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日记25:上热下寒证,冰火二重天

2017-06-12  本文已影响0人  郁茹

     身上怕冷,腿脚怕凉,而上身发热,脸也发热,偶尔会口腔溃疡,有时长久不好,特别到春秋两季特别明显;这样的问题很多手段解决不了,中医一剂附子泻心汤就能解决!

“古经方如何治疗上热下寒症”

《伤寒论》原文:“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附子泻心汤:黄芩6克,黄连6 克,大黄3 克,制附子12克。

由于有附子,所以不要自己熬,上药店熬,制附子先入锅熬50分钟。

附子泻心汤适应情况:上身有热。或者脸也发热,胃憋闷,个别多会有口腔溃疡,腿发凉、脚底发凉、怕冷,上身出汗。中医理论认为:火在上而下行以温水寒,水在下而上升以济火热。阳卫外而守阴,阴守内以助阳。附子泻心汤加减:

一、呕血便血(上消化道大出血)

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引发多次吐血,大便黑如柏油样.胸闷,面色浮红,汗出,形寒肢冷,口干口苦,口唇干裂,舌苔黄腻而糙,证属阳明积热,虚火上炎,同时肾中虚阳外越,气虚不摄,形成上热下寒现象。用附子泻心汤清泄阳明积热,下降无形之气,配附子以温阳固脱。附子10克,大黄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熬法同上)

由于有附子,所以不要自己熬,上药店熬,制附子先入锅熬50分钟。

这是一付的量,服用三付后,吐血停止,大便由黑变黄后,可以变方: 附子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党参10克、炒白芍10克、麦冬10克、白蔻10克,山药30克,以益气养阴,温中健脾。连服12付即可。二、感冒数月,上身热,腰以下怕风。

感冒数月不好,胸满,上身热而出汗多,腰以下怕风。制附子6克、大黄6克、黄连3克、黄芩3克。3-4付即可。

制附子先入锅熬50分钟,然后放入其他中药。熬法同上。

三、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往往是心胃之火不降造成的。

制附子6克、大黄3克、黄连5克、黄芩10 克,干姜9克,  甘草10克,  白术6克, 藿香3克,这是一付的量,熬法 同上。

如果腿不特别怕冷,而且口腔溃疡日期比较久,可以用甘草泻心汤加减:炙甘草30克,半夏20克,党参15克,黄芩15克,干姜10克,黄连10克,大枣4枚,生石膏30克,生阿胶8克(打碎冲服)。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

课后福利

中老年人尿道感染:特征是尿频尿热,同时有刺痛感。小便时火辣辣的疼。

以猪苓汤合五苓散合方:

猪苓12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阿胶10克(打碎冲服)、滑石12克。桂枝15克、白术(炒)30 克, 栀子15克, 黄柏15 克,炒山药30克, 山萸肉60 克,芡实10 克,丹皮8 克,桃仁12 克,陈皮10  克,干姜10克,  柴胡6克,白芍15 克,土茯苓30克,车前子10克,如果尿中红细胞多加白茅根15 克,小蓟10克 .炎症消除后,用附子理中丸合金匮肾气丸善后。

友情提示

中药材的熬制很讲究方法,先放和后放,加凉水还是热水,都是在熬制中使用!特别像制附子剧毒 、阿胶需要打碎冲服、 生姜、干姜还不是同一味药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