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得】博学绝不是真理
2019-06-27 本文已影响29人
耘心
我们人类建立有效知识,不在于归纳法的大量素材搜集,也就是不在于无穷尽的观察过程、经验过程或实践过程,实践不出真知。因此黑格尔说过一句名言:博学绝不是真理。
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思想的时候大多是在年轻时代。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是他二十多岁还在上牛津大学期间,发生瘟疫跑回家乡后构思而成,他的物理学知识远比同时代的物理学教授少的太多。
爱因斯坦建立狭义相对论的时候,也才二十多岁,建立广义相对论的时候,也比当时五六十岁的物理学教授知道的少。可正确的所谓真理模型在他手中。这说明什么?博学绝不是真理。
因此你永远不要无穷无尽的搜索素材、实践观察,不要寻求无边的博学,而要寻求思想整顿,寻求思想功夫,寻求知识力量的源泉。
所以,你不能在盲目的工作经验积累中获得长进,你得在有限经验的思想整顿中获取知识的力量。这就是——思想整顿的力量。
现在我们很反感“道理”——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充满了国人对理论的嘲讽。那中国人讲究什么呢?我们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是说一旦原则遇到具体情况的时候,原则立刻分崩离析(这句话解释的太精辟了)。你看,这完全不是以原则为导向的。
与古希腊哲学家不同的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不愿意探索现象背后的终极原因。
“六合之外存而不论”,
“子不语怪力乱神”,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
黑格尔说过一句不客气的话:中国无哲学,《论语》是格言集。
孔子学说的整个体系就是一个“重德”体系,以致于我们中国人今天讨论任何问题都要启用道德评判,却不对问题本身的实质加以无限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