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学习笔记军思@军史

《孙子兵法》与毛泽东军事思想

2018-09-26  本文已影响60人  竖秋
图片来自互联网

以弱胜强是很多国家、民族、团体、个人的梦想。业务这个世界上弱者大约是八成,大家都这样想,又有不少被人津津乐道的案例,很多人于是就经常讲的是以弱胜强,似乎成了规律。一如我读在中国足球的奢望。

闲来无事的时候,竖秋便翻翻《孙子兵法》。慢慢发现《孙子兵法》貌似讲了很多以弱胜强的道理,而且,历史上很多军事家就是学习《孙子兵法》后,打赢了强大的敌人。

毛泽东就是极为精彩的例子。毛泽东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中汲取了无穷的智慧和丰富的军事理论营养。《孙子兵法》阐述的许多核心的东西,如积极防御、以退为攻等,正好是毛泽东当时需要的。毛泽东在延安专门写信让叶剑英替他在西安买《孙子兵法》。江西反“围剿”时,有人反对毛泽东的主张,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反对他提出的“诱敌深入”的思想。对这一点,毛泽东的印象是很深的,因此到延安后,他做的头一件事,就是从理论上阐述和论证他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提出并实践了的革命战争的经验。

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的争论中,凯丰曾说:你毛泽东打仗不就是照《孙子兵法》打的吗?毛泽东反问凯丰:你看过《孙子兵法》没有?《孙子兵法》都有哪些内容?凯丰答不出来。后来毛泽东讲到这件事,说其实我在这之前,没有看过《孙子兵法》,就是在实践中打仗。解放后,他又多次讲到《孙子兵法》对他影响很大。从档案材料看,1936年毛泽东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以前,他是完全看过了。

1936年毛泽东给叶剑英、刘鼎写信说:“买来的军事书多不合用,多是战术技术的,我们要的是战役指挥与战略的,请按此标准选买若干。买一部《孙子兵法》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已经引用了《孙子兵法》中的话。

李德在《中国纪事》讲到,在长征中,毛曾引用了《孙子兵法》中的话,主要是鼓舞士气,度过困难之后很快取得胜利,也就是《孙子兵法》里“置之死地而后生”那段话。他还说,毛引用这句话,对当时克服困难起了一定作用。

在这之前,比较早的,是在1913年的《讲堂录》里也摘录了一些《孙子兵法》中的东西,《讲堂录》是他读书时的课讲堂笔记,也可能是他在听杨昌济讲课时记下的。也可能有这种情况:他听老师讲课到这个问题了,去找一本《孙子兵法》来看看,当然这是猜测。

那一段,毛泽东对武侠小说如《水浒传》、《岳飞全传》比较感兴趣,他对曾国藩的东西也比较注意,曾国藩也吸收了许多《孙子兵法》中的东西,这些不能不对他产生影响。

竖秋认为毛泽东比较系统地钻研《孙子兵法》还是在1936年,这不仅有那几封书信可以证实,而且他为了写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既读了《孙子兵法》,还读了国外的《战争论》,试图从理论上探讨和总结一些东西。1961年3月,在广州会议上,毛泽东说,直到1936年他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时,研究了一些资产阶级军事学,也包括《孙子兵法》。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引用了三次《孙子兵法》,在第一章第四节《重要的问题在于善于学习》中,引用了孙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明战争规律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在第五章第三节《战略退却》中,引用了“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说明在战争中使敌人“濂劳沮丧,以求减杀其优势。”在这一节中,他还引用了孙子的“示形”,即“示形于东而击于西,即所谓声东击西”,说明战争可以搞欺骗、用计谋,兵不厌诈。毛泽东对《孙子兵法》的学习和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这些问题上,就是为了论证土地革命战争中他提出的“诱敌深入”的思想是正确的。还有其他一些思想,如“集中兵力”的思想,兵法上有,文学作品中有,历代农民起义的战例中也有,这是战争的共同的东西,不好说谁从谁那儿来。

毛泽东对《孙子兵法》,从他一生看都是比较重视的,不能因为他在遵义会议上说没看过《孙子兵法》,就说明他不重视,《孙子兵法》的确在他的军事思想的形成中起了很大作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本书标志着他的军事思想和体系的形成。但他构造这个体系时并没有忘记《孙子兵法》,也没有忘记从《孙子兵法》中挖掘有用的东西。1936年9月10日连续写了三封信,里面都提到《孙子兵法》,这说明他不是一般的重视,而是非常重视。从这几封信中还可以看出,毛泽东是用战略家的眼光审读《孙子兵法》的,他比较重视战略问题,就是关于大的理论性的东西,比较具体的战术性的问题不能说他不重视,因为那不是他考虑的重点。从他以后在作战指挥上看,也有意识无意识地吸收了《孙子兵法》中的思想,如搞“示形”、搞诡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就产生了许多新的东西。

农民起义战争主要是打游击战,它不受什么条条框框限制,其实在《孙子兵法》里也有这些思想,如先退后进,怎样分散敌人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点也是“先保存自己,然后消灭敌人”,这是历来战争规律的共同处。

现在国际流行《孙子兵法》热,美国的军事院校里就开有《孙子兵法》课,日本、东南亚对《孙子兵法》都很感兴趣。现在他们不仅仅把它看成战争的兵书,而且运用到各个领域,如领导艺术、经商艺术、决策艺术等,他们认为,战争是流血的东西,而和平地把《孙子兵法》运用到其他领域更能很好显示它的价值。美国的军事院校还开有毛泽东军事思想课,从这也可以看出他们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视。在许多外国人看来,毛泽东军事思想基本上就是继承了《孙子兵法》,日本一个军事理论家曾评价说,虽然毛泽东军事思想主要来自于马克思,但更多的来自于《孙子兵法》。外国人就是这么看的。

《孙子兵法》在国外流传虽然很久,也受到了一些外国人的重视。但真正形成“孙子热”,还是近几十年的事。随着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军事史上的地位的确立,《孙子兵法》也热了起来,同时,《孙子兵法》中讲的东西和当前的现实斗争有一致的东西,如“不战而屈人之兵”,从现在看,大家都不希望有战争,《孙子兵法》中阐述的这种战略思想,对政治领导人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再加上国外的一些大企业运用《孙子兵法》的思想进行管理,在经营上取得成功,

美国偏重于在军事上的谋略方面的运用,希望少死人,通过智谋取胜。本来中国的传统军事思想同美国的军事传统不大一样,我们重谋略,讲究以少胜多,他们重实力,靠力量取胜,“以少胜多”在他们看来是不可想像的。但战争实践又告诉他们,中国的确取得了成功,于是他们就想找到这个奥妙,为什么中国在实力小的情况下每次都打胜?这也是《孙子兵法》和毛泽东军事思想引起他们重视的一个原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