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闺蜜散文每天写1000字

节气之清明——惊残好梦无寻处

2018-04-06  本文已影响35人  南宫素浅

      家附近的大路两旁有桐花盛开,丽日当空下,白茫茫的一大片。像席慕蓉所说的“整个世界都覆盖在白色的花荫下了”。原来,又是一年桐花万里的清明呢!

      阳光普照,天朗气清,和往年雨纷纷的清明比起来,总觉得有些微微的怪异,大抵是这样一个节日,一片湿雨才能使那些哀愁看起来更有流露的理由吧。回家的路上,有年轻的女孩子,长发飞舞,高中模样,捧一大束新鲜的菊花;亦有中年男子,手提盛满香烛酒水纸钱水果等祭拜之物的竹篮,一边牵了年幼孩子的手行走在青草盈盈的田陌上;当然还碰上一支浩大的出殡队伍,后辈儿女一身重孝,伴着灵柩缓缓而行,婶婶迅速捂了幼弟的眼睛说道:别看,别看。我亦慢慢合眼,遁入黑暗,只余哀乐声声从耳边过去。

      始终觉得,生死都是大事。造物主赋予了人生活的权利,也要给予人类一个最终的结果不是吗?我们能做的大概也就是在活着的时候好好生活,珍惜每个难忘的时刻,让生命充盈罢了。不是么?

      近日夜夜不曾好梦,许是被好友勾起了藏在内心的那些思绪,然后就会想起很多很多年前,那些山水迢迢路遥马亡也不知疲倦的少女时光。锡林郭勒的雪,长江以北的花,闽南的海风,还有古镇的太阳,全都是恣意挥洒的青春。累了的时候,我抽出安宁的《见喜》,只当消遣,然后上网买了很喜欢的作家的书,发消息给朋友:你看,我月月都在增长当当网的收入,却还是一副懵懂无知毫无长进的模样。

      兴致好的时候做做饭,浇浇花,却许久没碰过手工,一盒子琉璃彩珠被念念玩的只剩几颗孤零零的待在箱子里。慢慢迷恋一档叫《见字如面》的节目,被林觉民的《与妻书》感动地稀里哗啦。林觉民,一心追求民主革命,推崇平等自由的少年,一百多年前,24岁的他在狱中写下诀别书,满腔热血却又缠绵悱恻,然后从容赴死。风雨飘摇的时代,那样的少年烈士何止他一人。他们抛却一切,热血沸腾地投入一场场运动,勇敢激进,一心想要换来民主和自由,哪怕身首异处,也浇不灭那心里的火苗。后人把那些年轻而顽强的灵魂安葬,唤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与妻书》里,林觉民叫妻子意映莫要哀思,然而,又怎能不思?曾经那样心意相通的爱人,在这样一封情真意切的书信前定会簌簌落泪,咽不成声的吧。两年后,悲痛过度的陈意映亦随之而去了。   

      天光耀眼,院里后山响起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新烟四起,坟茔面前,老人们定会仔细嘱咐孩子们磕头行礼,也许还会默默祈祷祖先护佑子孙,那种严肃的仪式感才是这个节日该有的样子吧!

    青梅将熟,李子如豆,桃花逝去逐渐化做一颗颗诱人的青桃,待到夏至,便能尝到那酸甜的滋味了呀!田野里,采摘艾草的妇人满载而归;妈妈带着小侄女采了新鲜的野菜回来;我在二楼的阳台给花儿浇水;邻居家传来热闹的交谈声;蛙声嘹亮,狗在低吠,处处是锦绣光阴。

    亲,四月的风缓缓吹,在这万物洁净而清明的节气里,你踏青了吗?巍巍青山之上,在这无边的天宇下,你有没有觉得生活总是充满无限的希望。

    此刻,夜深了,一首冯延巳的《鹊踏枝》送给大家: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愿你们白日有人护你周全,夜晚有人伴你安眠。

                    戊戌年清明    素浅书

节气之清明——惊残好梦无寻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