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散文旅行·在路上散文

云南散记(二)

2019-05-17  本文已影响190人  pixiu小品文

      --小品文/PIXIU

      双廊镇位于洱海边,海边有许多宾馆客栈。房间分两档:临水的海景房和普通房(开窗见不到海的房间)。据说旅游高峰时,前者的价格过千元,比后者高数倍。因我们错开了五一长假的高峰,明新客栈的房价240元。  

        1、双廊古镇(4月19日)

  午后,阳光明媚,照在身上暖暖的。我们踏着古老的石头街道,穿街过巷,寻找着双廊古镇和洱海每一个角落的美,脚步和心情无不放松。

   远跳苍山十九峰,门临洱海碧波倾,梦中的洱海就在眼前。许多客栈建在水边,舒适的小憩处与山水天然融合,一切都变得柔软轻松起来。在这样的时光里,不要再前进,静静地坐下来是最好的主意。喝点冷饮,来杯咖啡,晒晒太阳,是一种美;看看书,望望远方,是另一种美。固然如此,却总不如干脆躺下来,睡个懒觉,连梦也不想做,那样会来的更美。如果非要做梦,也全部是关于宁静的蓝的海的梦,我以为,这便是洱海给我们最大的享受。

  海水在涌漾,风轻轻的,各色的花儿默然开放,不时有花香和鸟声在身边环绕。

      假如我们能够像一只鸟,抛却城市的喧闹与纷扰,偷偷地把自己关在洱海这个由山水编织的大笼子里,什么也做,什么也不想,相信是不会有什么报怨的。

  水光万顷开天镜,山色四时环翠屏。数千年前,双廊的先民们就能够把家建在如此特别的位置,真是有智慧!这里的人口不到1.8万,其中白族占了85%,自然风光旖旎,民族风情浓郁,素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的盛誉。

  小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北有萝莳曲,南有莲花曲,前有金梭和玉几二岛环抱于双曲之间,这就是得名双廊的原因。

  主街两侧小店云集,一切都显得那么古朴,那么干净雅致。保存完整的明清历史文化街区,散发着一股别样的味道,白族建筑独特大气,值得我们仔细观察。它们与北方的建筑风格有什么不同呢?

  街面的背后就是湛蓝的洱海,或穿行于人来人往的主街,或深入旁支小巷,或漫步于洱海之滨,潮湿的空气和鲜花草香是双廊永远也不会缺少的一部分。它们充盈心间,令人仿佛在梦中。不时,还有白族小吃的香味勾着我们的心,不禁要驻足留恋一番。

  脆皮烤猪甚是壮观,猪身长达1米多。看起来皮脆肉嫩,肥而不腻,在街边冒着香气。不时有人请店家割下一条,然后带着一种满足感离去,看来为店主担心整只猪当天卖不完是多虑的。

  家家门前有流水,户户由鲜花簇拥着,小店的物品堆到了门外,琳琅满目,各具特色。是不是该挑一件心怡的美物买下,作个记念?

  鸡血藤,可入药可食用,更可作为饰品。老藤条经过清洗、烤弯,便可做成手镯,是为藤镯。它是藏族最古老的饰品之一,藏语称为“巴”。如今,天然稀缺的藤镯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据说,最珍贵的藤镯是由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埋在地下12年的鸡血藤制作而成。因产量稀少,已经受到开采限制。藏人认为,藤的节是空行母之化身,殊胜无比,能够辟邪保平安,因此鸡血藤作为首饰传承至今。

  古拙的陶制品让您想到了什么?不必用它盛水喝茶,也不必报怨它们的手工不精巧,摆在哪里,哪里就是一种无言的风景,也许这样就足够了。

  沿街前行数小时,不知不觉间来到了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艺术空间(月亮宫)。它就隐藏于曲街小巷、绿树花丛里,从外观看并无特别之处。一侧是众多的民家建筑相依,另一侧则是蓝色的洱海。

  杨丽萍出生在大理一个白族人家,从小酷爱舞蹈,以云南“孔雀舞”闻名于世。太阳宫和月亮宫是她在洱海边的私人寓所。有人这样评价说:“一直以来,人们将这位从深山里走出来的神秘舞蹈家称为巫女--一位善于用肢体说话的人,东南亚的观众更称她为舞神。杨丽萍舞的纯净柔美、独一无二,她是一位真正至情至性的舞者。”

  更多的人惊叹说,杨丽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有仙风道骨的,因而是神秘的。其实,这种神秘就来自于她的生命全部由孔雀的美与性灵组成。

  太阳宫和月亮宫向游人开放,但有最低消费,我们没有进去参观,因此只能列些网上的照片欣赏。

  月亮宫的旁边,山形竦峙,一棵大树伸展于云海巨石之上,显得优雅特别,好似一只美丽的绿孔雀婷婷欲飞,守护着“孔雀舞”的主人,也守护着热爱这片土地与山水的人们。

   登高回望,双廊镇美丽如画。月亮宫的位置就在玉几岛的尖端。对面若隐若现的白线虚影,就是大理古城。

  由双廊到大理古城,需要绕洱海半圈。整个洱海周长120多公里,沿岸散落着众多的渔村,小普陀岛、㵙洲古镇、蝴蝶泉等景观,风光各异。

  沿着滨海大道,环行一圈是许多骑行友的选择。且行且歇,累了在途中的小渔村住下来,洱海的每一处自有不同的美。因此,这里也是婚纱摄影、热恋情侣的理想之地。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对那些不想到处奔波、只想选一个地方静静地呆几天的旅者来说,休憩发呆、看云看海,品茶品涛,漫步听鸟叫,同样不是什么奢望。

      租个自行车,不求环海一圈,只求随便转转,或者到10多公里外的挖色镇赶赶白族人的早集,又何尝不是一种考察和体验、自在与放松?生活原本就是因真实自在而精彩起来的。

  傍晚时分,落日斜照,洱海波光粼粼,云天辉耀,树枝映衬着蓝天,云影绰绰中是谁在吟咏着一个一个古老的传说?

  游客们或成双成对,或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要一杯冷饮啡,吃一份烤串,尽情地享受着双廊的夜。

  它的夜是迷人而火辣的,仿佛有说不完的情思与故事,其魅力就在于白族居民独特的民风民俗。看,就连那烤地瓜也是需要酟着辣椒粉来吃的。

  是夜,在古镇闹中取静的海村饭店,要一份农味黄焖鸡、炒野生菌、木瓜汁炖鱼、清炒瓜丝,边吃边赏景,再来一杯冰啤酒,看窗外洱海波光潋艳,何不快意?

  潮湿的空气似有似无,涛声忽高忽低,不忍离开的落日绽放着最后的一抹光辉,这是洱海的黄昏送给旅人最好的礼物。

  回到住处休息时,发现明新客栈的店牌如此显眼,仿佛在暮色下指引着它的客人们不要迷路于双廊的街街巷巷里,找不到归路。

  半夜起来上厕所的时候,竟忘了是住在海边,以为是在家里,后来禁不住乐了。“千万不要在迷迷糊糊中推错了门,一步跨到洱海边!”

  2、洱海的早晨(4月20日)

  早6:00,一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从广播里传来,我们从睡梦中醒来,于是再次奔入双廊新的一天里。

  街上很静,游客还没到,只有当地人在清扫路面。鲜花盛开在街旁道边,檐前廊下;小鸟也在房梁、枝头、云中穿行,啾啾欢叫。突然间,一种久违的亲切感袭上心头,它让我想到了小时候过着的柳条飘飘、篱笆泥舍的生活,还有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

  鲜花在静静开放,不知疲倦。也许它们睡了一夜,也许它们兴奋了一夜,如今只想迎着初升的太阳把最美的一面献给新的一天。

  一位近70岁的老人摆好小摊,开始用木炭生火,准备售卖油煎豆腐。从他口中得知,从枝下倒垂下的黄花,名叫蔓陀罗。它们简直像一个个倒垂着的金钟、锁呐,或者说小金号,足足有半尺长。

  历史上,双廊是一个小渔村。此刻,已有渔人打鱼回来,正在窗外的海水边清理小鱼小虾,时间是清晨6:20。晨光下的洱海是那么的静谧朴实。听说15公里外的挖色镇有一个专门的集市,是本地区最大的集,热闹非凡。

  远远地,一位女子背后背着一个婴孩,沐浴在晨曦里,一幅难得的画面来到面前。正当我按下快门的时候,她似乎发现了我,这回眸远望的一瞬恰恰成了我最想要的效果。

  水边各家的客栈都是自有格调,但是无不以柔软、舒适、温馨为主,感觉比我们住的客栈还要有诗意。那轻巧的竹灯随风、随垂下的藤条和曼陀罗花朵一起悠晃,是时光的影子,还是两颗驿动的心?难道是唤起童年记忆的风铃?愰然间,它们与海水的微波同谐共振在一起,如《苗岭的早晨》奏响了曲子。

  花开处尽是幽幽,心到静时也悠悠。门外,是还没有散尽的朦胧的月光,还是羞却的珊珊迟到的晨光?也许,它们都是,一半是月光的朦胧,一半是晨光的迷离,二者混在一起,是那么的幽柔,又是那么的不可捉摸。幽柔的让人不想离开,不可捉摸的让人反生好奇,只想静静地坐下来,好窥探那初生的阳光是如何接替月光,悄然成为白天的海的主人。

  几棵老树沐在水的中央,宛若可亲的姐妹,招摇着她们的端庄与秀美;又似守护神一般,护着生息于此的万物生灵。

  李氏大院的门前,小花烂漫,露珠点点,热切期盼着还没有醒来的蜜蜂、蝴蝶早点光临属于它们自己的世间与欢乐。

  海边的晨光比街道上要暗些,岸边林木披纷,绿草低矮茵茵,半黄的枯草夹杂其间,显示着春天还没有完全唤醒这片刚从冬天苏醒过来的土地。黄绿相间,绿多黄少,昭示着一份生命与力量的对比。

  有些逢春的古木还没有长出绿枝细叶,它们是不是如一个个驼背的老人,弯腰窥探着朦胧初醒的、笼着薄纱的洱海的秘密?是一片忘忧湖吗,还是一片灵魂的港湾?为何这般的优雅与神圣!

  随着阳光的增强,白族人的建筑越来越清晰明艳,看墙上的木船仿佛行进在红花簇拥的海上,木桨四动,告诉人们,加油,人生的美好就在前方,一定不要停桨不前。仔细观察,船下的背景墙刻着一行行的花纹,难道不是细波涟涟的洱海?如果说天地间有两个洱海,除了地上的洱海,天上没有,那么另一个洱海一定就是指浮在空中的这个!它们是白族人心中最美的洱海,不是吗?

  上午9:30,双廊镇已从昨夜的酣睡中完全醒来,迎接着新一天的客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游客从四处纷涌而来。与之相反,我们从古镇出来,沿环海大道,向60公里外的大理古城而去。  

  再次回望双廊,青檐与白墙搭配,古朴的建筑与辽阔的海相映,它们共同组成一幅沉思中的画卷。对面的影线处,就是我们今天要去的大理古城。相信在那里,可以看到大理的另一种美。今天已是4月20日,洱海像一个梦,让人几乎忘掉了时光的流逝。

      3、环海风光(4月20日)

  我们一边环海前行,一边欣赏着沿途的渔村风光。准确地说,洱海不是海,只是一个高原淡水湖泊。按白族人的习惯,他们把湖称为“海、海子”,包括藏族人所称的“措”(如纳木措),它们都是大湖和水域的泛称。

  岸边,随时有游人停下车,急匆匆奔向这片清的诱人的海。4月,下水嬉水尚不到时候,但又有几人在乎这些,或者说能够禁得住它的诱惑呢?

  海水清澈见底,一览无余,因湖上禁止行船,环境保护的极好。如果到了盛夏,在如此清澈的水里尾随在鱼儿后面,畅游一番,定是去忧除恼、释放压力的最好举动。

      出双廊,过挖色镇,经小普陀岛、罗荃半岛(爱琴海),至下关站,就到了洱海的南端,期间一直走的都是南行的环海东路。从下关开始,折向北,再行环海西路,12:00时,我们来到了大理古城。

小普陀岛

      途径的小普陀有一个传说:相传观音开辟大理坝子时,在海面丢下一颗镇海大印,即为小岛,以镇风浪,保护渔民。因此,人们在岛上建起观音阁,以示感恩与纪念,并把岛边的渔村取名海印村,将观音阁改为小浦脱,意为“观音修行之处”。

  友情提醒:从双廊到大理古城,一定要走环海公路,如果依导航安排走大丽高速,就会错过饱览洱海沿岸风光的份儿。比较下来,沿岸的风光在双廊至挖色一带最为美,因此建议大家在双廊住下慢慢欣赏,不推荐在小普陀附近住宿。小普陀是一个“袖珍岛”,周长只有200多米,估计也就能容纳数百人,坐船登岛反不如在沿岸走走。这里和双廊比起来,是要失色许多的。不过,如遇上云雾缭绕良晨佳日,小普陀便成了梦幻般的世界,如浮在仙境的月宫,故有“岚霭普陀”之景。


敬请关注续篇(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