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弘丹21天零基础写作训练营日更写作营

关于阅读,你不知道的3件事

2018-07-05  本文已影响15人  文中书迟
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这次,我想说的是在阅读中,经常被人忽略的一些事情,这些事情看似平常无奇,实质会对阅读效果产出影响。

下面就要具体说说。

1、阅读的姿势

在我们的脑海中会存在这样一个画面:阅读书籍就是正襟危坐,端坐在书桌前阅读,一丝不苟地。

然而,事实是大多数人阅读的姿势都是不正经的,这个不正经是指很少有人会正襟危坐阅读。

他们怎么阅读呢?

他们会找一个自己最认为最舒服的方式躺在床上,或者靠在椅子上、亦或者睡在地板上,手里拿着书籍阅读。

比方说,邓小平阅读书籍时,一般都是斜靠在椅子上,从不正襟危坐。有一次,记者要采访邓小平时,邓小平说:“等等,等我整理下,待会你再拍照采访。”此时的他,正斜靠在椅子上阅读书籍。

再比方说,英国的丘吉尔也是如此,他阅读书籍时都是身体靠在床上的,就连他口述回忆录,都是一边靠在床上,一边口述的。

那为什么阅读的姿势会是躺着、靠着、睡着,而不是正襟危坐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人在阅读时,都要集中注意力。为了集中注意力,身体必须要找到一个最舒服的方式,以帮助自己尽早进入注意力集中的状态。

而我也是如此,每当我阅读时,我都会躺在床上,要是让我端坐在书桌前,我是阅读不下去的。

所以,你要知道,阅读是自由的,自己想怎么阅读就怎么阅读,只要能在那段时间读书读得进去。

2、阅读的速度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宣称一年读了一百多本书,然后他们会推销他们的读书方法。

等等,在这里,我们可以问他们三个问题:

第一,请问你能说出一本你读过印象最深刻的书吗?

第二,请问你能简单复述让你影响深刻的书吗?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第三,请问你这本书中,哪些段落、句子是你最感觉深刻的?

当你问他们时,他们往往会思索下,然后支支吾吾地回答,或者根本答不出来。

这些人只是在翻书而已,并没有真正在阅读,他们所强调的物理意义上的速度,即读了多少本。

那我们要建立怎么样的观点呢?

我们要明白到读书从来不靠速度来衡量,而是靠读书质量来衡量的。

所谓读书质量,就是你阅读这本书后,是否你有所改变,有多大程度的改变,是否你有去思考、有去实践。

这样的读书速度是很慢的,但反过来说,与其阅读十本书,不如把一本书读透,后者会比前者更有价值。

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真正读书厉害的人,一年的确可以读几十本、一百多本书。比方说李笑来、罗振宇、古典、万维钢、吴军、吴伯凡……

首先,这些的确可以做到,因为他们一直都坚持阅读,并且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阅读积累。

其次,好书的底层逻辑都是互通,当在一本书看到此前看过的内容,就可以忽略,继续读其他的,这样一来阅读一本书的速度就会加快。

最后,他们推崇把书读透的理念,同时他们都有自己的读书方法论,知道怎么高效地阅读一本书。

而作为读书积累不多的我们来说,应该要摒弃“翻书”的读书方式,而要注重“践行”的读书方式。

3、阅读的方法

关于阅读的方法,真的是见仁见智。但我们要知道所谓的方法,都是有适用场景的。

这个方法对你合适,可能对我并不合适,这是必须要注意的一点。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强调的是,带着四个问题去阅读一本书的方法:

第一,总的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第二,书的细节部分,作者是怎么谈的?

第三,这本书的观点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第四,这本书跟你自己有什么关系?

台湾作家李敖在凤凰卫视2006年1月19日的《李敖有话说》里这样介绍他的读书方法:

我李敖看的书很少会忘掉,什么原因呢?

方法好。什么方法呢?心狠手辣。

剪刀美术刀全部用到,把书给“分尸”掉了,就是切开了。这一页我需要,这一段我需要,我就按类别分开来。那背面有用怎么办?把它影印出来,或者一开始就买两本书,把两本书都切开以后整理出来,把要看的部分分类留存。结果一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也被我“分尸”掉了。这就是我看书的方法。

对于此,我们要怎么看呢?每个人的读书方法都不一样。

快读慢读,都有收获,关键要你看你是否乐读。

换言之,你读了之后,是否让你感觉到快乐,或者是对是否有帮助。这才是读书的目的,切不可因方法繁多而忽略了读书的目的。

我的看法是,在战略上强调慢读的方法,在战术采取“两本书同时读”的策略,遇到好书就多书,遇到差书就略读。

以上三点,便是我认为在阅读中常常被人忽略的事情,希望对你的阅读有所帮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