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迷失——个人心得体会

2017-12-28  本文已影响0人  阿桂_gsq

一、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不如家庭之外的影响重要

   初次接触这种观点让我很怀疑,因为在我以为的观念里都是诸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学习期间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让人总感觉家庭的环境和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显著的,所以看了第一篇我只能带着问题和兴趣继续后续的学习。当然,第一篇其他让我感触的是何老师让我们看问题或下结论时不要混淆了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好多时候我们都容易把相关关系误以为是因果关系,结果抓不到事物的本质。

 二、“叛逆”是孩子的生存之道 

   这一篇让我们从孩子的角度孩子的世界认识到了孩子的需要:人是群居动物,组间对照,孩子更喜欢和孩子玩儿。这使我终于对第一遍的疑虑释然了。想想我教育孩子的经历,在家里我们父母主要满足他物资的需求,孩子只是慢慢简单模仿大人的语言、行为,很难了解更多的新思想,如果和同伴们学习,他们大脑里面思想的碰撞和连接可能又是一种情形。例如我们小区的广场上,室外天气好的时候,总会有一大群带着娃的人聚在一起,这个时候除了躺在婴儿车上睡觉的,你会发现大部分孩子都在跟别的孩子们互动,表情各种各样,稍微有点安全感的孩子注意力都没有在家长这边。有时候难免某些孩子出现矛盾大闹,大不了哭一会儿又能在一起玩。该回家时,也会看见很多孩子不愿意脱离群体跟家长拉扯的场面,这可能就是群居动物的本性吧。同时也就证实了孩子看重的是如何融入他的圈子,而不是成为大人。

 

 三、未来成年人的独立世界和规则

这一篇继续介绍了孩子世界的处事方法和规则,其实同样也适合我们成年人。文章中的”多数裁定原则“个人认为某方面讲就是我们在群体里寻求安全感,归属感,适应的过程。”啄食次序“ 意指群居动物通过争斗取得社群地位的现象,其实也是孩子们一起制定规则的过程,有些有优势的孩子自然排在前面,而谦让的、老实的或者不自信的底线只要 不被群体排斥就满足了。 要避免霸凌问题, 只有找到和自己差不多的群体,孩子才能够找到归属感,然后慢慢排到”啄食次序“的前面或许才能够培养出自信心 。懂得了以上这些原理,何老师也就顺理成章的分别在第四篇和第五篇从学校老师角度和家长角度给予了方法。

 

四、老师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有多重要

既然家庭之外的影响更重要,孩子最早受影响的就是学校和老师,本篇从老师的角度讲述方法论,因为老师能够控制整个孩子群体,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组间对照效应“应该就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表现。可能这时候好多人都会因为身边的“好人”或者“坏人”贴上或好或坏的标签,进而会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所以这时候站错队很重要,绝对队伍怎么站的老师更重要。老师就必须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影响大多数人的能力,凝聚力等等。

这让我我想起我上学的时候,小学三年级前并没有碰到一个好老师,一直是个差等生,到三年级新调来的一个数学老师鼓励了我,数学成绩突飞猛进,然后带动其他学科找到了自信,成绩上来了,朋友也多了,说我“学习好”的人多了,我学习也就真的好了。

 

五、父母要教会孩子离开家庭

这一篇给我们父母的全是干货,给我们方法教会孩子如何离开家庭。方法很多:一方面我们父母要在家里引导教育,让孩子提前熟悉,用时顺手,有基础,不陌生,有炫耀的资本……一方面当父母的避免帮倒忙,提前预防让孩子被群体排斥的细节等, 例:古怪的名字、特别的衣服、特别的包、特别的发型。另一方面要学习孟母三迁,因为我们父母在孩童时有选择孩子同辈的权利 ,父母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最好还能找到和他们一样,玩得来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趁早,因为我们对孩子的影响会随着他们的年龄增长而缩小 ,这段话说的多么深刻。以前理解的孟母三迁就是要给孩子一个好环境,其实意义更多。

当然,讲了这么多,何老师还是提醒我们不要做焦虑的父母,最重要的关系实际上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也有权利过快乐平静的家庭生活,然后才是跟孩子之间的关系 ;我们不要期待改变自己的孩子,孩子跟父母也是朋友关系 ;父母不可能赐予孩子在社会上的自尊和地位;孩子有孩子自己的路,你不可能替他走;焦虑的父母只能让孩子感到更加紧张,孩子成长需要时间,你的生活也需要时间;孩子是父母家里暂住的小客人,总有一天他们会离开我们 ;你没有必要费心去跟别人证明自己是个好父母,没有人比你更知道,你是爱他们的。

这些忠告我们当父母的要记在心里,不仅为孩子,更为自己。

(写作时想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好多事例,大都是失败的成长就不一一陈述了,相信接下来的育儿生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