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逛寄卖行的乐趣

2017-11-10  本文已影响59人  钟离春秋ZLCQ

逛寄卖行的乐趣

在当今中国大地上,从文革以来已经消逝多年的寄卖行和旧货行又开始出现了,解放以来国家明令取消的典当行又死灰复燃了。解放后,典当行被认定是一种靠高利盘剥为主的行业,已被政府明令取消了。寄卖行和旧货行被划入估衣旧货业,属于特种行业,不仅受工商局管理也受公安局监督,经营一直是比较规范的。后来又出现了废品收购站和行业积压物质处理公司,前者归“物资再利用回收公司”管理,后者归口各行业或各单位自行管理。

过去光成都市区内,鼎盛时期大概就有好几十家寄卖行。一些当道的大街上至少都有一至两家寄卖行,如北大街、皮房街、顺城街、打金街、春熙北段、总府街、提督街、东大街、骡马市街、羊市街、青龙街、八宝街等等街道,都有寄卖行的身影。当道的主要大街上的寄卖行,门面大寄售货物多,其货物档次相对要高些。营业额高的寄卖行店堂里,天花上挂满了皮裘绸缎衣物,地上的宝货笼子和玻璃柜台内,小件高价值的货物摆得满满当当、琳琅满目,即使不买看一看心里也舒服。那些不算宽敞的店堂里,参观者和购物客多,铺面内经常打拥堂,人挨人挤死人。当时成都市最著名的、门面和店堂最大的就数位于提督东街、提督中街与太平街的丁字路口、交警指挥岗亭后面的华美寄卖行(后改为华美信托商店),和春熙北段的正泰寄卖行(后改名为庆丰寄卖行)。

有人说,寄卖行会把所寄卖品低价进高价出,这种说法是不懂得寄卖行的营销规则,而信口开河胡说的。顾名思义,寄卖行是寄卖二手商品的,而并不需要先购买要寄卖的商品,然后再销售的。这与旧货铺和典当铺不一样。寄卖行是不存在任何进货成本的,寄卖行展示的是寄售人的寄售商品。寄售人的商品在上柜之前,需要与寄卖行商谈价格。对于寄卖行来说,他当然希望寄售的商品出手越快和卖钱越多越好,这与寄售人的希望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对寄卖行来说,他并不希望寄售人不懂行情,把寄售商品喊价高得太离谱,致使寄售商品长时间卖不出去,这会造成商品积压,增加销售成本,他们一直提取不到佣金。所以寄卖行会向售卖人根据自己掌握的商品信息和同类新商品的价格,给寄卖人建议一个最合理的寄卖价格,使得寄售商品销售得最快和销售价格达到最高,这样使得寄、售双方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不言而喻,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B门,这里我也吃不透这一行的B门,就不敢胡言乱语。至于更进一步的寄售行知识在《行脚成都》2017年9月3日刊登的姚锡伦先生所著“寄卖行:高手在民间”中已经有所论述,读者可去参考这篇文章。

一般说来中、青年人喜欢逛寄卖行,不会去光顾旧货行。因为感觉旧货行的东西脏,不卫生,而且没档次,货物来源复杂。要是去了旧货行被朋友或单位同事看见了,一旦传出去,就会被人看不起,要被讥讽为“窜窜儿”。姓李的就喊“李窜窜儿”,姓王的就喊“王窜窜儿”,凡是被取了这样外号的人,就如同背了一个坏名声一样,这辈子都可能抻不了皮。

1953年以后,我的家庭曾经遭受官非,家道中落生活没有了经济来源。为了维持生计,家里大人不时变卖些家里财产,换取一点小钱。开初是小打小闹,把日常生活用品,价值低的物品卖给收荒匠,换些零钱来解决日常的柴米油盐问题。那时家里的大量古旧书籍和黑胶(电木酚醛))唱片,都是按照废书、废报和废品论斤卖给收荒匠的。收荒匠收购到唱片后,就卖到染坊街去压制纽扣。

再后来家里几个孩子都渐渐长大,每学期都要缴不少学费,每月还要缴伙食费,以及其他一些较大的开支,那只得变卖家里较值钱的物品。收荒匠没有那么多本钱收购不起,只得把大件和值钱的物品送交寄卖行寄售。

寄售后,寄卖行会给寄售人一张收据,收据上写明寄售物品日期、名称、件数、价格、手续费(佣金)等等。那时大家都没电话,寄售后寄售人就要隔三差五去寄卖行看看售卖情况。只要看见寄售物品销售出去了,就可以拿着收据按照约定条件与寄卖行如约结账。

寄卖行的寄卖和佣金凭据

货物寄卖后给寄卖人的凭据(左)货物售出后寄卖行收下手续费(佣金)的凭据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文化娱乐活动相当贫乏,像清水衙门一样清汤寡水的,除了看电影、喝茶外,再也找不到其他“耍事”了。我参加工作后,家里生活条件相对有了改善,肚子吃饱了又有了几个闲钱,这些钱就会想着法子往外“跳”,变着花样儿考虑如何“耍”的问题了。

那时我家里的收音机和扩大机都是自制的,家里有了收听设备,但是缺乏节目源,成天只能听电台音乐。原来家里留下的不少唱片,被变卖得只剩下几张了,翻来覆去地都听厌了。如果要听其他唱片,就只得从正规渠道购买,但是那时的唱片99.999%都是中国歌曲和音乐,作品土头土脑的不好听,演奏水平差音质不好不说,而且价格贵。我们喜欢听的是那些音频范围宽、动态范围大、录音质量上乘的,世界名牌唱片公司(如百代、百乐、EMI、哥伦比亚、胜利、RCA、大中华、长城等等)出品的世界名曲,如施特劳斯父子的:蓝色多瑙河、皇帝圆舞曲、啤酒桶波尔卡、风流寡妇圆舞曲……以及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音乐:天鹅湖、核桃夹子……还有什么周旋、白光、王人美等等演唱的中国歌曲。可是这些音乐和歌曲当时都被判定为黄色歌曲和黄色音乐,属于禁歌、禁曲之列。那时做梦都想听它们,那怎么办呢?唯一的渠道就只有收听“敌台”。但是对付“敌台”中国会发射干扰噪声,基本听不清楚节目内容;二是即使没干扰的那些中性的外国台(如澳洲台、新加坡台、马来亚沙捞越台、香港电台……),也不敢经常收听呀!怕有人听见后举报说是收听敌台,轻者批判,大会上做检查,重者以收听敌台罪论处。

后来偶尔发现,有些不太热闹地段上的寄卖行在悄悄地销售所谓的“黄色唱片”。那时,要是被派出所、工商局发现有人贩卖或购买、偷听黄色唱片,轻者没收,重者吊销执照、坐牢,连敲沙灌的都有!这是提着脑壳在“耍”啊。即使这样,仍然有人冒着这些危险去买,可见这类唱片对爱好者的吸引力有多大!

记得初次去一些寄卖行购买唱片时,就像特务接头一样还要用暗语。譬如说,来人先开腔问老板有没有“红的”(意思是“黄的”),他反问来人:“哪个喊你来的?”要是来人答错了,会给这人一歇子洗骂,把那人骂得来瓜稀稀的,羞得来脸红筋涨的,只好髽起乌撩儿脑壳悻悻地走了。看官一定会问他为啥要骂人喃?因为来人暗语不对!他可能怀疑来人是公安局的暗探,骂人是故意表演给暗探看的。以表示寄卖行是清白的,是不会卖违禁物品的!顺便“借事出徐州”,搭着腔把那暗探骂了一顿,以解心中多年的怨恨。

在寄卖行里,一般国产老唱片要卖5-8元钱一张,进口唱片大概要卖5-15元一张。那时工资普遍不高,平均工资大概只有30-50元一月,不敢经常去购买,有时几个月去一次。如果有好唱片到货,自己当月没钱购买,就只好等下月发工资。在发工资后马上就去买,要是运气好那张唱片还没卖掉,运气不好时那张唱片已被卖掉,就只好望洋兴叹了。

去选购唱片时,谨慎的寄卖行会拿出一间几乎与外界隔绝的背静屋子,或者离寄卖行比较远的一处房子里。寄卖行是不提供试音设备的,购买者只能凭眼力挑选那些没有划道,没有卷翘、裂纹和没有并道的唱片。选购时间大概不能超过3分钟,超过时间,老板就会不断地催你快选。他们主要是担心挑选时间长了会出事。

在寄卖行淘唱片是个技术活,又是一件使你肾上腺素浓度骤然升高的地方,既紧张又兴奋,其心情难以言表。

也许有点崇洋媚外吧,那时根本看不起国产商品(其实本来就很差,上海货还勉强能接受)。那个时代完全买不到进口商品,再加之人人都有恋老物件情结,失去的永远是最好的,总想把过去吃不起饭时,被上辈们不得已卖掉的东西再行购置回来,寄卖行就是唯一可以实现自己想法的地方。廖(那)二年,成都大街上清一色的国货,根本看不到进口货的踪影,唯独在寄卖行可以见到一些解放前遗留下来的进口货。虽然是旧货,但是因为本身质量好,结实耐用,保管得好,陈色还不错,如瑞士手表,英国自行车,美国、英国、荷兰和德国三大件(收音机、电唱机、录音机),美国、英国各类家用电器(缝纫机、咖啡壶、牛奶壶、打火机、台灯……),这些都是进口货爱好者的追逐对象。

我对去寄卖行购买进口货有时已经到了痴迷程度。不止跑成都寄卖行,我所有去过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济南、西安、郑州、广州、杭州……等地的寄卖行都曾留下了我的脚印,每次总是要买一些物件回来。例如北京东单的那间全北京(甚至是全中国)最大的寄卖行,我曾经就买到过一只9.9成新的瑞士鎏金台钟。钟台上站着一个带翅膀的裸体小天使,手扶圆形钟框的边缘,胖乎乎的,面带媚笑可爱极了。我还买到过一种“自动落片电唱机”。这种电唱机每次可在唱盘中心的自动轴上夹上7张唱片,当一张唱片播放完一面后,轴上会自动落下另一张唱片继续播放,直到把全部7张唱片播放完为止。

有时一些紧俏物资也可以找寄卖行帮助寻购。1983年我就曾经找华美寄卖行,为我的单位从厦门代购回一台YAMAHA DX7 电子合成器,价格比去广州订货会上订购的同样产品还要便宜不少。

后来我又找春熙路庆丰寄卖行购买过一台卡西欧采样电子琴,利用其采样功能制作武打片或战争片的打斗声音和枪炮声效果,能够媲美美国好莱坞和香港武打片的音响效果,可以说这是我的一个绝顶聪明的发现。就这一台廉价设备,当时我单位制作的武打片、战争片的音响效果在全国制片行业内名列前茅。

寄卖行也可以开展现金收购业务。有次春初去北京出差,春末回蓉。因为看上了几个物件,为了筹钱购买这些东西,也为了减少回程时的行李重量和体积,我就把冬天新做的一件棉衣让东单寄卖行现金收购了,卖棉衣的钱换回一些寄卖物品,得意洋洋地抱回了家。

寄卖行就是一个万国博览会,逛寄卖行就是逛博览会,可以增长许多知识,开阔眼界,也为我家里增添了许多价廉物美的用品,更为我增添了无穷无尽的乐趣。

再说说老外,老外搬家会把家里所有不用的、搬家嫌麻烦的东西通知相关人员来家收购,或捐赠教会,或自己在家门前临时摆摊销售。如果在自家门前销售,这叫“雅舍尔”(Yard sale),这是要事6先得到住家所属社区的批准才能销售的,销售后的收入不需要上缴任何税费。我曾经用比市场价格低几倍,甚至形同免费赠送的价格,购买到成色不错的手枪电钻、木工斧头、十字镐、木工锯等等一大批工具。实在卖不出去的东西,有时就在门前把这些东西上面放上一张写有:For free(免费)的纸条。有些大件物品,例如书桌、床等等,看起来还是崭新的物品,只要是放上写有“For free”的字条,只要是你看得上的东西,统统搬走就是,老外还大声地说:Thank you(谢谢你)。他送了你的东西,反而要感谢你!!哈哈,拐棍儿倒起杵了嗦!!??他感谢你不为别的,是感谢你帮他搬走了他不要的东西,否则要是他自己拿去甩掉,一个是不容易找到地方甩,即使找到地方甩还得给钱。这就是各取所需,按需分配吧!

国外没有寄卖行,而有旧货商店或二手商店或二手货连锁店,Value Village就是北美知名的二手货连锁店。其货物来源是多方面的,主要来源还是老百姓平时已经不使用的物品。

北美value village二手货连锁店

现在,每当出国,我也要去闲逛一下当地的旧货商店,力所能及地购买一些自己喜爱的价廉物美的小商品回家把玩欣赏。下面两张照片中的物品,就是在加拿大教会所开设的旧货商店购买的。这种商店销售的物品,全是附近社区的教友捐赠与教会的物品。教会把这些捐赠品销售后所得,再把钱用来捐助穷人或开办一些福利事业或作为教会活动经费。这些捐赠品种类非常丰富,应有尽有,价格极其低廉,有时还可能淘到文物级别的物品。

中国1950年烧制,仅加币50分(合人民币3元)一只

例如中国淘宝上所卖的五十年代的英国、美国、德国的高级落地式电子管收音机,现在起码要卖好几万人民币一台,但在加拿大旧货商店,500加元(合人民币2500元左右)就可淘到一台成色非常好的同类同品种的物品。

盘子(英国1938年烧制,每只仅加币1元,合人民币5元),彩色玛瑙(中,原生矿切割,加币6.99元,合人民币35元)

    谨致谢好友毕光先生提供资料

二零一七年九月一日完稿于春秋疏云斋

点击这里请看我的其他文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