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夜宿成都
错过西安至成都一路白天的实景体验,夜宿锦官城内心真正的原因大概是,想痛快淋漓的吃一顿火锅。大家不谋而合,心照不宣。味在广东,吃在四川啊!
已经过了午夜,火锅老品牌“皇城老妈”打烊了。清凉的夜风徐徐收起了藤椅上大老爷们的蒲扇。简约的灯光静谧的流淌。不觉间,驴子们轻微的呼噜声带我们进入了悠闲漫都的甜美梦乡......
吃过了有熏肉和担担面的早餐后,我们要去看一位心仪已久的风尘老人。郭沫若曾这样赞誉过,杜甫与李白确是我国璀璨诗坛夜空上的一对双子座,交相辉映,光照千秋。
当然应该是李白、杜甫排列,但今天我们去的是杜甫草堂。这名叫浣花溪的地方。
在安史之乱期间,在国破山河在的年代,以川人的敦厚,慷慨的接纳了惊魂未定,携妻带子逃离在这里的杜甫。
那时,大概没人能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穿世目光来仰望一眼这位精瘦的老头,就连南村幼童也欺他老无力;但那位邻居黄四娘一定是少陵的知己,老杜的红颜。是她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让诗圣有了“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收获与狂喜。
的确,你看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博大胸襟,像一个气不能圆、志不能达的落魄老人吗?
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造就了历史上蜀地从来自成一体,显示岀与众不同的强大。武则天、李白、苏轼、邓小平。无论政治、文学。她不沿边、不临海。这种强大来自何方?
说实话,较李杜,我更喜欢李白,这大概也有个性认同和自恋倾向。蒋勋曾说过,他年轻的时候喜欢李白,年长时则更喜欢杜甫。仔细品,很有道理。
李白像一道彩虹,瑰丽而不可捉摸。杜甫像一条绳索,拽着它就可以触摸底层社会的每条神经,每个角路。他登高临小、又知微见著;他豪放凌云、又缠绵悱恻;他忠君报国、又怀才不遇。正是这么个多面性格,才成就他光彩苦难的人生。
杜甫在这里生活了四年,留下了二百多篇传世佳作。正是这里,成就他文学上的最高辉煌!成都人善待了他,使他在西南之一隅,以文化的光芒永久照耀我之中华。
一千多年前草堂只有一亩多地,如今扩展到三百余亩。我们相信,这是一种文化的扩展,这是一种诗意的装扮。杜甫,你心中有百姓,百姓心中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