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辉华夏」之三:庸国·葬俗--分布于鄂渝川陕湘滇黔赣浙闽台等地

2019-08-17  本文已影响0人  昌言微文集

文/昌言

提要:悬棺一直是史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黑暗传》被称之为汉民族第一部叙事史诗

庸国丧葬文化的独特之一是岩葬,即“悬棺文化”。悬棺一直是史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有些迷底长期无人揭开。庸国丧葬文化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打夜锣鼓”,又叫“唱孝歌”。打夜锣鼓一般有两人或三人,一人系鼓,一人提锣,围着棂柩迈着慢慢舞步,边走边唱,一应一对,或后随一人跟唱。发现于神农架林区的《黑暗传》,现被称之为汉民族第一部叙事史诗,实际上是流行于江汉中西部地区民间的打夜锣鼓歌词唱本。《黑暗传》不是出在某人某时某地,而是古庸国人世代文化延续的结晶。


一、岩葬

古庸国人有岩葬文化的传统,有岩屋的地方直接把棺木放进岩屋内,没岩屋的地方将悬崖凿个洞穴放进去。在竹溪河流域,两岸悬崖上至今仍保留着一些洞穴,当地人称之为"老人洞"。最近在水坪镇洛家河一洞穴中还发现了完整的人骨。这些洞穴即古人丧葬之用。当地还流传着一种传说:古人见人老了便死,而蛇在洞中蜕一层皮就变年轻了,觉得不公平。请求上天变“人死蛇蜕壳”为“蛇死人蜕壳”。上天答应了请求。于是人老了睡进洞中蜕一层皮又重返年轻。不料这样下去人满为患,古人只好又请求上天恢复原样。以上的民间传说与竹溪岩葬风俗有紧密联系,老人洞事实上就是老人死后的丧葬之地。古庸人最初风行岩葬,后来变为人造洞穴,再后来逐渐演化为土葬。而岩葬的棺木、尸体大多年长月久风化烟灭。

岩葬文化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甚至到现代其风俗仍未完全破灭。庸人有岩葬的风俗,就不难解,庸国立国千年,为何未发现古庸人王室墓穴的疑团。

白俊楏、谢宗仙《渝东南与鄂西北民歌中的神秘葬俗对比》一文说:渝东南与鄂西北民歌有许多相似处,这与其山川地理及人文有紧密的关联。巴楚之南与巴楚之北各处四省交界处,其间千山万水阻隔,距离遥远,但民歌中相同或相近的句式、方位、神秘葬俗所包含的巫术与宗教意蕴相同或相近,风水龙脉观念与人们头脑中的吉凶祸福观念紧密相关。二地同受巴楚文化浸润和渗透,民众思想、感情、思维、生活、风俗习惯等相融,有许多因子在其中遗传和更新,陕豫川鄂、湘鄂渝黔或陕豫川湘鄂渝黔七省联合开发、保护自然和人文资源,避免人为的、地区割裂所带来的文化缺失、旅游和经济等方面的损失。

潘世东《神秘的陕南千古崖墓葬》的报道说:在陕南的崇山峻岭之中,有着世所罕见的古迹——崖墓葬。这些崖墓葬,亦称岩穴葬、岩棺葬、岩洞葬、崖墓等。因其地域不同,对其洞穴的俗称不一,安康岚河一带俗称“老人洞”;白河叫“仙人居”;汉阴北山称“石人横室”,涧池称“先人洞”;旬阳仙河叫“自死窑”或“祭祀窑”;汉滨和平利则称“濮王墓”。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成果,这种崖墓葬俗曾分布于我国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江西、陕西、浙江、福建、台湾等地区。涉及巴、楚、濮、越、僚、苗、瑶、汉等许多民族。墓葬的时代从殷周时起,经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唐宋,直到明清皆有发现。据《巫溪县志》考:“巫溪崖墓多为东汉、六朝时在四川境内最为流行的汉人墓葬。


二、打夜锣鼓

夜锣鼓,顾名思义,夜晚演奏的锣鼓。

    

神农架的夜锣鼓,是当地丧俗中“守孝”时演奏的一种锣鼓。早先,人们把这种锣鼓称为“丧葬锣鼓”“阴锣鼓”或“打丧鼓”。后来,人们总认为这些叫法不雅,特别是对古稀老人的悼念,含有不敬之意,所以人们才把“打丧鼓”雅称为“夜锣鼓”。

山区的土葬都需要棺椁,葬礼大致分为三个仪程,即入棺封殓、孝子守灵(守孝)和出柩上山。入棺封殓时由“先生们”敲点光、擦锣钹为亡人开路荐灵;出柩上山时有火炮喇叭送葬;夜锣鼓则是专门为孝子“守孝”时设立的一种仪程。它的内容含有代替死者亲眷追思亡人生前的功过,祈祷亡人升仙,为后代儿孙祈福的意思。所以,人们把夜锣鼓又称为“打代思”。也含有“待尸”之意。

    

人们总是迷信好事成双,为亡人打夜锣鼓并非好事。“千年不死一个,万年不死一双”就是歌师们为世人的祈祷。因此,灵堂上的所有设置都是单数,不仅灵前的三牲祭礼,出柩时的三声炮响,孝官的三炷香、三张纸、三杯酒及磕三个头可以证明这一点,就连守孝时的“夜锣鼓”也分“开歌路”“唱丧歌”及“还阳”三道程序。


1.开歌路

    

神农架夜锣鼓的“开歌路”好比开场白,就像演戏前的打闹台,是为了打开夜锣鼓的演唱场面,表明唱歌的主题。

开歌路又叫“开歌场”,有繁有简。繁则要呈裱彰,请天兵神将接引亡者升仙,要有或三、或五、或七封银子的敇封,为后代祈福。还必须开五重门进府。简则一不请神,二不“讨封”,也不开五重门。开歌路的繁简是根据亡者的年龄、身份、地位及孝家的要求所决定的。

    

开歌路需要两名资历较深(人们称为老手)的歌师,他们分持锣鼓,首先站在稻场边紧锣密鼓地大擂三通,正如他们在歌词中所唱:“孝家请我们开歌路,擂动三阵鼓”。然后像老秀才念祭文样边敲边说唱,孝子们跪行在前面烧纸引路,由稻场渐入灵堂。

    

神农架夜锣鼓开歌路的方式多达几十种。它们不尽相同,分别有十请天兵神将、十借天兵神将、十开天地神府。祈求“天地水府”,或派来、或借来、或请来各路神仙。哪怕是同样唱的“十请”或“十开”,但他们所请的神人与所开的神府又不一样。只有两点是雷同的,一是开歌路必须开进“五重门”,二是所有开歌路的歌词都说的是歌鼓儿郎与一个叫“矮三娘”的古人有关,这也是当地古老的民俗文化给人们留下的一个难解之谜。


关键词:每日一读,一往情深,庸辉华夏,理君博士

庸文化(shangyongjun1)与头条号、百家号、搜狐号、网易号、微博、简书等多家新媒体同步,每日呈献每日一读、一往情深、庸辉华夏、理君博士等美文,供大家乐读与评论。敬请关注和支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