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随笔精选录随想集文艺调频

在岛上隐居

2018-11-04  本文已影响2人  Liu生

就像梭罗的生活观:“简单,简单,还是简单。”

总的来说中国人的闲适还是建立在无奈颓废基础上,闲适意味着解脱——是寻求无果的最终解决方法。也是大众的选择取向,以“怨”起点,以“闲”结束。

中国人,少不了一个“苟且”。“苟且”活着的都会有,生物都会有。这是一种被逼的简单。

还有一种,没有这么悲惨。

这种简单是毫无压力的选择。说到底是一种爱好。就像梭罗选择在瓦尔登湖“离群素居”一样。

有的“离群”是被逼的,有的“离群”是乐意的。

所以,最可悲的事情就是把可悲的当乐意的接受。

中国人的闲适总以高雅为标准,要不就是加点点缀,古时候隐居总要有丝竹流觞才显得正宗,现代的隐居总要有闲适家装才显得地道。

“隐居”渐渐成了生活的装饰。古时候的隐居着大都是穷人,现在的隐居者,大多是富豪。

总之一句:都不是普通人。

还有的人非要到岛上生活,人的隐居不算正宗的,位置的隐居才是正宗。

与人相比,岛的隐居也算是一种逃离,但——本来想活的清净,还是被想清静的人打搅了。

负负得正——清净+清净=不清净。

岛上的人终归还是从城市出去的,社会的习性摆脱不了。

于是有人发现了商机,你不方便,我就给你制造方便。

但是,不方便是隐居附加品,真正的隐居者从不在乎方便不方便,在他们看来,隐居才是最大的方便。

然而,很多岛上的居民并非真正的隐居者,于是一拍即合,一个供给一个需求,需求促成了世界上的岛一个城市——岛变得不再是岛。

没有人会发现已经变质的生活,因为他们的生活充斥着防腐剂。

“岛”不过是虚荣的标榜。以前是现在是,以后也是,永远都是。

穷人拿它埋怨,富人拿它过活。

“岛”的隐居,便成了一部小说,“岛”中需要的情节好像存在着,但实际已失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