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如何建立多元思维模型

2020-10-30  本文已影响0人  燕南辉_成长

读任何书的目的,就是让书中的知识能为我们所用,并让它能实实在在地对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变。

《好好思考》里提到的“多元思维模型”确实很适合现在经济发展迅速,各行各业互相融合不断迭代的发展特点。

成甲在书里介绍了思维模型的四个层次:最基础层面的解决问题的经验技巧,到后面的方法流程,然后再到学科原理,最后到哲学视角。

由此我们知道,建立“多元思维模型”是层层递进,不断深挖的一个过程。

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我们可以从最基础最简单的开始。

对于我们而言,只要那些能真正帮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思维模型。

我们学习和建立思维模型的目的,不是具体的知识,就是要解决问题。不能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也只是一个孤立的死概念而已。

当我们在某个方面或领域有了解决问题的经验技巧策略后,就可以进一步总结迁移,看同样的技巧适不适合其他领域,或者需要做怎样的改进。

前两步通过时间的累积,或多或少都可以积累一些。

而学科原理的找寻,就要求我们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且能融会贯通。但这也是具体的陈述性知识。

最难的是哲学视角,它是从我们的提问和思维方式的层面来找有效策略。

难就难在思维方式。

书里也着重介绍了,思维模型背后,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

怎样才能丰富和完善我们的思维方式呢?

作者给了两点建议:

(1)质疑我们提出的问题本身

当我们对一个问题找不出答案时,也许,我们提出的问题本身就是错的。

(2)从困境的源头思考问题

改变不了困境,也许可以从造成困境的源头找到方法。

越是相距甚远的两个学科,它们在解决问题时运用的思维方式往往差异越大。

所以,我们不仅需要在生活工作中学习,还可以多学习历史、文学、哲学、艺术、宗教等学科。

具体如何学习,以及怎么掌握它的实战方法,我将在后面的内容中一一道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