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万物皆可场景化
什么是场景?
我进门要推门,推门要拉杆,在杆上贴一个支持微信支付的二维码,抓取用户的感知,是场景。
去便利店买一瓶水3块,去电影院买一瓶水5块,看电影需要喝饮料,是场景。
一款感冒药,主打预防,感冒初期喝一杯不再复发,感冒初期,是场景。
往小的说
曾经,老大问我为什么设计这样的一个功能,你的用户场景是什么?场景出现的频次和需求程度?我懵了一下,每一个功能都有场景的吗?于是我陷入了反向的思维,先设计出功能,再考虑它的使用场景是什么,有些勉强想的出,有的是真的想不出。想不出的怎么办,砍掉?
那么基于场景的设计要怎么做?也很简单,提取一个场景,规定入口和出口,一开始用户从某个入口进来,他是怎么操作下一步,直到出去的整个过程中,他做了哪些操作,他还可能做哪些操作?他应该做哪些操作?我们觉得和他们实际的操作是怎么样的?还原整个过程,以及发现你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正向还是反向的作用?
往大的说
之前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产品即场景,分享即获取,跨界即连接,流行即流量。场景被称为新的流量入口,连接方式,商业生态……它很大,大到可以成为一种思考方式。每一个新发现的场景确实是存在价值的,十年前我们不知道原来饭可以送到家门口,拦出租车可以用手机,坐公交可以刷新闻。所以产品经理每发现一个场景其实就是一次【价值发现】之旅。
举个例子,7-11是什么?说不好听点就是杂货店,和路边的夫妻店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它明显把自己定义为日本消费社会的基础设施,而不是一家杂货店,基础设施就值钱了,杂货店就不值钱。它的密集选址,24H小时营业,提供打印和ATM机等生活服务,都让它在消费者的认知中,成为即时的代表,即时性是一种场景。ATM取钱顺带买瓶水是场景,买瓶水回家顺带买零食是场景,买这么多办张会员卡是场景。
场景的特点
1、情感,每一个流行场景下,都会注入某些情感和用户心理。
网易云地铁的文案,为什么这些土味文案就可以击中用户呢?在外、下班、行程、碎片时间、陌生人流、以及熟悉的网易云音乐。
联网保险,给爸妈买亲情险时,你更多地是想买情感价值而不是保障。
小游戏,同样的不是它有多好玩,是时间需要被消磨,如那些90青年口中说的那样,哥玩的不是游戏而是寂寞。
2、共性
场景不专属一个人,它需要一个群体去触发。社群是,朋友圈是,围观群众也是,在一点点门口排队的人也是。有很多人参与演绎这个场景,也有很多人在这场景下做出同样的动作,有着同样的思考和步骤。所以场景会有出现频次和需求程度。明白了它的组成条件,那么我们就可以去抽象出用户行为的一个共性,可以是特定人群的共性或者相同动作的共性,从而提取出场景 。
3、连接
连接用户,主体是用户,进来的也是用户,消费场景的还是用户。
连接时间,场景是对时间的占有,在消费场景的同时,也消费着用户时间和心智。
连接渠道,每一个场景都有入口和出口,也就是引流源头和导流去向。
场景化设计
什么是场景化设计?举个例子,做一个销售数据面板给到用户,你就再也做不下去其他功能了,因为你不知道他在看这个面板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一个场景,你不知道他下一步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假如每一个看完这个面板的用户都会去睡觉,那么很明显,你要做一个设置闹钟的按钮给他。于是一款商家看销售数据的产品有了一个设置起床闹钟的按钮,不合理中又非常合理。
场景化设计的要素有角色、任务、目标、地点、时间。角色的感觉(视听知),角色的动作,角色的情感。代入进去,就可以察觉到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事要达成什么目标的时候有什么样的需求。例如点外卖的一个场景,点餐的时候,外卖APP推荐的满减组合,红包的智能勾选,下完单的商家动作以及骑手位置。都完全满足了用户在下单前、下单中、下单后三个场景的心理需求。
当我们有场景思维的时候,我们看什么都能看出个所以然和逻辑的必然性。当你发现摆个碗,蹲在地上的时候,每个路过的人都会丢给你一块钱这个场景时,你就会发现别人富有的秘密。当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总能想到这是在什么场景下才会出现的问题,我们就得到了思考的捷径。例如地铁门口的小吃摊卖什么才能火爆?便携,取餐快,路上可吃,无食物残渣在手,为什么是这几点,因为这个场景下的用户都在匆忙地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