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河(五)后沟
”如果可以算支流的话,后沟大概算是龙泉河最小的支流了。后沟起点到西河的距离也就一公里多点罢了,除了下雨有水,再就是汇集了村里的生活污水,要算是支流的确是勉强。
后沟就在赵家村的北边,紧挨着村子,而且南沟沿下边还有两三家住户。后沟的起点位置就是姑姑庙的遗址所在,当时还可见到断砖残瓦。沟北是平地,称之为北崖(念iai),这种发音字典上没有,诸如红石崖、崖逄等,也是这个念法。北崖的土地很平整,离村子也近,历来是作为高产示范田的存在。北崖有很多传说,我能记住的就是那里埋了金鸡和金盘子,据说有缘人可以听到金鸡报晓。我没有缘分听到金鸡啼鸣,却亲眼看到在北崖出土了好几千斤铜钱铜板,装了好几麻袋,大队安排人拉到废旧物资回收站当做废铜卖掉了。出土时,围观的孩子们或多或少捡到了一些零散洒落的铜钱。那时村里的代销社一个铜钱可以换一块糖,大多也拿来换糖吃了。据说现在一枚铜钱都能值好多,想想都把肠子悔青了。
后沟的沟底留了一条小水沟,平常村里的大部分生活污水就顺着这条水沟排到西河去。前街作为雨水的分水岭,路南的流入南河,路北的基本汇入后沟流进西河。小水沟的两边还有部分平地,大多是村民的自留园,我家的自留园就在后沟,就在后沟最东端的南侧,大概有三四分地,我记得在小水沟边上有两棵大白杨,成年人都搂不过来,自留园的东南角有一棵大刺槐,也是一人多粗,据说都是我爷爷栽的,我没见过我爷爷奶奶,据推算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这几棵树也应该有四五十年的树龄了。这几棵树在我上大学期间卖掉了,也就卖了三百多块钱。
后沟自留园的土地很肥沃,离家也近,从我家出来,顺着东胡同往北走一百多米就到了沟沿,下了坡就是自留园了,园子的西南靠小路的位置是一口水井,从井沿石头来看,也是有年头了。从我记事开始就喜欢跟着父亲去浇园,父亲用井绳和水桶把水打上来,一桶一桶倒在小水渠的水槽里,我帮父亲看着水是否灌满了一沟一畦。园子里种过的蔬菜种类很多,白菜萝卜自不必说,茄子、黄瓜、韭菜、大葱、扁豆、辣椒、芹菜、香菜几乎应有尽有,从春天到秋天总能有时令蔬菜可以吃,而且是纯粹天然有机蔬菜。
大包干之后,我家在西岔路口南薛家河的东岸分了一块菜地,后沟的自留园就很少种菜了,种了几年大葱后,就开始种庄稼,到后来干脆栽满了树。
生产队时后沟没有桥,出村去公社要经过后沟,只能下坡上坡,后来才修了桥,开始的桥很简易,也就是放了一个粗的水泥管子,然后上面埋上土,现在是石头水泥桥。
这几年回去,后沟也变了样子,基本成了垃圾填埋场,几乎和北崖连在一起,甚至有住户在回填后的地场盖上了房子。
村西后沟的南沿就是大场,也就是生产队晾晒收获粮食的场地。场地很大,四个生产队把场地分成四部分,麦收和秋收的时候,这里是最热闹的地方。
随着村子的发展,房子越盖越多,原先的饲养院位置都成了住户,甚至把大场的土都挖没了,盖满了房子。大场没有了,后沟也看不出来了,北崖靠王黄公路边也盖满了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