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冰激凌与不吃的不同

2023-06-12  本文已影响0人  jiandan简单

谁的童年不想要一支甜甜的冰淇淋呢?当孩子想要吃冰激凌时,大人要做的是理解并帮他们平衡好健康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允许他得到满足,也帮他学会克制。

01、

“妈妈,我想吃雪糕。”当孩子这么问,你会怎么回答?

妈妈想都没想,直接拒绝了:“不行。”

孩子继续恳求着妈妈:“我好想吃,就吃一小口。”

妈妈毫不动摇:“一小口也不行,雪糕太凉,吃了会肚子疼。“

说完,妈妈拉着女儿就走了。

女孩的眼泪“唰”的流了下来,一边小跑地紧跟在妈妈身后,一边不停地喊着:“妈妈,我要吃雪糕。”

那副可怜的小模样,直看得人心尖儿都疼。

我叹了口气。一转身,又看到一个六七岁的男孩子,手里拿着根雪糕,一边吃着,一边和妈妈说笑着。

不时还能听到妈妈说:“宝贝,快点吃,你看,雪糕都化了。”

妈妈嘴里嘱咐着,手里也不闲着,掏出餐巾纸给孩子擦着嘴巴。

看了这两对母子的表现,让我颇为感慨。

天气热了,孩子想吃根雪糕,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小事。但父母的反应,却大为不同。

一根小小的雪糕的背后,折射的,是父母不同的教育观。

2、

小时候吃不到雪糕的那份不甘心与不快乐,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退。相反,它会根植在内心,成为永久的一份伤痛。

在养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

孩子喜欢吃雪糕,喝饮料,我们到底是应该限制他们,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呢?还是不给他们设限,让他们想吃就吃,想喝就喝呢?

小时候吃不到雪糕的那份不甘心与不快乐,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退。相反,它会根植在内心,成为永久的一份伤痛。

在养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

孩子喜欢吃雪糕,喝饮料,我们到底是应该限制他们,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呢?还是不给他们设限,让他们想吃就吃,想喝就喝呢?

孩子的需求如何被对待,就会形成怎样的信念。

如果孩子的需求经常被否定,他们就会在心里否定自己,认为我的所有需求都是错误的。

随着他们的长大,很多事情都会被淡忘,但这份信念却根植在内心,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童年补偿性报复——指的就是童年得不到的东西,会在成长后加倍要。

他们要的,不单单是一只雪糕,而是一份补偿。

补偿那个曾经没有被满足的自己,补偿多年的遗憾,补偿没有被真实爱过的那份失落。

所以,一个雪糕看似微小,背后却包含了孩子心中的大世界。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过分限制和过于放纵都不是恰当的做法。

最好的爱,应该“中和”,力求“平衡与适度”。

1、不要直接拒绝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各种需求,想吃好吃的东西,买好看的衣服,想去旅游,去逛街。

这些需求,都是非常正常的。

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孩子想吃雪糕这个行为,不要直接拒绝,因为,我们的拒绝,会让孩子通过其他的途径去获取。

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雪糕的替代品,如用苹果来榨汁,营养又美味,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雪糕,孩子懂得劳动的不易,也会收获更多的快乐。

2、做到适当满足

炎热的夏天,很多人都无法抵挡一根雪糕所带来的快乐。

当孩子想吃的时候,我们可以满足他们,但一定要注意适量,过多地食用雪糕,会伤害孩子的脾胃。

3、身为家长,我们不能强行切断孩子与美食的联系,但我们可以用智慧让孩子“吃得开心,吃得健康”。

3、设定冰激凌日

我们可以每周选定一天,作为“雪糕日”,允许孩子选择一个他最喜欢吃的雪糕。

同时,我们还要与孩子提前约定,一定要遵守彼此之间的承诺,认真学习、好好睡觉、尊重长辈。

这样,孩子为了得到想要的雪糕,就会乐于遵守规定,时间长了,慢慢就会养成好习惯。

成年人的幸福来源往往就是一顿啤酒炸鸡,或者夜间的大排档。

各方面都尚未成熟的孩子更是如此。

他们的愿望可以很大,大到去外太空和外星人捉迷藏;也可以很小,小到仅仅一颗糖果,一小块蛋糕就可以满足。

当小孩想要吃零食时,大人要做的,就是帮他们平衡健康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甜甜的雪糕,是童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孩子们的纯真与快乐。对孩子来说,没有雪糕的童年更是不完整的。

允许他得到满足,也帮他学会克制。

唯有这样,孩子才能得到心灵的滋养,幸福地长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