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的故事(六十四)南大街小学——梁枋彩画
海淀的故事(六十四)南大街小学——梁枋彩画
小留流第174篇
上回聊话匣子,也聊到了彩画,唉,70年代我姐在小西天儿工艺美术厂上班,从事的就是“金漆彩画”工作。
所谓金漆彩画是在底漆的基础上勾勒图案,再撒上金粉,最后再用黑漆描绘细致图案。金漆画一般以金、银、黑三色相衬,画面主体突出,场景较为简练,常用于装饰屏风、神龛、橱柜、床等器具。
我姐从事金漆彩画多年,后来工作需要,继而又干起了雕漆工作。据说雕漆起源于唐代,到宋代更为红火。雕漆造型古朴庄重,纹饰精美考究,色泽光润,形态典雅。雕漆工艺是中国漆工艺的一个重要门类,也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精华之一。
人们的工作如同命运一样风云莫测,苏东坡早就说过“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唉,这话好像是吕蒙正说的,甭管谁说的吧,反正应验了。
这不,90年代北京工艺美术厂倒闭了,树倒猢狲散的手艺人,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了。您想啊,耍手艺的终归要凭手艺吃饭,你就是回家也得找活干啊,要不指什么吃呢?好在,一些个体雕漆小厂还有些零散的外派活儿,尽管磕磕绊绊,有今儿没明儿的,但毕竟还能养家糊口。
来,瞧瞧我老姐的工作场所。
下岗后,老姐还在努力,即便步入花甲依旧老骥伏枥志在漆里,整个一漆里刨食。雕漆场地是家里的阳台,瞧,在这方寸之间,老姐雕出了数不清的作品,图片中的大瓶便是其一。
您知道,这雕漆可是个细致活儿,每天戴着老花镜,一刀一刀,一片一片,为使花叶更灵动逼真,每一花瓣,每片叶子都要反复琢磨推敲如何下刀。
瞧大瓶上这朵牡丹花儿,虽然还是半成品,还没做锦地儿什么的,不过可以看到每个花瓣儿都有自己的神态,每片叶子展示着特有的身姿,是不把牡丹花雕活了。
得,咱们说彩画吧,这里的水很深,种类较多,仅彩画就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大家知道颐和园,甭管是长廊还是殿堂梁枋,上面满是人物、山水彩画,每一幅都那么栩栩如生,这就是苏式彩画。
(颐和园长廊)
说到做画,特别是在梁枋上做画,这可不是一天半天儿的功夫,不信您仔细观瞧,每一幅都能体现出作画人的知识底蕴和手艺的高深。
颐和园坐落在海淀,离我家很近走着就能去,小时常常去看山、看水、看长廊,唉吆,仰着小脑袋看起来没完,虽然不明所以,可画面让人浮想连篇,也许那就是意境吧。
(南大街小学)
说来也巧,不单颐和园有梁枋彩画,我的小学校,南大街小学也有,老邻居,老校友都知道,在老师大办公室那个院子,回廊上满是彩画。
瞧,这是其中一幅。
据说南大街小学的梁枋彩画取自西游记,这幅估摸着画的是唐僧到了女儿国,现如今早已无考,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有朋友说了,一个小学校哪来的梁枋彩画?
唉,您猜怎么着?这所小学的前身可有历史了,早在道光年间,一位佟姓老哥儿给皇上家专送鸡鸭而发家,于是在三角地这儿购宅基地十余亩,盖了一大片院子,有房九十九间半,起名“鸡鸭佟宅园”,到了慈禧年间,佟家破落把宅园卖给了时任军机大臣王文韶。
好家伙,这位王大人着实把宅园装修了一番,就说主院儿回廊上画满了以西游记为题材的彩画,我上学时整个宅园的面貌还是王大人装修的样子,也就是这些彩画伴我长大,得,关于鸡鸭佟宅园的故事得空我们聊。
还说回到彩画吧,我上学时彩画比这要清晰、鲜亮,随着岁月的流逝,彩画渐渐褪色淡去。
来,我们看一眼南大街小学的梁枋彩画在哪?
这是南大街小学校主院儿的西侧回廊,这院子较大,我上学时这里总是开会,尤其爱开全校师生大会,同学背着椅子从各班向这里涌来,然后一排挨一排的坐好。
也许我们班离的近,也许我们老师表现出色,差不多每次开会我们班都先到。唉,先来的同学便从西侧回廊座起,看见回廊下的石台了吗,那一溜石台刚好放一溜椅子,我班就从石台上往后座起。这石台比下面高出一个椅子,视野好,等待同学们的功夫,我闲不住啊,东瞧瞧西看看,当然更多的是看梁枋上面的彩画,看了这个看那个,看罢了西侧看东侧,感觉特有味道。
这东侧回廊与西侧回廊不同,西侧回廊是封闭的有窗有门,而东侧这边是开放的,有一溜的廊柱儿,里面墙上还有一排什锦窗,梁枋上布满了彩画。
这东侧回廊两头都可以进出,一般东院儿的学生从左边进来,西院儿的走右边近便,最后来的学生就坐在廊下,这长廊与颐和园很相似。
来,到长廊一头去看看:
嘿嘿,这长廊是不挺长的,挺像颐和园的吧,虽然此时梁枋彩画已脱落,惟剩古老的建筑和裸露的原木,甭管怎样,毕竟此时小学校还在,长廊还在,多让人怀念啊。
这图片应该是我毕业以后拍的,虽然彩画没了,不过对这儿记忆太深刻了,从不会忘记这长廊,也不会忘记这儿的前后左右,这图是站在长廊北头儿向南拍的。那时每天放学都打廊下过,走到那头才能出校门儿回家,而每次路过尤其开会时都能细致观瞧,所以对上面彩画记忆较深。
长大以后,对上面所画的故事有了一点点了解,唉,愈发的回味那时的彩画。来,我们看一副颐和园的彩画“富贵寿考”,画的是唐代著名将领“郭子仪”的故事。
唐朝安史之乱,把个大唐闹的鸡飞狗跳,好在边关大将郭子仪,力挽狂澜挽救了大唐于水火。这幅画讲的是郭子仪出征途中,偶遇两位天仙姐姐,唉吆喂,把郭子仪激动的,急忙滚鞍下马叩拜两位天仙,以期得到富贵长寿之妙法。
瞧这画面,虚幻缥缈的祥云由远及近,脚踏祥云的两位天仙神态各异,但都神情专注的看着郭子仪,没看就连郭子仪的坐骑也在回首观望天仙姐姐。画中无论树木、马匹、人物都是那么的形象,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倘若屏气静听,仿佛可以听到天仙姐姐娓娓道来的富贵长寿之音。
苏式彩画
人们在梁枋上作画,俗称“包袱”,富贵寿考是一幅人物包袱。这种作画风格用在园林建筑上自然流畅,远似祥云,近观其轮廓用若干连续折叠的线条构成,形成多层叠晕,内层称“烟云”,以深色为主。外层为“托子”以暖色帮衬,叠晕由浅入深渐入画境,显得那么自然。
嘿嘿,您猜怎么着?前些日子,带着儿时浓浓的印象,再一次去颐和园重温旧梦。进的北宫门,足足转了一大圈儿,可不知怎地,也许相隔时间太久,也许记忆恍惚,再次看罢梁枋上的彩画,忽有一种沉重的感觉。
我对彩画不是太懂,只能用外行人的视角说两句,颐和园以苏式彩画为主,但大多已经到了急需拯救的时候。瞧,那天拍的“福禄寿”
彩画已经斑驳脱落,带着这个问题一路观察,发现几乎所看到的主题包袱,包括轮廓叠晕未见修复,至多把檩、垫、枋上的同色漆,红的绿的呀,漆一遍,但色差配比有些生硬,线条突兀。看到此,决定看看是否有近期完整修复的梁枋彩画,又转悠了很久。
您猜怎么着?来到了十七孔桥南湖岛,您还别说,看到了油饰较新的涵虚堂,采用的是旋子彩画,毕竟还算欣慰。带着这个问题想找找新油饰的苏式彩画,结果有点儿遗憾,看到很多原本彩画包袱画面被同一颜色的油漆取代,有的梁枋索性漆成一个颜色,看罢多时,忽然有种走入民宅的味道。
一边走一边思索着那些梁枋上消失的彩画,忽然想到刘宝瑞的相声“画扇面”。说的是一位牛人,给人家画扇面儿,开始画美人不成,改画张飞,再改怪石,最后来个黑扇面儿,看来还是手艺惹的祸。
大家知道,中国古代对园林的审美境界在于意境,将山水、岩壑、花草树木巧妙布局,充分体现自然和谐的韵律。搭配上亭台楼阁、飞檐斗拱、长廊殿堂,以及惟妙惟肖的彩画,那是中国文化艺术与自然完美的结合,就那意境、内涵深了去了。
颐和园不仅是优雅的休闲园林,也是惬意的游览场所,彩画作为最直观的面子,如果不保,又何谈里子和内涵呢。况且颐和园作为皇家三山五园,还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总不能渐渐蜕变成普通庭院吧,这样看来就彩画来讲,那是急需匠人来救场。
前不久看到的大觉寺:
这是一座建于辽代的千年古刹,金章宗时大加修建,俗称清水院儿。到了清朝也不含糊,就说雍正皇帝吧,在寺里最高处打造小亭一座“领要亭”,站在亭中一览大觉寺。
看这座“领要亭”,想当年有这座小亭儿时,还没有颐和园呢。我们静心观瞧领要亭,可以大胆想象一下,如果梁枋上再佩有和玺彩画什么的,又是何等的韵味。。。
2023年6月26日星期一 海淀老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