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的四分之一书单[壹柒冬]
回看2016年底给自己2017的阅读主题设定为自我管理、写作方法和心灵成长。
再转过头来看今年看的书也的确以此为中心发散,没有偏离轨道,只是数量的目标上并未达到,今年截至目前,只看了44本。
决不能因为数量少,就缺失了总结。照常分享我第四季度看过的书。
本季度共阅读了10本:
其中,值得推荐的有这4本:
视觉锤
做营销,做设计的都应该看的一本书。
作者劳拉里斯是定位之父阿尔里斯的女儿,视觉锤理论可以说很好地延续了定位理论。看完就明白了华与华营销策划超级符号的理论来源。
至此,定位理论看了5本书。其中四本推荐阅读顺序为《定位》→《品类战略》→《视觉锤》→《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2和4比较接地气,是因为案例都是国内熟悉的)。
我先看了《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所以看《视觉锤》时就没有太多通透感,但不得不说,华与华真的将定位理论用到极致。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读这本书会让你从逗逼才是有趣的误解中走出来。
有趣是一种能力,影响它的是信息储备能力、信息管理能力、感知能力、鉴赏能力以及严谨的想象力。
有趣是一种态度,它彰显在同理心、个人特质、自嘲,以及赞美、倾听和反驳的情绪沟通中。
有趣有两种视角,一种是别人觉得你有趣,另一种是当你独处时你自己觉得有趣。
作者王小圈是新媒体广告数据分析从业者,因为在知乎的一篇高点赞回答而出名,这本书也是对那条回答的深度再诠释。
若放在从前,我一定会觉得由一篇文章拓展出来的一本书一定水透了。但这本书并没有,完全由扎实的理论、数据、事实、案例一一铺陈,把有趣这件事讲透。
我,作词家
这本是陈乐融与14位台湾词人的对谈录。从中不但可以看到台湾音乐辉煌三十年中产业的变迁,产业运作的模式,还能窥见词人创作的心路历程及技巧。
杨立德说,他难过的时候会用文字做记录,要卖歌词的时候就去里面找东西。
方文山跟林夕一样,会有自己制作的词典,按发声归纳,需要时就到里面找词。方文山还觉得歌词必须取得一个情感的最大公约数,就是最多数人遇到的感情状况。这样才会有共鸣。因为他有学编剧的底子,所以他的歌词相对其他词人更有画面感。
林秋离建议新人,不要听了谁的歌好听就说喜欢谁,真的喜欢就要去研究,要做功课,收集、了解、分析、讨论……
丁晓雯说,现在的作词人有几个问题,用字直白是一方面,还会缩字,甚至缩到影响句意,缺少主语。另外就是主体混淆,前面是你,后面就变他。基本功都不到位。
厉曼婷说,她看很少书,但她强项在观察,而且不是外在的观察,是内心的感应。这些东西的基础是对人的爱。
看完会发现,大部分作词人都是理工科出身,这很有意思,而且很多人除了作词,还做制作和企划,甚至有几位在广告公司做营销。我觉得写“有用”的文字的人真的都是要懂营销,而非纯文学青年。
如果你喜欢写“有用”的文字,建议看这本书,有很多创作技巧和法则值得借鉴。我是边听他们写的歌边读的。
愿你道路漫长
这本是《智族GQ》内地主编王锋去年出的随笔集,也是之前他写的杂志卷首语的合集。我建议追求精致生活的男性读者浅阅读一二。
这是我2017年看的最后一本书,即便还有四天时间,我也只打算把它作为最后一本了。
读后留在脑海里的尽是一帧帧我崇尚的美好生活方式的画幅,我愿以它作为2017的结尾。
之前并没留意过GQ的内地主编是谁,因为买了这本书,反过头去看他的访谈,看他的微博,感觉每次出现在镜头前,他的样貌都不太一样,甚至和我期待的时尚杂志主编的样子有很大差异。好在,在我咀嚼它的文字后,品味到了文人趣味和先锋意识,这样的主编才更能够代表中国的GQ吧。
我本来对书名存疑,为什么要道路漫长,听起来并不是什么美好祝福。等我反过来看陈坤在序中写的“行走的目的并非抵达,而是为了参悟漫长本身。”我算是有了一些答案。
如果这道路风光迤逦,有知己的同行者,有看不完、体味不完的趣味,当然是越漫长越好了。
2018年,我的读书主题将以营销文案、写作方法和生活方式为主,会增加当代文学家作品,全年计划阅读数量为100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