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散文随笔小生活读书俱乐部

读《西游记》|由狂到静的心路历程,你我都需要走!

2018-10-12  本文已影响477人  悦然星空

据说有一块石头,历经风吹日晒,吸收日月精华,途径漫长的岁月,具有了灵性,从而化身为一只猴子。

从石头到猴子,蕴含了进化的道理。任何一个事物,都不会无中生有,任何一件事也不会一蹴而就,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看到了结果,同样应该体会到过程的艰辛,重新读《西游记》,让我们和悟空学一些成功思维。

读《西游记》|由狂到静的心路历程,你我都需要走!

虽然不能复制他的路,同样却可以给我们的人生提供一点启发。

1

悟空出世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了猴群,加入其中,因为他自己和猴子很像。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首先有一种归属感,给自己找一个归宿。

如果一个人的心没有归属感,就会觉得不踏实,孤单,甚至觉得自己和环境格格不入的陌生感。

心灵没有寄托,或者精神没有方向,那么生活注定是混乱的,因为他的心是盲目的,可以用一句话讲叫生活在原始的精神旷野。

接着就是发现水帘洞成为美猴王,由于猴子都不敢探索瀑布,才提出约定。结果悟空的勇敢使他成功了。

在一个团队当中,一个人想要立足,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本领,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勇气。否则的话,你在这个团队中就很难立足,或者很难成为一个焦点。

成为美猴王后当然逍遥自在了,人生从此无忧了,很多人事业取得一定成就后就开始享受生活。

不过一个猴子的死亡让他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所有的生命最终都会有一天气血亏损,年老体衰,生命是要离世的。

于是他产生了一个想要长生不老的冲动,或者是欲望,所以他要出去拜师学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生不可能一直都是美好的,现在的教育其实就缺少了忧患意识的教育。

作为老师,经常对学生说,如果不读书,你将来就会怎么怎么样,你就会生活不好等等。

大家都知道,不管老师说多少次,学生都不会信的,因为他们没有体会。

对于家长也是,必要的时候让孩子亲自经见一下或者亲自去体会一些场面,也许这样会对他们的人生做一个更好的规划

如果能在孩子看《西游记》时,让他们自己获得一个启发,拥有了忧患意识,那么是不是一种选择呢?

读《西游记》|由狂到静的心路历程,你我都需要走!

当然教育问题,需要老师和家长去领悟了,对于我这位单身汉来说,继续看猴子后来怎么样才是重要的。

2

受天地灵气、日月精华孕育的石猴,因为他的勇敢被众猴子推举为美猴王,过起了逍遥自在的生活。

然而他并没有满足,生命的自省和自觉,促使他有了长生不老的想法。

心动+行动=成功。悟空决心拜师学艺,第二天他马上结了一个竹筏子,漂洋过海,万里寻师。

想到了就要马上去做,许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并不是没有目标,而是没有行动的勇气。

我们知道猴子拜师之前,飘荡了九年。不过这九年他可没闲着,不断地从生活中学习,走街窜巷,逢县过府,学人说话,学人的一些基本的交际礼仪。

我们从他拜师时给须菩提祖师行礼的细节中可以看到,此时的猴子不再是一个无拘无束,粗野的美猴王,而是开始变得彬彬有礼,懂得了一些基本的文化,懂得了基本的礼仪。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的学习,首先要从生活中学习。

在生活中,你会学习到很多不为人知的或者书本上没有的东西。通过在生活中的观察和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生活中会给你。

悟空拜师之后,菩提并没有传他什么神通,而是留在山上让他干活,一干就是七年。干了点什么活呢?除了听一些公共课以外,主要的就是打水,扫地、砍柴、做饭。

当然这个是菩提有意为之,这个过程并不是虚无的,实际上是考验他究竟有没有坚定的学习念头和坚定的学习意志。

3

西游记中时间似乎并不值钱,七年后菩提才想起他,问他想学什么。

我们都知道,菩提给他很多的选项,让他随便选,孙悟空只问一条能不能长生不老。如果不能长生,他就不学。

路上漂泊了九年,山上砍柴七年,这个时候已经过去了十六、七年,孙悟空依然没有改变自己当初学习的目标。

如果是我们在这种情况之下,面对菩提各种神通,仙法的诱惑,还能坚守本心嘛?

最后惹得师父用戒尺“梆梆梆”在猴头上敲了三下,然后背着手走了。

这个时候就体现他勇敢和机敏了,半夜三更去找菩提,从而学的本领,而不是被拒绝了就认命了,机遇都是自己争取的。

孙悟空在自己授业恩师的精心指点下,三年内学会了无量神通,其中有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

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着神通的不断增强,孙悟空在内心也滋生了不少心魔。

如果把道理解成我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那么所谓的魔,则是心里那些阴暗的、灰色的或邪恶的想法。

后来我们都知道,悟空因为卖弄神通被赶出师门,更是不准说出自己的师傅是谁,否则就会把他怎么样怎么样。

每次看到这里,都觉得菩提不近人情,这个处理太极端了,不就是卖弄一下才能嘛?

其实,见微知著,菩提已经看出了悟空产生了心魔,也就是骄傲,炫耀。

我们身边同样不缺乏这样的人,比如暴发户,比如一些突然拥有和之前生活差距很大的人,他们都不能很好的认知自己。

一个人的心理是一个系统,由卖弄说明你炫耀,说明你骄傲,这很可能就会衍生出一种贪婪,从而进一步演变成恃强凌弱……

读《西游记》|由狂到静的心路历程,你我都需要走!

历史上也不乏见微知著的例子,事后的发展也证明了菩提没有看错,他担心的一切都发生了。

4

悟空回去后,首先从妖怪手中夺回了自己的水帘洞。接着施展神通,从附近的州府县强抢过来很多兵器,重新武装了自己的猴子猴孙,在花果山建立了自己的一支妖精队伍。

不但如此,他还亲自下到东海龙宫,靠自己的神通强取到了如意金箍棒。而且有一次做梦,他还梦游地府,销了生死薄。

这个时候可以看出来孙悟空的这种狂妄与卖弄已经开始有所抬头。

他的自由是建立在剥夺他人权利的基础上的,我们都知道自由不是放纵,而是克制。

他已经开始搅乱正常的纲常伦理秩序。随着他这颗不稳定的心越来越狂妄,他不仅要搞乱地下,还要骚扰天上。

他不仅仅建立自己的势力,还纠集了山上的一些野兽,像牛魔王之类的组成了七十二洞妖王。他是妖王中的妖王,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大哥大。这样一种势力存在于世上,就是一种大隐患。

试想一下,一个本来很穷的人,突然有一天拥有了很大的本领,回来后把邻居给抢了,把当地的政府给闹了,而且还纠结一大群混混组建一个团伙。

不用说,这就是黑社会,这还不够,他还联合其他地方的黑社会组建一个联盟,后面会怎么样,你觉得呢?

果不其然,猴子几次折腾之后触恼了上天。不过上天对他还是仁慈的,把他招上天来,先让他做了一个弼马瘟。但是他嫌官小,一路打出了南天门去。

于是出现了第一次大闹天宫。李天王父子率领自己的天兵天将下来擒拿猴子。

结果一交锋,他们发现这个猴子特别厉害,连哪吒三太子都不是他的对手。没有办法,天庭二次招安,把猴子调到天上让他做了齐天大圣。

我们来看一下,齐天大圣这个官职,是孙悟空要来的。这个官职论品阶的话,应该是可以和玉皇大帝平起平坐。

按理说,这个时候,孙悟空应该心平气和并且全身心地为天宫服务,然而,这个时候他膨胀的野心还没有得到满足。

玉皇大帝包括天庭的各文臣武将看到这个情况以后,又给他安排了一个美差,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到蟠桃园去看管仙桃。

我们都知道,蟠桃园中的桃子最少的都是三千年一熟、六千年一熟、还有九千年一熟的。孙悟空天天守在旁边,天天都能吃到。

读《西游记》|由狂到静的心路历程,你我都需要走!

这里面有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谁都知道猴子特别爱吃桃,难道玉皇大帝特别昏庸,连猴子爱吃桃这个常识他都不知道吗?

不是这样的,事实上玉皇大帝这样安排是别有用心的。他就是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安抚孙悟空那颗躁动的猴心。

首先给你最大的官,然后给你一项工作拴住你的身,同时还使你借工作之便,满足一下自己的口腹之欲。既拴住你的人,又堵住你的嘴。

那么,是不是悟空从此就满足了呢?当然不可能!接下来的情节发展使天庭所有天神包括玉皇大帝在内都大失所望、大为惊讶。

孙悟空不仅监守自盗,而且还把大一些的桃子全部吃完了,吃光了大个儿的,还把小的全部打包,吃不了兜着走,带给了自己的猴子猴孙,最终把蟠桃园治理得狼藉一片。

用现在的话说,孙悟空在为官期间,他就是一个大贪官。

我们在对比一下,那个黑社会老大最后被诏安,后来觉得官小,由于势力太强大了,和皇帝平起平坐了,而且还把最富饶的地方给他管。

可是他上任就掘地三尺的敛财,把地方整得乌烟瘴气,就像明末的农民起义军首领差不多。

读《西游记》|由狂到静的心路历程,你我都需要走!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纵容一个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而且绥靖政策解决不了问题。

5

可能这么说,大家都觉得不舒服,毕竟悟空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心中的英雄。

在我们心里,他都是一位大闹天宫、为民申冤、抱打不平的英雄。所以上面把他的行为带入到生活中,怎么就成了一个贪得无厌的贪官了呢。

其实西游记主线也是孙悟空成长的过程,年轻时候谁没点冲动的时候。我们来分析一下他的两个官职。

第一个是最小的弼马瘟;第二个是最大的齐天大圣。

其实在做弼马瘟这个最小官职的过程中,他犯了现在贪官都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他认为他的官很大,但客观上他的官却非常得小,但是他觉得大过了天,因此在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上想为所欲为。

就像很多基层官员一样,官不大,官威很大。弼马瘟心态就是现在的贪官者心态:老觉得自己非常大,实际上自己非常小。在这种情绪的纠结之中,他可能就会滋生恶的因素、恶的行为

第二个就是齐天大圣。这个官刚才已经提到了,论理可以在朝堂之上与玉皇大帝平起平坐。

而事实上,在上朝时孙悟空从来不坐,猴子屁股坐不稳,他一直都是站着的。包括李天王,太上老君和太白金星都要有君臣之礼而猴子却没有,这一点让人感觉到非常畅快淋漓。

然而作为给蟠桃会直供仙桃的管理者,他把蟠桃园管成这个样子,已经犯下了大错,可是他并不认为有错。

监守自盗,这是第一重罪名,第二项罪名是知错不改。

他找到的理由就是玉皇大帝搞蟠桃会所有的大罗神仙都受到了邀请,唯独他没有受到邀请,所以就大闹天宫了。

我们学过历史的都知道,回顾众多农民起义,你发现哪一次起义是因为皇帝没请他吃饭而造反的?所以孙悟空的理由毫无道理。

如果有原因的话,也并不是人家看不起他,而是他自己感到自卑。

如果有人因为你的出身而轻视你,这种滥人你不理睬便罢,却不可因此坏了自己的心情。

可如果只是因为自己的出身你就心生自卑,滋生各种负面倾诉,那是你自己的错,与轻视你的滥人没什么区别!

读《西游记》|由狂到静的心路历程,你我都需要走!

坚持自己的缪误只会蒙蔽自己的双眼。所以,孙悟空偷吃了仙桃以后,不知悔改,反而大闹蟠桃会,还偷喝了仙酒。

偷桃盗酒之后,他还醉酒跑到了九重天之上,打破三十三重天,进了太上老君的炼丹房,偷吃了所有的仙丹。

这个时候可以说孙悟空是大逆不道,所有的罪他都犯了。玉皇大帝此时想要包容他都不可能了,所以开始调动天宫所有的兵马,出动十万天兵征剿这个猴子。

6

当然,人家横也是有资本的,十万天兵都降不住这一个猴子。最后在观音菩萨、太上老君以及二郎神三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才把孙悟空抓住。但是,经过了各种试验,都不能将其杀死。

最后我们知道是把他放在了太上老君的丹炉里炼了七七四十九天。不过,这不但没伤着猴子,还帮他炼出了一双火眼金睛。

猴子从炉子里出来以后,开始了所谓的第二次大闹天宫。

雷公、电母、四大天王、九曜神君以及二十八星宿,全部上阵与孙悟空正面交锋,依然是拿不住这个猴子。

最后,在万般无奈之下,玉皇大帝从西天搬来如来佛祖。佛祖一巴掌把孙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

这也告诉我们,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做人还是不可以恃才傲物,目空一切。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承担自己行为造成的后果,所以猴子被如来一巴掌压了五百年。

读《西游记》|由狂到静的心路历程,你我都需要走!

当然,这一巴掌还是很给力的,直接让天宫清净了五百年。

一颗不安的心,一颗躁动的心,一颗狂妄的心,究竟应该怎么样平复?这也是孙悟空带给我们的思考的的一个哲学与人生命题。

我们常说内外兼修,就像小说里的武林高手,有武功招式还要有内功心法,当然还得磨炼心境,不然驾驭不了这么大的能量。

猴子就是因为突然具有很大的能力,可是心境还是一直猴子,才让心魔控制。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仅学习生活技能,专业知识,同时也要磨炼自己的心境。

魔在古代印度梵文中有一个意思,就是心理障碍,阻碍人发展的灰色的心理疾病。

孙悟空随着自己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自己的魔性越来越重,终于由原来威风凛凛的美猴王堕落成为一个不可一世的妖魔。

我们很多人带有一种主观色彩去看西游记,其实,如来佛这一巴掌并不是镇压英雄而是叫伏道降魔。

因为我们爱孙悟空,爱屋及乌,以至于把孙悟空所有的言行举止,乃至出格的行为都认为是正面的。

其实不然,真正孙悟空走向完善,是他在西天取经完成之后,被如来佛钦点为斗战圣佛的时候。

孙悟空从出生到学艺,最后闯祸,一直到被镇压,最后的成佛,他整个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由狂到静的心路历程。

猴子就是心的代表,包括他修行的地方以及他一路走来,最终成为佛,就是一颗心逐渐成熟的过程。

读《西游记》|由狂到静的心路历程,你我都需要走!

在西方文学中,也有类似这样一个反映,在但丁的《神曲》一书中,人的发展要经过三重境界:一种是地狱;一种是炼狱;一种是天堂。

孙悟空由猴到妖再到神,最后成佛这样一个心路历程,实际上就是所有人的心灵都要经历的成长过程。

一千个读者就会存在一千个世界,同样的文字,不同的人看就会看到不同的世界,同样的文字,同一个人不同时期去看,也会收获不同的感悟。

让我们重温经典,收获人生感悟。

注:本文为《西游记:演绎的人生智慧》读后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