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vm作业之极限考验

BVM作业之极限考验

2017-10-15  本文已影响60人  FrancesZX

我的向导老师是一个老驴,他说,如果你要交男朋友,要把他拉去阿里无人区走一走。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人性的自私、贪婪都会暴露,你会看得清一个人。

你是否赞同?

总的结论是赞同,在能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鉴于我没有很多相关经验,我无法保证能全身而退,我是不会去实践的。

我想这样一个经历看清的不光是人性的自私、贪婪,还会有人性美好的一面,如分享、勇敢、坚强等。要是以交男友的这样一个视角来看,看到的不光是个体的问题,还会有两人一起的问题。其实觉得这个问题跟日本的‘成田离婚’有点像。(日本的新婚夫妻多偏好出国度蜜月,成田机场也成为新婚夫妇蜜月旅行的必经之地。而在蜜月旅行中,新婚夫妇因一些琐碎事项导致双方生活习惯中的缺点暴露,引发不和,最终在抵达成田机场后提出离婚的现象即“成田离婚” ——Wikipedia)

我之所以赞同主要是两个原因:检验价值观是否相同检验双方对自身的问题是否有元认知能力并能改变

1

都说情侣结婚之前要一起旅行一次才能看清是否合适,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可以对大多数人投以最大的善意,但我始终还是相信人性总是存在着很大的恶。鲁迅先生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凶残到这地步。”这句话放到现在也是能让我们深度思考人性的。我们能想象有那么多网民在微博上说出那些不用承担后果的恶语吗?不光是中国,如今美国在特朗普的煽风点火下,又有多少白人因为触及到了自身的利益暴露了自己最深层的人性。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对阿里无人区及老驴不是很了解,看了一些相关博文。这里有一篇讲述西藏阿里无人区惊魂72小时,这篇文不光讲了惊险,更多的讲的是人性。文中有一句话让我停留了很久“自然的叵测其实是因为人太过叵测,自然在面对团结和善良光辉的人性时会妥协,而人性本身的恶意,才是最黑暗的险境!”

在越来越长大之后,我也承认了人性深处的恶,包括我自己。当人在受到伤害的时候,无助的情绪得不到释放会自己寻找出口,这个出口很可能是恨,由恨再往外延伸,很可能继续吞噬着人本身的善。我也有经历过这个过程,所幸现代的我们不用面对窘迫到生存难以继续的情况,我们在心底存了那丝恨之后,随着善的东西再次填满内心,我们可以再次相信善良。再之后我反而感谢这样一种经历,因为这样一次经历反而让我在日后的生活里时常检验,然后更加坚信自己要秉持什么样的价值观。

然而不同的人在有不同的人生经历之后,由于周围环境和知识的不同,存在脑中的善与恶的分布是不一样的,这样的不同会导致他们相信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这样一个观点仅代表我自己,我不知道这个对不对,因为我看到的样本太少,也许当我若干年后看过的样本足够多,需要回来修正我这样一个观点。

我一直持有的一个观点是,人性有善也有恶,哪怕再坏的人心底总是存了一些善的东西留给特定的人。只是有一个区别在于,接受善的人只有这些特定的人还是普度众生。之前看过一个科学研究,大意是说犯罪伤害别人的人的大脑某个区域跟正常有痛感感知能力的人是不一样的,这个不一样导致的直接结果是这些人对陌生人受伤感受不到别人的痛(大脑看到别人受伤对应区域没有变化,正常人会),所以他们不能明白别人有多痛,因此他们对别人犯罪没有任何感觉。

当然每个人都是可以改变的,就连课本里都说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是这种改变我们无法预计需要多长时间,是否会达到想要的结果。人生苦短,改变自己就很难了。回到这个问题,我想在艰苦的环境里,是可以看到彼此内心深处坚信的价值观的,双方的价值观是否一样我们也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

第二个方面,元认知能力。

我很高兴在今年我22岁之际,接触到了冥想,并且在知乎上了解了一个词:元认知。冥想很重要的一个核心是观察内心。元认知指的是人对自身的认知思维方式再认知,专业定义我没有再去找了,这是经由我的认知来解释这个词的,换句话可以说,把自己放在上帝的视角来看自己的认知方式,与冥想不谋而合。

在这里举个例子,本科一个室友曾跟我说过一个故事,她的朋友M念高中时同桌X(只是一个代称)长得漂亮成绩也好性格也好,M不由的产生了嫉妒,而后经过一段时间后M意识到了自己的嫉妒,并且意识到这样是不对的。然后M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先分开一段时间。分开一段时间后,M逐渐的平复了自己的嫉妒之心,因为M也慢慢的看到了自身好的地方。当她们不再是同桌的时候,没有时时刻刻的潜意识的对比,M能以更加平和的心态与X相处,反倒让她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我很喜欢和这位室友相处,在她身上我学到很多东西,依然记得她曾经说过的一句“不要妄自菲薄”。非常感谢她,虽然她可能看不到。

接上一个论点,在价值观基本吻合的前提下,我认为元认知能力对于两性相处是非常重要的。每一段感情都会碰到很多问题,沟通交流对于维持一段感情是非常有必要的。长大后我时常头疼与父母交流,因为彼此都不很认可彼此的观点,而中国父母很多都是比较固执的,因为他们从零奋斗才有现在的生活不大容易能改变根深蒂固的一些观念,同时他们扮演父母的角色太久。在这里岔开一段,最新一季爸爸去哪儿陈小春在儿子提醒他火气太大后,立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道歉,让不少人好感大升。这里又说偏了。。。

接上,沟通交流对于维持一段感情是非常有必要的。这里有一个点在于1. 沟通交流是否有效;2.有效沟通的前提又是什么。

1. 有效沟通的前提我认为是认识到问题在哪,如何认识呢?你需要足够了解自己并且从上帝视角看自己的思维方式,看对方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导致了矛盾。从我的观点来看,这属于元认知能力。

2. 认识到问题所在,如何有效沟通?我认为第一点是双方都要认同一点:我们的价值观和目标是一样的。在基于这样一个认可之后,双方会有一个安全感,能给予双方鼓励加以改变。这个改变私以为也是一种能力,个体不同改变的方式不同。也许对于婚姻来说,就不再是一个人的修行了,而是两个人一起的修行。

为什么在这样一个问题下,会有这样一个思考。赞同拉去阿里无人区的前提是能安全返回,那么这样一个情景其实跟生活中很多艰难相处(如旅行)是一样的,都是从问题中看清人的本质,既然有问题,要看的就不光是问题,还要看双方对问题的认识及思考方式。

写在最后

在写这篇文之前看到不少小伙伴说不要轻易检验人性。也许一年前我也是这样思考的,但现在的我想的却不一样。我承认了自己很多不好的地方,承认自己也有人性的恶,并且也能对一些人坦诚相待。我想不要轻易检验人性其实基于两方面。

第一个是,当你还不够了解对方的时候,或者说对方还不够了解我的时候,我觉得检验人性是一个了解对方的过程。我希望我也好,对方也好,都有一种不怕被检验的底气,我们都能坦诚相待,并且我们都对一起携手同行一辈子有一个共同的期待。诚实不光是对自己,也是对对方最大的尊重。

第二个是,当已经决定一起同行的时候,我觉得检验人性就是基于一个不信任对方的前提了。在这个情况,检验人性对对方是一种伤害。这种情况必然是已经出现了问题,出现问题那是不是可以直接坦诚相待呢?我想猫姐姐常说的诚实,不光是对自己诚实,也包括了对别人的诚实。

写到这里,对于前面说的两个人的修行一些观点有点没底气,因为在我的恋爱经历里有很多是不那么好的,有些问题在坦诚相待后解决了,有一些却没有解决,所以我不能确定前面的一些观点是否有用,仅仅以我的一些经历思考而来的。有一点非常赞同猫姐姐,也是最近感悟出来的,思考撰写成文的重要性。我作为一枚根正苗红的理工生,从小对文科很少感冒,加上懒癌总是认为写文章很费事,之前很少写东西。现在终于明白撰写成文有种种好处,不光是与自己对话,也是对这个世界的输出。谢谢猫姐姐,我学习到了很多^o^

愿这次BVM修行,你能知道怎么成为一个温柔坚定的人。

也是第一次主动分享给别人,这第一步大概都是有点怯意和不确定的把。希望各位小伙伴在修行的路上一起共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