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小宗攻伐67年,比玄武门之变和九子夺嫡还残酷
历史上著名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兄弟手足相残的故事,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杀死两位亲兄弟之外,顺便残杀了两个兄弟的儿子,共10个侄儿。至于康熙朝九子夺嫡的故事,因为宫廷剧的推广,知道的人也是甚多。
玄武门之变虽然血腥,但也就是短短几天的事,九子夺嫡虽然历时几十年,但最终收场也没那么血腥暴力。
今天要讲的大宗和小宗相残,是发生在春秋时候的晋国,前后长达67年。
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晋穆侯攻打条(条戎),吃了败仗,恰巧夫人齐姜生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于是晋穆侯给儿子取名——仇。晋穆侯十年,晋穆侯攻打北戎,在千亩(地名)打了胜仗,此时,齐姜生了他们的第二次儿子,取名——成师。
晋国的大小宗之争就在这兄弟的继任者中拉开了。
当初太子叫仇,少子叫成师,晋国大夫师服就说:“大儿子叫仇,是仇敌的意思,小儿子叫成师,是成就他的意思,嫡子和庶子的名字相反了,以后晋国能不出乱子吗?”师服这段话是根据二人名字的含义来推断的,二人出生时,晋穆侯打了一败一胜的两场战争,晋穆侯可能不是刻意要将嫡子和庶子的名字取反的,只是对应当时的心情罢了。据此推断,晋穆侯看到成师或者喊出成师的名字的时候内心应该是无比愉悦的。既然高兴,各种关切各种封赏,虽然是庶子,但肯定是不会少的,宠爱有加。
晋穆侯死后,晋穆侯的弟弟殇叔篡了位,殇叔能篡位成功,从侧面反应出,晋穆侯在位时,对继承人的人选上有可能是模糊的,至少在对继承人的培养上是不够的,这样才让殇叔占了先机。
殇叔篡位三年后,太子仇就带领自家的人马夺回了爵位。在这一夺回爵位的过程中,亲弟弟的成师一定出力不少,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在文侯仇去世以后,大宗文侯仇的儿子昭侯伯即位后就立马封自己的叔叔小宗成师于曲沃。当时的曲沃比晋国都城翼还要大,足见成师在当时晋国的影响之大。
那么,问题就来了,大宗文侯仇在位三十五年,难道一点也不防范小宗成师吗?
前面刚说了,文侯仇在和殇叔的斗争中,成师念在自己的亲兄长以及自身的利益上,不可能不帮助文侯仇,既然帮了忙,肯定要受封赏,不仅如此,文侯仇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肯定是要依赖自己的亲弟弟成师的势力。
成师被封曲沃后,号桓叔,《史记》记载:“桓叔是时五十八矣,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这里暗含的意思就特别有趣了,桓叔好德,那就意味桓叔成师能吸引人,能吸引人,势力自然就大,势力大自然招致国君的不满,但是文侯仇还要依赖弟弟的势力进行统治,可能就睁一眼闭一眼吧,这是其一。其二,桓叔好德,有可能是相对于文侯仇而言的,文侯仇的儿子昭侯伯即位八年就被大夫潘父所杀,可见昭侯伯德不及大夫,惹来杀身之后,文侯仇或许在德这上面也不怎么样,古人的“德”说的比较隐晦,可能暗含文侯仇和昭侯伯在国家治理上也没什么能耐。
桓叔成师应该是早有取代之心,一定懂得如何防范自己不会成为被攻击的对象。特别是潘父杀了昭侯伯之后,迎立桓叔成师,桓叔欣然前往,可知桓叔成师早有取代晋国国君之心,所以在平时行事中,一定是倍加小心。
此后,大宗昭侯伯的儿子孝侯平为晋君,小宗桓叔成师传位给自己的儿子曲沃庄伯鳝,孝侯十五年,小宗庄伯鳝攻入都城翼,杀了孝侯平,但是被晋国人又赶回曲沃了。
大宗孝侯平的儿子鄂侯郄继位晋君,即位六年后就死了,小宗庄伯鳝趁发丧之际攻打晋,幸好周平王派遣虢公攻打曲沃庄伯鳝,才让晋国大宗保住了位子,晋人立鄂侯郄的儿子哀侯光为晋君。
小宗曲沃庄伯鳝传位给自己的儿子曲沃武公称,武公称伐晋,掳走了哀侯光。晋人立大宗哀侯光的儿子小子为侯,小子侯刚即位,武公称就杀了哀侯光。小子侯四年,武公光诱杀了小子侯,周桓王派遣虢仲攻打曲沃武公称,武公称返回曲沃。
晋人立哀侯的弟弟,小子侯的叔叔缗为晋侯,晋侯缗二十八年,武公称最终灭了晋侯缗,并且贿赂了周釐王,使自己成为晋国正式的合法继承人。
本世纪05/06年在晋南曲沃发掘的羊舌大墓,通过对墓葬形制、出土文物的辨析,初步推断应该就是大宗文侯仇的墓地,同时,墓内器物被破坏严重但又不是盗掘,所以推断应该是晋国小宗在和晋国大宗的交战中,故意毁墓,以报私仇。
春秋战国时期毁墓是对对方的极大侮辱,即使将另一国灭国,也尽量保护对方的宗庙,而晋国小宗毁坏大宗的墓穴,其仇恨可见一斑。
晋国大宗和小宗经历了67年的战争,大宗6代君王,其中有4代都是被小宗所杀(昭侯被大夫所杀,跟小宗曲沃桓叔也脱不了干系),光《史记》确切记载的战争就多达6回。兄弟同门,权力之争,时间之久,战事之多,恨意之深,直到将对方灭宗。
大宗小宗攻伐世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