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故事
文/高放
国庆长假结束儿孙们回老家闹腾了几天后,一溜烟全都走了,家中回归往日寂静和空落。我一边整理着被淘气包孙子翻腾的书柜,一边听着老伴在不停唠叨和数落:家里要这么多书干嘛,从来没见你读过一本,摆设在家里装斯文。的确,我家藏书不少,一百二十来平米的屋子,四个大铁皮柜子,满满实实装的全是书。粗略数了数,有各类图书大约上千册,不少是儿时读物,有收藏父辈的,有别人赠予的,但大多是自己抠着攒着钱购买的。
小时候我对书就特别钟爱,“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仅上过识字班近乎文盲的妈妈望子成龙教导我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那时不知道读书的真正意义,比如读书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读书明亊达理,教人育人;读书敏思知行,丰富认知,增长才干等。我爱读书,只是缘于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较强的天性。故事书中的人物活灵活现,情节跌宕(dang)起伏,捧起书便爱不释手,一头钻进去,便深深地融入其中,与书中人共运命,同悲喜。最早吸引我的是图文并茂的连环画小人书了,它是植根于群众土壤中的通俗化、大众化的普及艺术,在那个文化极度贫乏的年代,连环画俨然成了孩童们情有独钟的精神食粮。像雷锋、高玉宝、罗盛教、小英雄雨来的故事都是从中感知的,可以说我读书的兴趣正是源于斯。随着年龄增长,“小人书”已不能满足求知欲,大概十二、三岁时,开始涉猎长篇小说《红𣄃谱》、《阳光灿烂照天山》、《等枫叶红了的时候》⋯⋯,这些压在父亲柜底的书籍被我一一翻出,巜红旗谱》应该是我接融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描写农民革命的史诗,主人翁朱老忠性格刚毅、豪放,贾湘农、江涛、运涛等革命志士机智、勇敢,他们不畏强暴,勇于反抗黑暗社会的显明人物个性与美好的形象,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阳光灿烂照天山》描写的是一大批转业军人献身边疆建设的故事,《等枫叶红了的时候》刻划的则是革命军人在解放战争中沐血浴火的战斗场景。那时读小说成了我的最爱,尽管有多少曾经读过的小说其中情节人物已不清晰,但当时看的确是走火入魔、如醉如痴,常常是废寝忘食。记得特清楚的一件事,是一次与小伙伴们“打斗”之后,一身土尘、一头汗渍,正坐在院子台阶上手捧着厚厚的《等枫叶红了的时候》埋头苦读,门响处忽然走进一个女人,我一看原来是我那从小订婚的丈母家突然造访,当时我手足无措,一脸火热,臊得一定比枫叶还红。
凡事太痴迷就会生纰漏、出岔子,看书误事的事常常有,每每让母亲哭笑不得: 蒸馍烧火一边看书一边拉风箱,把水熬干锅烧红,一锅蒸馍成了烤馍馍;带妹妹看书着了魔让小妹拉了一炕,被褥,衣服尽带“黄金甲”。后来书越看越多,什么“四大名著”,什么《三言二拍》、《封神榜》、《聊斋志异》,什么《林海雪源》、《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古典文学、红色经典无不渉猎,这些书中誘人的故事情节常常是读到紧要三关让人难以割舍,以至于课堂上魂不守舍、难以自制,偷偷放在书桌下偷看被老师发现罚站,或半夜不睡,侧躺在被窝里凑着灰暗的煤油灯看书,直看得眼睛干涩,鼻子被油烟熏得乌黑。有一次看书的记忆至今想来让人后怕,五年级时与几个同学住在一个同学家,半夜看书看着看着睡着了,书页被油灯点燃,幸亏醒来,及时扑灭了火苗,才未酿成大祸。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大文豪高尔基的名言,我感同身受。
嗜好读书,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写作的欲望,也不知道我那当初热切的作家梦是何时萌生的,不知天高地厚糊里糊涂就做上了。初中时爱写作文,除了老师课堂上布置的,自己也常有感而写,“大作”时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被同学传阅。曾经写了一篇讴歌农村建设的歌词,被本村长者在陕西工作的作家李尤白先生推荐给某刊物,尽管当时因种种原因未见发表,但能得到知名作家认可,让我感到欣喜和满足。高中时担任学校通讯组长(不知道学校还有这样的职位),编印出版过叫《写作源泉》的书,不过是自己与同学刻蜡版油印,属于“自行”出版发行。初、高中写的作文我精心把它著成了两大本子,可惜在同学的传阅中遗失,着实让我心疼惋惜了一阵子。在高中时正值“学黄帅、反潮流”的特殊年代,那时数理化课基本上形同虚设,我酷爱写作的特长反有了用武之地,写的内容大多迎合着当时“反智育回潮”和“阶级斗争”的浓烈的政治主题,什么反映农村战天斗地打井引水的相声、小品,什么接爱贫下中农再教育班队挂勾的诗歌、快板,大多刊登在学校出的刊物上及校园里的黑板上,在学校也算是小有名气。那个荒唐年代,整整荒废了我们一代人。
虽然嗜读爱写,到头来,也终究没有写出个花花道道来。后来恢复高考,有幸跳出了“农门”,不幸的是学的是医学专业差强人意,但爱好读书写作的习性及兴趣丝毫未减,作家梦亦归炽热。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点不假,课上学医,课下习文,医学笔记难见几页,文学习作稿纸却钉了厚厚一本子。毕业后参加了工作,虽然仍然坚持笔耕不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的成熟,作家梦逐渐弱化。从事行政办公工作十几年,每年都要写数十篇工作调研及经验材料见诸国家及省、市报刊,至于工作通讯、新闻报道的“小豆腐块”就更多了。同时也坚持写日记,家里的日记本装了足足一箱子。
其实,现在细细想来,那作家岂是好当的?一个人既缺乏踏实的文学基础,又缺乏丰富的社会生活阅历,既没有求知学习资源,又没有赖以栽培教导的师长,就象一棵小树苗,没有阳光、雨水和养分,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空有一腔热血,终难长成栋梁。再说,书渉及广泛,门类众多,自己读的那点书,在文山书海中不过九牛一毛,充其量是图花哨看热闹而已,什么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什么圣贤书、哲理书,小说故事之外的这类书却读得很少,也难读懂。这不,学医生没得正果,当作家梦断黄粱,最后捡了一个公务人员职位,写了一辈子官样文章。
作家梦做不成,但读书写作的习惯没有丢,只是后来因为有了网络,自己也深迷其中,读书的习惯改为上电脑、看手机。我有了QQ、微信平台,看上了电子书、电子新闻,还建了博客、写上了博文。这里海量的信息可以存储"云端",不怕丢失。写作时引经据典、咬文嚼字,只要输入关键字,点击搜索,便会一目了然。网络的神奇魅力与强大功能,对于爱好读写的人来说一旦沾染,亦如“吸食鸦片”,难分难解。最近还安装了个叫“吾记”的日记软件,图文记录,随时随地,方便快捷,我在此记日记写文章早已得心应手,也算是与时俱进了。
尽管自已韶华已逝、老眼昏花、但活力尚在。爱写写画画的毛病还是改不了,写不好就写不好,又不是写给别人看的,自我爱好,自娱自赏,自我满足足矣!
老伴的话让我思绪万千,想了很久很多,引出了这一大堆陈谷子烂芝麻。面对这一柜柜、一排排、一本本书,我开始有点茫然无措,这些曾经令人心驰神往、爱不释手的书籍,早已褪去了那激情四射的神奇光环,摆在那里,很少再有人光顾,既不实用,又占了房间偌大的空间,而且确实有显摆之嫌。
唉!这些老伙计、老古董们!
读书的故事 读书的故事 读书的故事 读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