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好尴尬的年纪,一个35岁有两个孩子的普通女人可以尬出天际
01
大多数招聘广告,对于求职者的年龄要求都是35岁以下。
再过一个多月我就35岁了,家里两个娃,一个7岁,一个5岁。我已经离开职场7年。不知不觉我似乎到了人生中最尴尬的阶段。
和朋友的一段对话我和先生都很认同陪伴式的教育理念,当初生完孩子我们就达成共识,他负责赚钱,我负责照顾好孩子。和很多虎爸虎妈不一样,我俩是超佛系父母,很多亲友都在换房、买房为了孩子上更好的学校的时候,我们就安心得留在小镇上,孩子就上家附近的公立学校。我内心当然有焦虑,但大都和孩子无关,而是关乎自己。孩子小需要我24小时待机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自从两个孩子陆续上了幼儿园,我内心的焦躁也与日俱增,不是因为害怕孩子他爸日后抛弃我,我却没了生存资本,而是作为一个人我似乎失去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对于家庭我是重要的,除此之外,我好像成了这个社会的边缘人。
我不是没想过重新找份工作,但是作为一个二孩妈朝九晚五的工作的确不适合,虽然我对工资没有什么要求,但是要找一份离家近、可以3、4点就下班、经常需要请假的工作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按照我先生的说法,与其随便找份没有发展、进步空间的差事赚点小钱,还不如学习、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个人价值。这点我是认同的,但是对我来说还是不够,我可是个有追求的人啊。
02
放弃自己的职场生涯很尴尬,坚守在职场的女人们就不尴尬了吗?
大学好友A,有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在面料行业累积了将近10年经验、当时年薪30万+的她,17年突然转行做了幼儿园老师,非在编幼师每月工资两千多,年底奖金没有她的份。
原先她在市中心的工作,到家要晚上7点以后,孩子放学只能去晚托班,管晚饭的那种,做完作业吃好晚饭回家。朋友A到家买菜做饭、和先生吃好饭洗好碗差不多就快9点了。累了一天的一家三口每天的交流很少,10点多大家就都洗洗睡了。
直到有一天,她在儿子的书包里翻出一张三天前的检讨书,要不是她偶然发现,儿子估计会一直瞒着她。找老师交流沟通后,她才突然发现眼里乖巧听话的好儿子,在学校里却是个“问题儿童”。
给孩子的陪伴太少,心有愧疚的朋友A萌生了转行当幼师的想法,下班早离家近、上班不累、还有寒暑假期,但是工资要打很大的折扣。这个决定她做得非常艰难,在我们闺蜜群里有很长一段时间她都纠结着寻求建议,但是我知道我们除了支持她的决定,没有任何可以帮得上忙的。
尴尬的是,18年由于政策改变,她没了在幼儿园正式立编的机会。这本是让她下定决心转行当幼师的最重要条件。
18年带完第一届也是最后一届小班的孩子,朋友A又重新回归职场。
03
我出生在农村,在那个年代,成年人都是要挣工分的,我父母包括我爷爷奶奶都必须要下田干活。所有的孩子都没大人管,村里的孩子们整日整日得疯玩,偷黄瓜、玩泥巴、用长竹竿打桑葚吃……虽然时有挨饿的情况(爸妈活没干完回家晚了),但小时候在农村的这段生活是我儿时最快乐的回忆,但这回忆里几乎没有父母。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就好像突然之间大家都不需要再整日务农了,所有成年人都进厂上班了。我6岁的时候从农村搬到镇上,我家也成和万千普通家庭一样成为了双职工家庭。
搬到镇上以后我便开启了童年中最无聊的一段时光,大段大段的记忆里,我被独自一个人关在家里,无所事事。心里难受的程度就好比原本空中飞的鸟,突然被关进了笼子。那个年代,是绝对不可能出现有成年人不上班就为了在家带孩子的。
在我整日在家带孩子的时间里,隔壁邻居长辈还会当面说我,你这样闲待在家可是浪费了一个人工啊。听他们说这样的话,表面上我是不屑的(老娘我为家庭也贡献了很大的价值),内里我还是有点发虚,可能父辈的价值观多多少少得影响了我。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这些基本需求以外,被尊重和自我实现也是一个人强烈的成长需求。
04
身边也有把事业和家庭都整合的很好的女性朋友,其中有两位虽然放弃了朝九晚五的职场工作,但是几年下来,淘宝店、微店开得顺风顺水。再看看我非常欣赏的两位家里有娃的成功女性,坚持了10多年用漫画记录生活的粥悦悦,从当初一家三口挤在出租房的狼狈生活开始,到现在的畅销漫画的作者、坐拥百万粉丝的自媒体,白手起家在寸土寸金的广州买车买房,妥妥的走向人生巅峰。另外一个是女神级别的人物,曾经的麦肯锡合伙人、 现在的是盖茨基金会中国负责人、百多万读者的“奴隶社会”公号创办人一诺,就像个永动机一般,她还马不停蹄创办了一土学校做教育创新、面向成人学习和成长的诺言社区……令人震惊的是她俩都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在我眼里粥悦悦和李一诺都不是普通人,她们是超人啊。
在这些菁英面前,的确是让我感到自惭形秽。我也尝试开过淘宝店,始终不成气候;前两年还差一点做了私房烘焙,在有4年的家庭烘焙的基础上,我花了两万多学习了进阶的课程,但最后在没有家人支持的情况下,我怂了。我承认我缺乏创业的勇气和魄力。
要不是身边不乏和我一样境况的朋友,我真的觉得自己是孤立的。
相同的困境05
各种计划都失败以后,我把自我实现的需求都转向了兴趣爱好。有时候觉得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真的很幸福,有喜欢的绘画老师,线上线下的课程直接报名参加,喜欢的事情、无论的舞蹈还是写作,去学去尝试就可以了。
加入了各种绘画群、写作群、舞蹈群、烘焙群后,我发现原来有那么多女性选择在家照顾孩子、照顾家庭,同时又对生活抱有深切的热情。绘画群有一批群友是忠实的瑞士新艺术学院的粉丝,除了国内的课程,她们还不远万里去瑞士参加课程;写作群里有位群友生活写作之外还是位坚持了数年的马拉松选手(此处详细情况需要查找资料)……我突然意识到,我们这个群体要比我想象的大得多。但是我们却像是在暗处独自开放的小花,没有多少人在意。我不禁想,哪怕我没有十分的优秀,我的五分难道不足以为这个社会提供价值吗?
和写作营的群主沐沐的对话我的窘境似乎很难找到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法,马上要35岁的我对于人生仍有困惑,对于自己仍有怀疑。好在,我对生活仍然抱有热情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