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烧肉

2020-05-30  本文已影响0人  毛桐

一大早,同事给我送来一些马铃薯。个头不一,大的拳头大小,身材颀长;小的大约只有一元硬币大小,圆溜溜的,身材朴实。

这一看就是自家种的马铃薯,淡黄色的皮,透着丁点亮,还有泥土沾在身上,斑斑点点。闭上眼睛嗅鼻子,嗯,有地里的青气,呼之欲出的新鲜。

忽然就想到老家的菜园子,菜园子里当下的时令蔬菜,就有马铃薯。

幼时生活清苦,饭桌上常年都是自家地里的蔬菜。只有逢年节,或是家人要干很重的农活,爷爷才会在集市上打点肉,回来红烧菜,这时奶奶的马铃薯烧肉就登场了。

眼前的这袋马铃薯,仿佛让我看到岁月那头的奶奶,熟悉而顽固的家的味道,一下子冲进脑门,我迫切的想要一碗马铃薯烧肉。

家里现在基本优质蛋白低脂肪饮食,餐桌上大多是鸡脯肉,鱼,虾,牛肉交替往复,猪肉几乎不进家门。儿子的减脂减重也正在进行中,这一碗马铃薯烧肉,大约会毁掉我们几天的努力。

但是记忆影像里,在灶边忙碌的奶奶,锅膛里柴火的噼啪声响,更有马铃薯烧肉被夹起来的一筷子,进入喉间,与舌尖和味觉的碰撞,带来的全身心幸福,一直在不停的提醒我,马铃薯烧肉,势在必行。

刚好第二天爸爸要来我这,打电话给他,让他在小镇的集市上买点肉带来,应该比我们这的猪肉味道好点。

下班回家,洗手进厨房。

把肉切成薄薄的片状,肥瘦恰当。土豆洗净,中等的拦腰一半,小个的直接下锅,大个头的切成最小的土豆般大,不用削皮,再切点姜片,齐活了。

案板上各种调味品,但我今天只想用四种,油、盐、糖、酱油;调料只用两种,八角和生姜。也许调料多了,味道会更好,但这样才会是奶奶的味道,那时家里的灶台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种必需调味品。

我想把肉直接下锅就炒,但是奶奶明明是先要把肉里的猪油给炼出来。心里一百个不情愿,但为了奶奶的味道更纯正,今天豁出去了,先炼猪油。

冷锅下肉,中火转小火,锅里滋滋的冒着声响,猪肉慢慢从白色变成微黄,再到金黄。整个油把猪肉都汪在里面了,泛着泡泡,赶紧下瘦肉,放姜片,不停翻炒,直至变色。

倒入酱油,撒点白糖,放了两个八角,再翻炒,一股淡淡的焦香味飘出,倒入开水,没过猪肉,盖上锅盖,大火炖开转小火。

坐在厨房里的小凳上,打开蒋勋的有声书,看着火,盯着锅,莫名的满足和幸福。

儿子伸头进来,脸上不苟言笑,然而却挤着眼睛朝我:我太奶奶那时候烧饭,也听蒋勋有声书?

无时无刻不忘记调侃我,挑衅我,如他所愿,骂了他一顿,高兴的缩回脑袋,滚回客厅。

半小时后,把泡在水里的马铃薯下锅,翻炒一遍,让汤汁均匀的裹在每块肉和马铃薯上,继续大火炖开转小火。

自家种的马铃薯容易熟,一刻钟后,已完全熟透。

奶奶的马铃薯烧肉,最后还有一道工序,放辣椒。那天我们在家讨论很多菜的灵魂所在,这道菜的灵魂除了道地的食材,大约就是辣椒了。

奶奶的这道菜放的辣椒,自然是自家地里种的,既不是红辣椒,也不是青辣椒,而是将红不红时的橙红,隐约还见氤氲点青绿。

而今天菜场是没有这样式的辣椒卖了。下了青辣椒,翻炒一遍,关火出锅。

看着这油,真是罪过

不用招呼,儿子已冲向餐桌,边做着夸张的表情,边下筷子,嘴里还不忘念叨:许姑娘,我的减肥大业不要了?今天可不怪我,你既做得出手,我就下得了口。

我也迫不及待的来了一筷子,是的,就是奶奶的味道。虽然跟奶奶比起来,总差那么点意思。但我仿佛看到在灶上灶下转悠的奶奶,在并不富裕的家里,用一双素手,给家人带来了美味与温饱。

这碗马铃薯烧肉,带我穿过岁月,回到了老家。奶奶的手艺,也许我没能完全传承,但热爱和勤劳,却流淌在血脉里,镌刻在骨子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