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关于管理与创业在思路上的收获

2020-12-20  本文已影响0人  吴佟

把握大趋势,不用关注小风口


行业选择的两个阶段:望远镜、显微镜


传统行业,创新品牌


新零售:

一看用户体验,多、快、好、省;

二看企业效率,广、深、高、速(度)。


每年三省吾身:

要什么、有什么、放弃什么(舍得)

第一步,when?约定充电频率

第二步,how?找到自己的镜子,良师益友


修行,通过老板(磨刀石)磨练自己:

同一件事不能让老板骂第二遍;

不给老板发脾气的理由;

接受老板的专业批评,不断提升自己;


创始人的思维模式:

忘我:忘记掉我想去赶超谁,不要说你想做什么,要谈你想为客户、用户做什么?(哪个模式好?一选资本喜欢的模式、二选快捷便捷的模式,模式只是工具不要纠结,哪个模式能把客户用户服务好就用哪个)

变态:转变态度,改变你对别人的态度、别人对你的态度;对外是对客户的态度,对内是对团队的态度,


使命的力量:

货通天下、汇通天下。使命的背后隐藏着好的商业模式


人性:统一梦想与理想

梦想是一个人的,理想是一群人的,两者不矛盾,矛盾的是那点清规戒律。

统一理想与梦想,公司实现了理想,个人的梦想也一定要实现。

追求梦想与理想的过程中有差异,是价值观不一样,价值观是什么?就是那一点底线。


搭班子、定战略、带团队

以上三件是有两件与人有关,请把三分之二提升的时间花在与人有关的事情上

招聘源头最重要。招人是老板、经理的事不是HR的事,关注专业技术以外的人的味道,


取舍倒不难,难的是排序

柳传志: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马云: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


搭班子:

混搭,性别、年龄等混搭


因人设岗

阿里招人进来再给岗位,效率提高一大半


会搭组织(敢于对组织动手):

IBM的郭士纳:我要销售业绩翻一翻,我把一个销售区域一拆二。

国企和外企的特点是不敢于对组织动手


公司战略

战略是奢侈品,有战略的检验标准:你公司定期复盘吗?三年前讲的话,你公司还会复盘对照执行吗?

定战略是定期的定,每年只一期,定好后重在执行,并在预算中体现,否则战略是战略、预算是预算,战略就没用。


什么叫有队伍:

有没有基本的纪律;

有没有亲自fire过人,并讲清楚原因。


带队伍

定战略一年一次,搭班子一年两次,带队伍随时。

如何带队伍: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先吃亏后吃苦。自己要求的事自己能不能做得到。


效率体现企业有多强,过去、未来,效率的增长体现在商业计划书中。


95后员工不差钱(独生子女2.0,继承上辈的资产而非负债),是爱一行干一行,而不是干一行爱一行。


组织效率:

因为共同价值所以信任,因为信任所以简单,因为简单所以高效。

统一公司价值观。技术对组织效率的提升有帮助,组织效能的技术与公司很相关,而不是人工智能啥啥的。


资产效率:

资产收益率问题:资产在报废时有没有把本钱收回头。

资产利用率问题:一部分资产在用,更多的资产没人用。

有没有不断产生新的闲置资产,互联网按需定制。


战略效率提升:

规模与效率的关系,规模不等于效益。

三级规模效益理论:全国/全球、同城、三平方公里。

先扩规模还是先赚钱不重要,找到盈亏平衡点最重要


一辆车跑多快除了由引擎的动力决定,还由刹车的效率(制动系统)决定

成功的公司的CFO都是超配


创始人:找人、找钱、找方向

方向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调整。阿里1999年的商业计划书中除了企业名称、创始人、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没有变,其他内容跟现在所做的事没有一个是一样的,也就是说1999年阿里想做的事情跟今天的都没有关系,可见中间调整过很多方向。


伪技术和伪需求


创业路上三个不同阶段,融资三个不同优先级,最早先A轮是时间优先(生死时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