类节目,他诙谐幽默他清高胆大,他什么都敢调侃,最终连人带节目都不见了终迹。这说明什么?在江湖行走,发财不要紧,天下银子有的是,有本事可以尽情地拿回家。但不要随便得罪人,既不能得罪大佬也不要得罪同行。喝咖啡固然洋气,可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后来又看了《今晚八零后》,同样很犀利,奈何主持人的口才的确不怎么样,开始收视率还可以,后来就不行了。这个节目最大的贡献就在于把脱口秀进行了一波推广,还带出了一帮口才还不错的脱口秀表演者。现在《脱口秀大会》中的几个名角都是那个时候的常驻嘉宾,然时过境迁,当初《八零后》的主持人已经淡出了脱口秀的江湖,当初那个主持人口中的小角色“蛋蛋”俨然已经是江湖的大佬,当“蛋蛋”变成“蛋总”后,江湖已经不是当初的江湖。这说明什么?江湖不是永恒的,江湖在不断地变化着,只有适应变化才能在潮头立,否则就会沉下去。
记得《脱口秀大会》第一期时远没有现在热闹,演员不多录影棚也不大,整个表演形式更像个沙龙。那个时候的脱口秀还远没有现在这么热,台上表演者素质是参差不齐,文化水准是有高有低。记得有个演员到台上表演,虽然穿着很得体,但纹了花腿,给人的观感确实不太好。这说明什么?江湖刚刚兴起的时候,需要很多人的加入,但高阶的人士可能有点清高,不屑与这种不入流的表演形式有什么交集。这样就给了很多文化水平不是太高的人一个机会,也确有很多人在那个时候进入了脱口秀行来,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几年脱口秀大热,进入脱口秀行业的人层次越来越高,什么北大的什么研究生什么博士,可以说一抓一大把。那几个元老如果现在才想起来讲脱口秀,估计门都没有。
这就教会我们一个道理,要想在江湖上混得好,要么有独到的眼光会瞅机会,要么有真才实学有真本事。
无论是哪个行业,刚兴起时大多数人在观望,这给了很多胆大者以机会,他们的勇气远远超过才华,可以一头扎进该行业中去,成为捞到第一笔金的先驱者。现在出国留学不是件新鲜的事,只要家庭条件还可以支撑,很多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国外去镀金的。当年大清政府准备派学童到美国去留学,达官贵人谁愿意把孩子送到那蛮夷之地吃苦受累,所以出去的大多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等这些孩子学成归来,成了各方面的人才,比如詹天佑,比如唐绍仪,达官贵人才开始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去,到这个时候,出国留学已经不是普通人家能够得到的机会了。江湖就是这样,给第一波闯入者以收获,然后就会抬高门槛,让普通人的机会很渺茫。历史上无论闯关东还是走西口或者是下南洋,都给了最初的勇敢者以高利,后来者的成本会越来越高,普遍人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