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听话不是好事
“听话”才是好孩子,相信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个说法是对的,这样的认知,来源于我们长久以来文化的影响。
孩子生下来的时候只是一张白纸,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孩子听话或者不听话,是父母影响的结果。
听话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在父母的控制中,延伸着父母的意志,父母的控制欲强,带来的就是孩子因为不敢反抗的“听话”表象,于是,孩子的独立性被抑制,成为一个失去自己,为他人而活的人。
很多的父母会认为,如果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没有叛逆期一直比较听话,那么在叛逆期的时间段过去之后,孩子就会一直听话下去,按父母想要的方式成长,按父母想要的样子去过以后的生活。
但事实上,在应该叛逆的青春期,被父母的控制抑制了叛逆,变得听话的孩子,他的叛逆期并不会因此而消失,只是推迟了而已。
这个推迟造成的后果就是孩子无法在18岁左右,形成完整的“自我”,之后在不该叛逆的年龄,比如30、50岁时,产生比青春期更强烈的叛逆心理,甚至因此而严重影响到自己和身边的人正常的生活。
相比起来,孩子在十几岁青春期的时候正常渡过叛逆期,要比成年之后再迎来叛逆期更好,青春期时叛逆,不管遇到挫折还是犯下错误,有父母的陪伴能更好地渡过,对孩子和家庭带来的影响相对来说不会太大。
而如果等到成年之后再迎来叛逆期,比如面对父母安排的婚姻、父母安排的工作等,突然起了逆反心理,想摆脱父母的控制,离了婚、辞了工作,想要为自己而活,这带来的后果可能就很糟糕了。
不仅如此,没有正常的叛逆期,太过“听话”的孩子,还会缺乏生命的活力,并且很难感受到快乐。因为孩子一直的努力都是为了满足父母他人的期望,自己真正的需求一直被父母的控制压抑着。
孩子会觉得人生不是自己的,自己只是为了让父母、老师高兴而活,时间越长就越会觉得什么都没意思,没有激情也没有生活的动力,而很多听话的孩子,也因此而陷入抑郁症当中,严重的甚至想要放弃生命。
叛逆的孩子,至少很少有想要放弃生命的。父母要去理解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心理的转变,并接受孩子在长大过程中做出的尝试和转变,还要注意让孩子的愤怒能有向外表达的出口,而不是憋在心里转成向内攻击。
父母真的爱孩子,就要理解孩子正常的叛逆心理,给予孩子独立的空间,让孩子去体会生命中属于他自己的酸甜苦辣,而父母要做的是陪伴和帮助孩子去完成“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