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
最近被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跨学科教学”整懵了。学校要进行跨学科教学探讨,连忙到处搜索有关理论和案例去了解。
有一天在一则短视频上看到一个学校实行“跨学科”教学,一堂课上几个不同科目的老师讲,看得我一头雾水,这简简单单的一个讲台竟变成了戏台,让人哑然失笑。
今天又听一位同事搜到一个案例《曹冲称象》,由一个数学老师来上。我打趣道:“数学老师上都不行呀,还得让物理老师一起上,明明课文里提到了关于浮力的物理知识。最好还要让历史老师讲一讲,因为书中讲到了三国时的曹操了。”
我的话音刚落,同事们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个中滋味心照不宣。
教语文三十多年,历经诸多改革,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却也越来越不会教书了。我并不是一个保守、固步自封的人,每一次改革创新,我都不断学习。可是,真实的感受是现在的改革,把教育教学格式化了。教师没了整合的自主权,学生靠刷各种题提高分数。
所谓学科融合,跨学科教学,想起十多年前,我2008年那一届学生,教师子女中,有一个是我校音乐老师,她也是一个十分专业又上进的老师,刚好教我们班的音乐。于是和她商量,我找到了一百二十首古诗的唱游,请她留意一下,每节课抽一点时间教孩子们练唱一首古诗。
就这样,六年的时间,孩子们一百二十首古诗背得滚瓜烂熟。同时,我也看了音乐课本,有的歌曲内容刚好是季节相关的,比如《春天在哪里》,有的是与品德教育有关的,比如《劳动最光荣》等等。就在语文课上有意识地提起相关歌词,孩子们思路打开,促进了阅读和习作。
再后来,教会孩子们预习,查找资料,渗透了学习方法,逐步内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记得有一届五年级学生,学到鲁迅的《故乡》,有同学课堂交流预习资料,她竟然打印来28页之多,有的我也没注意到。后来她的资料全班传看,收获可真不小。
一路走来,语文最终落实在听说读写,读是语文的根,没有读,靠教师课堂上所谓的跨学科表演一通,只会是叶公好龙罢了。
快要退休,守住初心,得一始终,也就无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