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房的变迁
作者:郑汉兵
汉树文
简书作者
光阴悄无声息,记忆却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我家住房变迁故事很短,回忆却无止境。
我家住在干驿镇八坛村富家湾。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乡亲们的居住条件都非常差,过着贫穷的日子,缺吃少穿,日子过的非常艰难,我家也是一样。住房是破旧的平瓦房,一栋三间,低矮不说,窗户很小,屋子里总是黑乎乎的,我清楚记得,小时候做作业时,多数时间是在外面写。厨房是土坯做成的墙璧,屋顶是盖着草,时间一长难以遮风挡雨。那时候,最怕的是起风下雨,由于年久失修,房屋到处漏水,外面大下,屋里小下,睡觉时床顶上总是辅着一张塑料纸,米缸上盖上斗笠,生活十分困难,哪有銭改造住房。
一九七八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面实施了改革开放,分田到户,农村农民的生话出现了转机,虽说不至于缺吃少穿,但还是没有钱解决住房环境。
到后来,农忙时,种田有收入,农闲时,村里的劳动力开始外出谋生,农产品可以公开自由的销售,家家户户的日子好起来了,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直到七十年代未,八十年代初,农民开始有了些积蓄,我的父亲就开始着手改造旧房,买了很多青砖,将过去的挂墙,改为硬山搁领,中间两排列子,屋顶上在盖瓦之前加辅了一层油毛毡,窗户变大了,室内比过去宽敞明亮了。
到了九十年代初,打工潮席卷全国乡村,有的到省城,有的到南方,纷纷外出打工,有的在家搞承包,政策活了,老百姓开始富起来了,陆陆续续将自己的平瓦房改建成了砖混结构的搂房,一排排整整齐齐,我家也是一样,我家三兄弟也在原地基上做起了一栋两层的楼房。很是气派,前后院落方正,绿树成荫,二兄弟也在村弄了一块地基也盖起了一栋两层的楼房。让人欢喜的是搂房内部家俱陈设不断齐全,还是简欧风格,厨房内都使用上了天燃气,卫生间用上了抽水马桶,和城市的居住环境没有什么两样。
我虽然参加了工作,工资低得可怜,刚开始连住房都没有,在我父亲的支持下,在镇上做了一间平房,结婚后几经周折,平房改搂房,小房改大房,矮房升高房。一住就是十几年,后来由于工作了调动,也在竟陵城关拥有了自巳的一套一百六十平米的单元楼。退休后,随子迁入武汉,也有两处单元楼,面积不大也不小,我们两兄弟也一样,老家有自己的房子,镇上有单元楼,两个侄子也在武汉先后购买了自已的新房,想到城市住,心情愉悦,家庭合谐,三代同堂,享天论之乐。想回老家住,精神爽朗,陶醉于阵阵清风中,回归田园,安享晚年,生活比蜜还甜。
现在是房子大了,条件好了,心情舒畅了。信息畅通了,电话变小了。网购方便了,感觉越来越好了,惠民政策多了。收入高了,假期长了,工作越来越好。商品精了,品种多了,价格活了,心情越来越好了。天更蓝了,水变清了,处处变绿了,环境越来越好了。
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的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方式,住房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百姓也享受到了国家改革开放的红利和实惠,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祖国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作者郑汉兵。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赞 (1)
汉树文
小礼物走一走,来简书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