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列车之旅》—试着走进残雪的文字(2)

《神秘列车之旅》,通篇读完,阅读体验还不错:行文流畅、情节诱人。
主人公痕在一个鸡场工作了许多年,生活一直很平静。有一天,鸡场老板派痕去很远的地方采购饲料,并亲自送他上了一列火车。一个荒诞怪异的旅途自此开始。
痕在火车上经历了一系列诡异的事情:奇奇怪怪的列车长、永远沉睡的上铺、只能在黑夜出没的半边脸傻大姐、还有在黑暗中飞针走线的伊姝,等等,让他充满不解也充满好奇,他在和这些人发生交集时候的纠缠让他整个地陷入了矛盾和纠结之中。
傻大姐为什么是半边脸?伊姝为什么如幽灵一般?列车长为什么如此纠结又如此强悍?为什么列车上有些人走向狼群求死时却充满向往之情?
神秘的列车日夜飞驰,从不在某站久留,一旦旅客上车就再也不能下车。
通篇离奇的情节、鬼魅的场景,胆小者慎入。而一旦走入,便会一边心生害怕,一边睁大双眼,好奇地想要一探其究竟,而最终,它会给你一个你可能意想不到的交待。
在看《神秘列车之旅》之前,我也读了残雪的《老蝉》。不得不说,这两篇,残雪的文学语言和脑洞,确有她的独到过人之处,阅读时我常常会心生感叹。而且,她的文字中充满狂放的热情、不羁的思维,张力极大,如鬼魅的舞蹈,向死而生。
然而,我在接着读她的《苍老的浮云》时,却读了一部分,就实在读不下去了,那内容也是荒诞的意象加上无止尽地纠缠,一如抑郁症患者的臆想。于是作罢。
我在网上见过别人的评价,有人说残雪是女巫作家,还真像。
残雪自己说:这三十年,我做的是没有退路的实验文学的实验,创作素材取自人的灵魂深处,属于心灵探索的层次。我和我的朋友们搞的这种文学,中国自古以来都没有过,我认为我们才是未来的新文学。
她的作品,情节荒诞,人物矛盾、纠结、顽强、坚韧,直追人的内心与灵魂。
残雪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她曾走过一个荒诞的历史年代。我感觉,她创作中人物的分裂感主要来自于曾经生活的年代 。她也一直鲜少与人交道,或许,她一直活在她的那个世界里。
只是,大地已经变暖。阳光也很柔和。
我想说的是,就我自己的观点而言,残雪的文字作为一种文学的形式存在,是有它的存在价值的,因为它的独特,给文学世界的多元化增添了一道有个性的风景。
但绝不会是文学的主流。
就像生活中,腐乳好吃,榴莲好吃,但因为味重,所以只能是偶尔一吃,米面肉和日常蔬菜苹果才是常食之物。
再或者如,出家的和尚里有高人,独身终老者中也不乏快乐之人,但众生中,更多的人,喜欢的是婚配嫁娶、子孙绕膝、天伦乐乐的感觉。
笑容、欢乐、幸福,永远是人们希望的生活主流。
精神和灵魂,经典的好文里自然也有,且充满阳光的味道。
我还会继续去读残雪的文章,感受那种荒诞中的生命魅力,触动于她的独特表达和狂放的生命热情,以丰富我的阅读体验,让自己的文字在感染中打开。更多的时候,我还是会去读经典、大气的文章,让自己的灵魂和生活更多地洒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