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传》摘录(待续)

2017-08-15  本文已影响0人  HugoMan

前言 谁能定格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

创业:1998-2004

  1. 做对的事情之一:腾讯对ICQ的模仿建立在微创新的基础上。它把信息留存从客户端转移到服务端,从而适应了当时中国的上网环境,还先后发明了断点续传、群聊、截图等新颖的功能。
    ……
    做对的事情之二:除了技术的微创新之外,互联网的商业应用还受到一个地区的网络环境、用户习惯、支付体系、国家政策等客观条件的影响。
    ……
    做对的事情之三:马化腾在创业不久后便开始谋求资本市场的支持。
  2. 在2000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企业模式和用户价值挖掘上蹚出了一条与美国同行不同的路径。

出击:2005-2009

  1. 创办IBM的托马斯·沃森讲过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机器应该工作,人类应该思考。”
  2. 在遭遇冷落的2005年,马化腾提出了“在线生活”的新战略主张,同事在阻止和人才结构上进行了重大的调整。30多个混乱的部门被重新组合,从而清晰地呈现出5个业务模块:无线增值业务、互联网增值业务、互动娱乐业务、企业发展业务和网络媒体业务。
  3. 在微信崛起之前,网游成为腾讯最大的“现金牛”,占到了全部收入的一半左右,腾讯因此“被成为”一家在线娱乐公司。
  4. 在中国互联网史上,2008年是一个标志性的年份。在这一年,中国的互联网人口第一次历史性地超过了美国,而在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 Service,SNS)浪潮中,试图以博客(Blog)模式完成转型的三大新闻门户无法找到可靠的盈利模式,QQ空间、百度空间、人人网以及51等公司则以新的SNS模式异军突起,门户时代宣告终结。

巨头:2010-2016

  1. 腾讯是第二次“圈地运动”的最大获益者。在2010年的中报里,腾讯的半年度利润比百度、阿里巴巴、新浪和搜狐4家的总和还要多,它也因此称为“全行业的敌人。”
  2. 微信的公众号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式创新,它以去平台化的方式,让媒体人和商家获得了在社交环境下的垂直深入。……每一个试图在中国市场上获得成功的人都不得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与微信有什么关系?

马化腾的七种武器

  1. 第一种武器:产品极简主义。
    腾讯也是工程师文化与产品经理文化融合的标本。
  2. 第二种武器:用户驱动策略。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腾讯团队探索并发掘对中国用户的虚拟消费心理的掌握,他们把“虚拟道具”重新定义为用户的“情感寄托”。
  3. 第三种武器:内部赛马机制。
  4. 第四种武器:试错迭代策略。
    “小步、迭代、试错、快跑”,是所有互联网公司取得成功的八字秘诀。
  5. 第五种武器:生态养长模式。
  6. 第六种武器:资本整合能力。
    腾讯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中最大、最激进的战略型投资者之一。
  7. 第七种武器:专注创业的初心。
    在18年中,马化腾几乎摒弃了所有的公共表演,而一直沉浸于产品本身,这构成了他最鲜明的职业特征。

两个互联网世界:美国的,中国的

  1. 与美国完全不同的是,当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被引入中国的时候,这个国家正在变成一个世俗的商业社会。正如一位早年非常活跃的评论家洪波所观察的,中国互联网没有经过早期的非商业阶段,一开始它就是一个资本的舞台,所有互联网本身的民主性、非中心性,在中国从来都没有被广泛关注过。
  2. 如果说美国人总在想如何改变世界,那么,中国人想得更多的是,如何适应正在改变中的世界,他们更乐意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是商业价值观——广而言之,更是人生观的区别,也是很多美国与中国商业故事的不同起点。
  3. 中国迄今仍然是一个非典型的现代国家,政府掌控着近乎无限的资源,庞大的国有资本集团盘踞在产业的上游并参与政策的制定。互联网是罕见的阳光产业,因变革的快速和资源的不确定性,国有资本迄今没有找到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和获取垄断利益的路径。

第一章 少年:喜欢天文的Pony站长

互联网代表的是一种新文明、新文化,其特征是:一、对小的事物特别崇拜;二、地下经济,不遵守规则;三、对权威健康的不尊重……预见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美国新媒体教授),《数字化生存》

第二章 开局:并不清晰的出发

不可错过的“互联网世代”

网络游戏在日后将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最赚钱的业务,不过在当时却是“主角旁边的花脸小厮”,一点都不被看好。

狼狈不堪的岁月

在一个缺乏成长性的产业里,任何创新都很难获得等值的回报,因而是没有意义的。

OICQ的中国式改造

  1. 吴宵光清晰地记得,在第一次技术讨论会上,马化腾提出了一个听上去与技术无关的、很古怪的问题:“我们的用户会在哪里上网?”
  2. 张志东说:“刚刚开发完第一个内部版本的时候,全部完成只有220KB。我拿给马化腾看,他不太相信,以为肯定是没包括动态库打包的部分,实际上这已经是完整的独立可运行版本了。”这样的一个版本,用户下载只需要5分钟左右,相对于其他的ICQ产品,无疑是杀手级的。
  3. 徐刚武在设计网络协议时果断地采用了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技术,而不是其他即时通信软件通常所采用的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技术。这其中的关键在于,采用UDP技术的开发难度较高,但能大大节约服务器的成本,使得单台服务器可以支持更多的客户端。这一创新使得当年在资金上捉襟见肘的腾讯,凭借技术上的优势用尽量少的服务器坚持了尽可能长的时间。
  4. 腾讯的OICQ是一款看上去源自ICQ,其实更属于中国用户的产品。它们的思考出发点均非技术的革命性突破,而是客户的点滴体验!

OICQ发布日:1999年2月10日

在产品上线之后,张志东团队根据网民们的体验,不断发现和修复Bug(漏洞),在第一周就连续完成了三个迭代版本,平均每两天发布一个,这更大地激发了用户的使用热情,在后来的10多年里,腾讯在技术研发上所坚持的“小步快跑,试错迭代”原则,其传统即肇始于此。

第三章 生死:泡沫破灭中的挣扎

“一只饿死鬼投胎的小精灵”

初创期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与它们的美国同行相比,在服务器的使用上有很大的差别:在美国,人工很贵,服务器很便宜,所以,程序员在做架构时不太考虑服务器的优化,容量不够了,添置几台就可以了。可是在中国恰恰相反,服务器很贵,人工很便宜,为了提高系统承载量,程序员们会把很大的精力投注于服务器优化,包括算法的精巧、降低CPU的消耗、把一些运行放到更底层的数据库等等。

企鹅的诞生

在委托加工的时候,制作公司觉得腾讯提供的企鹅图标太“瘦”了,制成存钱罐会站不住,就擅自做主把企鹅做成了稍微胖圆的样子,还在它的脖子上加了一条黑色的围巾。

“你可以不还钱,不过我不要你的股票”

  1. 坏消息是,腾讯公司的账上只剩下1万元现金了。
    在开源无望的情况下,此时的马化腾只有两件事可做:一是增资减薪,二是把腾讯卖掉。
  2. 当现金几乎断绝的时候,几位创始人都不得不腆着脸四处找朋友们借钱,深圳城里稍微认识的人都被他们借了一个遍。至少有两位有钱的朋友分别借给腾讯20万元和50万元。马化腾向他们提出,能否用腾讯的股票来还债,他们都婉转地表示了拒绝。有一位甚至慷慨地说:“你真的没钱了,不还也可以,不过我不要你的股票。”
  3. 现在要去找一些更疯狂的人,他们要的不是现在就赚钱的公司,而是未来能赚大钱的公司,他们不从眼前的利润中获取利益,而是通过上市或再出售,在资本市场上去套利。他们管这个叫VC,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

救命的IDG与盈科

  1. 那天,5个创始人默默地围在传真机前,看着协议一页一页传过来,马化腾问曾李青:“就这么签了?”曾李青督促说:“就这么签了吧,再迟就来不及了。”

    真的再迟就来不及了。
    IDG与盈科投资腾讯的那个时刻,正是互联网世界由大晴转大阴的“窗口时间”。

  2. 在所有的商业故事里,运气是最神秘的那一部分,几乎有一半的创业者“死”在运气这件事上,而且,你无法解释。

MIH的意外进入

在IDG看来,腾讯的商业模式并不受主流的资本市场青睐,而且,它实在太烧钱了。马化腾将融资所得的资金几乎全数用于服务器的添置,可是,在用户急剧增加的同时,盈利仍然遥遥无期。

第四章 梦网:意外的拯救者

“影子国王”的梦网计划

就在2000年4月,一家新的、专业从事移动通信业务的手机运营商正式从中国电信公司剥离了出来,它的名称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第五章 QQ秀:真实世界的倒影

我们会因为混淆了虚构和现实而相视一笑,我们感到这种幻象已经控制了我们。——奥尔罕·帕慕克(土耳其作家)

市场部的“阿凡达计划”

QQ秀受欢迎的程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QQ秀上线的前半年,就有500万人购买了这项服务,平均花费5元左右,支出远远大于购买一个“靓号”。而且,这次并没有引起用户的反感和舆论攻击,因为,这是一次用户完全主动的自愿行为。

“QQ人”与QQ现实主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