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读书】一间自己的房间

2024-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杨琴子

木心曾叹:“我三四十岁,五十岁,都读过伍尔夫;六十多岁时,看懂了。”木心先生的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又因为共读,重新拾起这本书《一间自己的房间》。

伍尔夫,说起她,你会想起意识流,她是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

“女人想要写小说,

她就必须有钱,

还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总结起来,这本书一直围绕着这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不断发散,带着你走入你自己的思想世界去思考属于你“自己的房间”。

《一间自己的房间》是基于伍尔夫1928年在剑桥大学所做的两次演讲。1929年,伍尔夫将两次演讲合一,以《女性与小说》为题,发表在美国杂志《论坛》上。后以《一间自己的房间》为名出版成书,引发轰动。

“房间”风格诙谐幽默,古灵精怪,旁征博引,以犀利的言辞拷问法制史、社会史中对“女性”这一第二性别的不公与压迫,掷地有声地提出经济基础、独立空间对女性心智自由的重要性。

伍尔夫鼓励女性打破头脑中的樊笼,勇敢走向外部世界,培养自由的习性,尽情去创造。

什么是女性理想,做着自己的喜欢的事情?有钱有闲?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伍尔夫谈起了她认为的女性理想:

“挣到足够的钱,去旅行,去闲着,去思考世界的过去和未来,去看书做梦,去街角闲逛,让思绪的钓线深深沉入街流之中。”

人需要闲暇,也需要思想的丰盈,也需要充实的生活,但万万不能忘了思考,思考是头顶的星空,让你在深邃的天空不至于迷失自己。

人需要真正的独立,无论对谁而言。独立,不仅是精神的自由,还有心灵的自由。独立,是让人走出“自己的房间”,走向更辽阔的外面世界。

《一间自己的房间》是启发读者一种人生可能性:人生并没有标准的答案。你的生活由你自己掌握。

在行走的路上,追寻人生的意义,这个意义并不是最终的答案。重要的是你在“自己的房间”所深思与所寻的。

作者的风格非常独特,形散神不散,文笔细腻优美,整体读来还是比较舒服,书中有作者对一些其他大师及其作品的见解、领悟

通篇用演讲的形式,剖析了西方19世纪之前那个时代女性的现状,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是激发女性精神觉醒,一部启蒙之作。

一间自己的房间所表达的应该是:心智精神自由;独立的经济地位;不被外界打扰的独立居所。

当时的女性是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的,在20岁之前就会嫁人生子,如果没有嫁人也是会被家人认为是蒙羞的,抛头露面也是令人不齿的,照顾家人孩子,附属品般的存在,却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是不被尊重的,没有地位。

即便到了作者所在时代,部分中产阶级家庭的女孩子会接受一些教育,也是寥寥无几,整体的社会资源还是男性为主,男性对女性依然处于支配的地位,遑论各种权威的话语,极尽对女性的贬低之言。

文中有一句话:“为什么男性饮酒,女性喝水?为什么一个性别群体享尽荣华富贵,另一个群体却如此贫穷?”贫困对女性来说似乎是一个常态,而导致女性比男性贫穷是这样那样的原因,而这便是沉思的力量。

当然这也是当时的一种生活状态,将女性限制于一种狭隘的生活。时代局限了女性。而女性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更多的是女性的精神世界,不被打扰的独立空间,可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女性只有靠自己保障了自己的生活,不依附才可以有底气说:我应该,我可以…,拥有沉思的力量,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拥有自己的心智。

关注怎样读书:实际上,在读书这件事上,一个人能给另一个人的建议只有一条:不要听从别人的建议,应该顺从自己的直觉,发挥自己的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改善和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因为我们读书并不是为了求一个结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