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因生活费不足辱骂父亲:“原生家庭”成了原罪?
愿我的故事细水长流,敬你的孤独择日而终。关注猫夫人,看尽人生百态
引言:
近日,一个“留学生因生活费不足辱骂父亲”的热搜引发广泛争议,起因是一个在西班牙留学的23岁女孩,因为觉得11000元的生活费不够自己花,每月都超支,还用了应急的信用卡。
父亲提醒女儿要节约,否则自己一万多的工资根本难以支撑。在女儿的不耐烦中,父亲依旧苦口婆心耐心劝说,谁知女儿一气之下将聊天记录发在网上,公然辱骂父亲,还曝光了自己父亲的名字、电话及单位。
女孩更是号召网友去网暴自己的父亲,且辱骂自己的母亲,不禁让人唏嘘,这究竟是贴心小棉袄,还是对准父母的一把刀?
如今,女孩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公开道歉,称已经与父亲和好。可是,这件事同时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现在的一些孩子,究竟怎么了?
“原生家庭”成了原罪?
网友称,这个女孩在萨拉曼卡留学,即便是在西班牙消费水平最高的马德里生活,一个月五六百欧元也绝对够用了,相当于人民币不到5000元。而每个月1万人民币,那几乎是西班牙中产家庭全家一个月的花销。
除了花钱大手大脚,还有人扒出,这个女孩是去年在青岛,不愿隔离而跳车逃跑,上了热搜的那个留学生。
接下来,一部分网友都开始指责,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女孩这样仇视父母,实在是要受到谴责的。而另一部分网友也说,女孩如今成为这样,都是原生家庭的原罪导致的,是父母的责任。
我们没有深入了解双方的矛盾,就很容易单从道德层面去指责其中任何一方。而实际上,之于这件事的后果,无论是作为“原生家庭”的父母,还是在“原生家庭”中成长的女孩,都是有一定责任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原生家庭”究竟哪里出了问题?女孩又有怎样的问题?
“原生家庭”之教育方式
“原生家庭”是什么?网上给出的解释是: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这个家庭的气氛、传统习惯、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学效对象、家人互动的关系等等,都影响着子女在成年后或者新家庭中的表现。
以这次留学生事件为例,女孩的父母在她留学之前,可能就已经出现了一些教育方式上面的问题。
学习不能太严苛
一篇疑似女孩父亲的长篇回应文章出现在网络,作者自称是女孩父亲,他承认,自己曾经因为个人儿时的成长经历与观念问题,“刚愎自用、暴烈脾气”,在女儿小时候经常打骂女儿,逼迫她学习,动不动就暴跳如雷。
而自己靠自身努力成为北大高材生,也让他对孩子抱有严苛的高期待与高要求。“我犯过不尊重孩子天性的错误,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到她身上”。他说,这是孩子长大后他才意识到的。
父亲有问题的教育方式,对女儿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以至于女儿从小就成为敏感多疑、暴躁易怒的性格。因此,就像这位父亲在回应中说的:“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健康和坚强的心智远远比学习成绩或金钱更重要。”
物质不能太溺爱
和学习上的要求严苛恰恰相反,在物质生活上,父母是比较迁就孩子的。原因可能是父母离异,让父亲内心感到愧疚,所以尽可能在物质方面对孩子进行妥协。
适当的物质激励,可以产生惊喜感、幸福感,以及感恩的心理,而过多则会起反作用。无底线的包容妥协,会让孩子将这种物质当作父亲的一种补偿、赔偿,孩子就会认为这种付出是理所应当的。
物质带来的便利与优越很容易让人沉迷,一旦父亲不再像之前一样付出,对孩子来说,不亚于断瘾,孩子反而会更加怨恨父亲。因此,物质方面要张弛有度,不可毫无底线去容忍妥协,你的容忍与迁就,带来的只会是孩子的变本加厉。合理满足孩子要求,不溺爱,不超越自身水平。
要正确引导,反省不足
无论是当初不远隔离跳窗逃跑,还是引导网友针对自己父母,都可以看出来,女孩的自省能力严重匮乏,这一点应该和小时候父母教育方式有关。
当子女没有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或者子女做错了事情,假如说,此时父母一味地指责、贬低、打骂,却从未正确引导子女去理性反省自我,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白惹父母生气的原因,那么,子女只会受到大量叠加性心理创伤。
在内心创伤严重的同时,性格变得敏感多疑,不懂得是非对错,再加上缺乏自我反省能力,从不寻找自己的错误,遇事只会指责他人,将对方好意当成恶意,很容易三观颠覆而不自知,且不懂得如何理性与他人相处。
因此,父母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要学会积极正确地引导子女,如何理性反省自己的不足,同时也会增强子女的共情能力。
“原生家庭”的思想“有毒”
那么,这全是“原生家庭”的错吗?非也,“原生家庭”表示,不背这个锅!其实,女孩本身的思想观念就有很大问题。
跟这个留学生类似的案例还有一个,曾经,有一位月薪3000元的母亲,由于拒绝为女儿买8000元的手机,遭到女儿大骂:“你废物,却要生下我来受罪。”
在近些年“原生家庭”这个社会学概念火了之后,众多年轻一代开始将自己一切的负面情绪、负面遭遇都归结于“原生家庭”:
“我考不上大学,都是因为我父母没文化!”
“我找不到对象,都是因为我父母没钱!”
“凭什么别人生下来就能开超跑,躺着收租,我的父母就没有本事,才让我活得这么累!”
“为什么要把我生在这么贫穷的家庭里?家里这么穷,为什么还要生下我,让我来受罪?”
当他们钻了牛角尖,思想偏激,将“生而为穷人,我父母应该很抱歉”认为是理所当然,内心就不再有幸福感,好像自己遭遇的所有不幸,都是父母欠自己的,都是别人欠自己的。
可实际上,这种错误的思想,会荼毒人的心智,否定别人的努力,也否定自己存在的意义。他们看不起普通人的生活,但又不愿通过自己努力,去改变现状,只会一味地把气撒到父母与他人身上。
看似是在追求自由与地位平等,实则是举着“打抱不平”的幌子,想让自己成为不需要努力,轻轻松松变身人生赢家罢了。
父母已经很努力,把自己能给予的最好的都拿给你,你不感恩就罢了,如何忍心去责怪他们?做人不要太愤世嫉俗,要知道,金钱不是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人生中最纯粹的快乐也不是父母能给你多少。
将心态摆正,享受最单纯的快乐,才可能让自己的内心丰盈,拥有幸福感。
结语:
就像网上说的那样,原生家庭是起点,不应该是终点。曾经,我们只能被动接受原生家庭带来的磨难,但如今已经长大成人,成年人要做的,应该是走出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父母生下我们,是为了见证一个生命的奇迹,陪伴一段美好的旅程。他们错了吗?如果没有来到过这个世界,我就不会看到日出的灿烂,日落的余晖,也不会看到繁星的璀璨,明月的皎洁,更不会得到窝在父母怀里的温暖、朋友拥抱的安慰和爱人不离不弃的相濡以沫。
人生很苦,但也很甜,重要的是,我们不要忘记经历过的美好和感动,铭记生命中每一分每一秒的幸福与喜悦,更要努力走出去,成就自我。这样,来人间一遭,也不虚此行,不悔终生。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留学生因生活费不足辱骂父亲这件事?
欢迎留言讨论。
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