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自品牌与信息结构
之前我还说,坚持更21天会发生什么,结果今天就发生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5690634/5adfd5d81a06ceba.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5690634/741e425501e16423.jpeg)
心里感慨的很,从去年6月至今,新媒体做了快1年,终于有自己的原创号了。
今天就聊几个一直想说的话题吧。
这是广院胡大猫的第22篇原创文章
1、年轻人的未来
先说点乐观的,在我看来,这个时代,最不应该焦虑的,不是有钱人,而是年轻人。
时间才是最大的变量。尤其针对当下不如人意,但认知能力强的朋友。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曾说过,目前国内资源越来越朝年轻人身上倾斜,今后的小鲜肉们赚钱速度会越来越快。?
经济地位直接决定话语权,摆脱父母的价值评价体系后,一部分人会直接起飞。(这里没有讨论孝,对待父母,“孝”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否必须要“顺”,这个有讨论空间。)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应该乐观一点,我这个无车无房的北漂都还在顽强的活着,怕什么。
但关键是要跟对趋势。
(趋势这个词无比重要,我之后还会反复的提及。)
无论说“投资就是选赛道”,还是“选个好车躺着跑”,都是趋势红利对个人的提升。价值决定薪水,但同样一个人,你的技能在不同的市场阶段,所创造的价值就是完全不同的。
这一点想通了,胜过很多人自以为是的勤奋,这一点我体会很深。
![](https://img.haomeiwen.com/i5690634/0c6dcb33b600a1e2.jpeg)
2、自品牌的投资回报
“要请大家认真对待个人品牌,在未来十年,个人品牌升值一定比房价升值快十倍,房价再怎么涨跟个人品牌都没法比。”
----李笑来
不说李笑来说的对不对,但他的成绩预示着某种可能性,刚刚刚去“得到APP”上看了一眼,199元的专栏,超15万人次付费,这是什么概念,先不考虑平台分成,3000万的交易额,在一个专栏上,就这么诞生了。
什么是自品牌?最简单的就是“写一个公众号”。注册一个微信公众号,然后开始写,坐拥7亿流量的写作平台,一直在那里。
用内容打品牌的成本已经很低了。
当然,我们不可能都是李老师,我们做公号,更多真的就是单纯“做品牌”,让大家认可,让相关的资源汇集。
(我写这个号不到1个月,已经通过这个渠道认识了不少人,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且会扩大。)
现在流量红利已过,大家都转向深耕期,走精细化运营是趋势,所以现在入场倒也不是坏事,就慢慢来呗,顺道把野蛮圈地的念想断了,让你拼你也拼不过。
这时候聊自品牌,无非两个概念,“自”和“品牌”。自,就是独特性、辨识度,你需要展示你的才华,但同时最好控制渠道,让你的读者尽量垂直,用户留言是你每篇文章神圣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决定了你的调性。
品牌,就是让大家知道你的核心竞争力,只能你能提供什么,知道你的群体是谁,同时通过不断的写作、总结、分享,向大家积累你的信用值。
(600分以上信用住酒店、单车免押金,新来的共享充电宝也是这个路数。)
未来信用即货币,大家赶紧攒。
![](https://img.haomeiwen.com/i5690634/07129be084c46707.jpeg)
3、信息结构的重要性
要做到持续写作输出,需要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一旦形成系统,你将立即获得结构化优势。同时也会明白,写作,不过是内容输入的范畴,是思考的后部,也是收集反馈和复盘优化的前部。?
很多人说,“你就是自己的CEO”。
还是太小看CEO了。
就我这一年的工作体会来看,一个人如果要脱颖而出,单说能力,不分先后的看:沟通能力、业务能力、共情能力、写作能力、财商、责任心、法律知识储备、信息挖掘能力等等,都是非常核心的技能。
上了职场,没人会给你搭配学习包了,一切都得自己来。
但有个重要的问题是,很多人知道自己要提升、要提升、要提升,但究竟该怎么加技能点呢?技能树在哪不知道啊。
而搭建好系统的人,已经开始收集信息,验证想法了,并且:
信息会在不断的专精或跨界学习中,不断加快获取速度和理解速度。
在日积月累中,最终导致人与人之间巨大的认知差距。认知能力是高维度的优势,任何差距,最终都会回溯到这条评判标准上。
所以总结一下,今天主要说的就是3点,首先年轻人别被那些新媒体小编的稿件吓到了,没什么好恐慌的;其次,自品牌的建立,绝对是门稳赚不赔的生意,只要坚持一定能拿到长线超额收益,要好好琢磨一下;最后,要学会搭建自己的信息结构,学会用“系统”去看待和解决问题。
完。
(这周更完考研史后,我会调整策略,降低写作频率,着力提高内容质量,同时推出一个我计划已久的写作计划,希望你们会喜欢。)
![](https://img.haomeiwen.com/i5690634/aa8238fd6a654589.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