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
在城市的小区门外,有很多的人在那里打牌。他们都是从农村来到城市里找活干的农民,他们有活干就去干活,没活干就聚在一起打牌。
这些农民总是有用不尽的力气,他们从事的工作就是在小区门口那里等业主们的活干。业主们要装修房子,就找他们搬运装修材料。像搬运这些粗重的工作,不是城市里细皮嫩肉的公子小姐能干的,所以他们一般不会失业。
在一些没有电梯的低层住宅区,这些农民工抬一袋水泥每上一层楼可以有一块钱的收入。如果有活干的话,一个人一天最多可以赚到5到6百元。这样算下来,一个农民工,即使没有那么多的活干,比如每个月只开十多天工,也有6、7千块钱。如果运气好,力气又吃得消的话,一个月有二十多天的活干,他们的收入就能达到1至1.5万。
如果单看数字,这足以让一些有高学历的、从事“体面”的工作的白领们眼馋。但是我相信,如果让白领们做这样的工作,他们一天能赚到二十块钱就已经不错了。
这使我想起了几十年前的那场运动,叫城市知青下乡插队。
那时候,城市里有一大帮的“知青”。城里没有那么多的工厂,因此无法安排这么多的“知青”工作。“知青”们没有工作,他们就成了游手好闲的“待业青年”,每天从东街逛到西街,是城市里的毒瘤。但是人有一张口,开嘴就要吃饭,怎么办呢?
伟大的领袖想到了广大的农村,想到了老实巴交的农民。于是发明了“知青下乡插队”,把这帮城市的毒瘤安排到了农村吃白饭。老实说,如果农民们能够有选择的自由,没有人愿意请这些只会吃饭的“知青”工作的,即使他们不要工资。
现在,城市发展起来了,农村却衰落了。农村的土地已不足让农民致富,于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便到城市里谋生。农民们到了城里,他们大多从事城里人不能干、不愿或不屑干的、最苦最累以及最脏的工作。
农民们勤俭节约、吃苦耐劳,有着劳动人民的一切美德。他们一直在为国家默默奉献,他们理应是最伟大的群体,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但社会的现实是,他们一直被他们所养活的人歧视。甚至“农民”或“农民工”都被某些“社会精英”用来骂人而成为贬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