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我爸学做老师
![](https://img.haomeiwen.com/i7809469/dca7778bda0f7228.jpg)
我爸,今年63岁,与医药打了一辈子交道,不是老师。
“做一个有情有趣,可敬可亲的老师。有情,是对人的关怀,它根植于内心的良善,自觉自愿,不求回报。”
“农人犁田,师者耕心。对教师来说,教育耕耘的是心田,只有深深耕耘,去除杂草,种下良善的种子,才能耕耘出心灵的沃野良田。”
“良善”,这个词让我想到了我爸。
良善的人一定拥有一颗童心,无比的热爱生活。
在我的童年里,很多深刻的回忆大都与我爸有关。记得有一年春天,他带着我和姐姐一起做风筝。龙骨是用从盛橘子的竹筐中抽下来的,他先用小刀劈成细细的竹篾,在蜡烛上烤制、弯曲,然后用棉线扎得结结实实,再糊上一层旧报纸,最后让我俩用毛笔和颜料进行装饰,就可以拿去放了。到底有没有放起来已经不记得了,看来结果没有那么重要,大概是没有放起来吧,但那种在麦田中自由奔跑的快乐却永远难以忘怀。
夏天里,他带着我们去奶奶家用大号的缝衣针自制鱼钩,顶着大太阳到北坑钓鱼,鱼大概也是没有钓上来吧,否则一定会记得这条鱼的味道,只是记得好像有一条破破的小船,爸爸竟鼓励我们勇敢走上去感受一下……
我想,春日里放风筝,夏天里河边钓鱼,这就是与大自然相处的最好的仪式感吧!
从我爸这里,我学到了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这种仪式感用生动可感的过程丰富和滋养人的心灵,唤醒了孩子对美的向往,对生活的的热爱。
春天,学校满墙的蔷薇花开了,接着是月季花、凌霄花,每年我都要带着班里孩子们去和花合影,孩子的笑脸在花儿面前也毫不逊色;学校教学楼前的广场那么大,放风筝再合适不过,大家就趁着东风一起跑起来吧!冬天下雪,带着班里孩子们到学校后花园溜一圈,走走停停,看一看,闻一闻,因为那里有散发着迷人香味儿的蜡梅。我教他们唱:蜡梅花,脸儿黄,从小不穿绿衣裳……
良善的人一定拥有一颗谦卑心,悦纳自己,成全他人。
家里有一棵樱桃树,97年搬家时就种下的。长了二十年的老树枝繁叶茂,尤其是初夏果实成熟时尤为喜人,红艳艳的一树甜果子也吸引来了好多小鸟。鸟儿很聪明,吃的一定是最靠近阳光、长得最好的,所以你若是不嫌弃,敢试一试鸟儿啄剩的樱桃,一定不会失望。我妈在竹棍上绑了红绳子,杵在了树顶,我爸却说:“一年到头,小鸟也就盼着这一季儿呢!让吃点儿吧!”
老石马原来是个三岔路口,路边会有一些农村老太太、老头儿在地上摆了摊儿卖自家种的一些蔬菜。是的,你没猜错,我爸下午下班路上最爱买的就是这些菜,挑剩的、蔫儿了的,而且,收底儿。尽管挨了不少唠叨,但可爱的他却依然乐此不疲,因为“都不容易。”
这从来不只是怜悯心,更是对生命的的敬畏。
做老师的,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有机灵的或愚钝的,活泼的或安静的,但每一个都是鲜活的、独一无二的。教育之法,本于天性——尊重天性、守护天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身上的潜在力量,愿意放慢脚步,在等待中期待,和平而包容。班里小R是个极腼腆的女孩儿,学习底子很弱,上课十分安静,不说话也不发言;同时她又是一个很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这类存在感不强、成绩不好的孩子在班里最容易被忽视,但我明白,她从心底渴望成长,我要推她一把。“班级文明小标兵”颁给她好合适,颁奖仪式上我又鼓动同学们都来说一说她在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大家七嘴八舌地夸出一位名副其实的“小标兵”,小R现在越来越自信,课堂上发言也积极了许多呢!每个孩子都是一件“孤品”,若你能不只盯着那点分数,便没有优劣之分。喜欢养花儿的内秀的孩子的来做班级“花长”,浑身使不完力气的男孩子来做“饮水机负责人”,当你能怀着敬畏之心,饱含热情,尽全力去成就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就成就了你。
3月10日,老李同志给我发来信息:小学古诗文增加55篇,增幅达百分之八十。他不是老师,却是我这个老师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