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的高尚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常常会被生活中很小很小的义举而感动。因为感动,给了自己很大的精神;因为感动,越来越懂得珍惜和可贵。
昨天看了这么一则消息。一位骨科医生在准备手术前突然走出手术室,他没有说话,也没有告诉病人家属和其他人他有什么事。过了不久,他又回来了,一声不吭的开始给病人做手术。手术坚持了几个小时,做得很成功。手术结束,他独自一人坐在椅子上,长叹着气。事后大家才知道,手术前,他最疼自己的父亲就在手术楼下刚刚去世。他突然离开就是为了最后一眼看下父亲,看完父亲后,他继续上来为病人做手术。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我是医生,医病人是我的职责。
很平淡的回答,并没有有些人夸张的表述,是责任驱使,其实也是最普通的人性驱使。
路边小车将行人压了,路人见状,纷纷上来救助,一起将小车抬起,成功将被压的人救出。相比好些年前人们不敢做好事,做了好事弄不好还会被人错怪,甚至惹出官司。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向善向好的氛围营造,善行义举成为社会崇尚的美德,更多的普通人懂得“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
一位小孩被骨头卡住在喉咙,生命垂危,通过电台呼叫车辆。好心司机听到呼救后,立刻前去。司机凭借娴熟的技术超性能驾驶,根本就没考虑万一,只想着多争取一分钟,小孩就希望大一分钟。在他的极速下,小孩得救了。送到医院,他还帮助把小孩送进抢救室,直到小孩安全得救,他才悄悄的离开了医院。后来,家属带着重金感谢司机,司机一分不取,他说,赶上这样的事谁都会做,他只是做了普通人应该做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有时,看似简单,看似平常的事,人人会做,人人能做,也可以做到,可要真正摆在面前的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做、愿做、敢做。
一个人的善行,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是一种长期的积累。首先,是从小就得到善的教导,对善有一个明确的指向,逐渐在心底生根发芽。其实,有一颗善行的心。人无善心,则无善行,也无善德。即使有偶尔的良心发现,也不至于会作出明智的举动。再次,从善之人从不会去有意做出伤害之事。不能这样,一些人想善行都不知道怎么做,有的时候可能做了,也是为了某些目的而为。事后还要大张旗鼓的让人宣扬,让人抬举,实在是有些偷机。
生活里大多是极其普通的人,真正高大上的也是精英中的精英,为数特别的少。普通人的生活都没有什么风起云涌的感觉,就像那无味的水一般。所以,很多时候就不会总有人去颂扬普通人,更不会把普通人的善行认为是高尚,往往就把普通人的平淡事看得特别的出奇,特别的不太理解。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句话从上小学就一直牢记在心,也深深的教育着自己。但在现实生活里,常会对一些人的做法很不理解。本来大家各行其是,各自生活着,可有的人,自己比不上人家,又不去努力,于是想尽办法来害人,给人设套,最后是人没害着,把自己给搞臭了。大家同处一个单位,都是同事,做的都是为单位争光的事。努力工作不就是为了进步或者有个好去处,而有的人努力不过别人,不是学习别人的长处,倒是经常给人捣乱,给人穿小鞋,到处散布谣言,败了别人,自己其实也得不到多少好处。不助推别人,不多行善,报应自然会来。
我们每天生活的环境很一般,没有特别的东西,大家生活在一起就是一个集体,一个团队,本来就应该和谐相处,取人长,补己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补足,才能让团队越来越好,人与人越来越融洽。所以,就需要生活里多些善,多些义。歌不是唱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光唱不行,还得落在行动上。
生活虽然平淡,但并不平庸。平淡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态度,但一定不能没有高度。做人平平淡淡,是境界。做事轰轰烈烈,是进取。遇事不张慌,正事大胆为,不避不躲,不见利忘义,不投井下石,有良知还要有良心。
每个普通的日子虽说平淡,只要活得有意义,只要有品行,只要有德性,普通人一样可以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