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书吧简书电影读书

《流浪地球》读后感

2019-02-21  本文已影响37人  阿瑟流士
《流浪地球》读后感

因为各种原因,我还没有为电影《流浪地球》贡献出四十亿票房中的一粒尘埃,索性我就直接看了书籍版,不难想像电影版肯定编了许多剧情来讲一个故事性强,有带动观众情绪的精彩的故事。但是书的话,可就平静多了。

《流浪地球》读后感

刘慈欣老师用一种平静克制的笔触,讲了一个地球流浪的故事,情绪就像故事里的人所面临的灾难和对生存的极度关注一样,不是强烈的宣泄,而是一种一心只为生存反而变得理性客观,用最大的心力只为带着地球远离太阳氦闪爆发的灭顶灾难。

直到最后,对未知的恐惧,对前太阳时代的向往,对自然对光和热的期待,使得不明确切信息的人们突然开始暴乱,觉得流浪就是一场荒唐的骗局。而就在这些人获得胜利的时候,该发生的灾难就这样毫无征兆的发生了。只有看到这里,才觉得这人似乎才有了如今的人类会有的血性的感情。但是放在小说里,这种感情似乎却变得危险了。

我记得我还小的时候,大概是初高中时期吧,开始接触到关于太阳系关于宇宙的知识。那时我就在想地球外面是太阳系,太阳系外是银河系,银河系外又是无数个星系,宇宙究竟哪里才是尽头,这个黑色的浩淼的世界外有着怎样的存在。外面会不会有一些庞然大物在玩弄着宇宙,一如我们拿着显微镜在观察一个单细胞的生物?

《流浪地球》读后感

其实我是相信地球会灭亡的,灭亡的原因就是因为太阳爆炸。也有可能在那之前,人类就会亲自毁了这个世界。而只有有钱有势的少部分人能迁移到另外的星球延续人类基因。

想到这些事真的会发生,总让人后怕,茫然,觉得一切都是虚妄,一切都是徒劳,最后都是一死不是吗?

可是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们又是害怕死亡的。

我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明明知道会死,还是那么努力的活着。

第一是我们的基因让我们畏惧死亡,唯有或者才能实现基因的延续。

第二,我们之所以能去探究死亡,不就是因为我们活着吗?因为活着,我们才能去试图了解死亡的样子,所以如果死了,那这一切不就失去了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了吗?

所以即便知道结局,还是努力的活着,喜怒哀乐只有活着才能体会。

但是活着这件事,年纪越大越觉得按自己喜欢的样子去过才最有意义,因为知道了结局,但还是希望过程能是欢喜的模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