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取舍之间
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写有关书法的文章了 不是不想写 是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一些认知不太确定是否正确 我的启蒙老师很长一段时间都没管我 我一如既往的交作业 他习惯性沉默 知道他是故意的 我却无能为力
上上周交作业的时候 我告诉他我对写字有了一些想法 想放弃碑刻九成宫转写墨迹倪宽赞 我写九成宫有几个月了 越写越没感觉 越写越觉得字难看 通过各种有关书法的理论中 我对我写九成宫的选择 质疑就越来越明显
我把我的理解发给我的启蒙老师 想听听他的建议 结果人家没鸟我 哎 给我气的憋鼓憋鼓的 我对张先生说我以后不交作业了 我再也不想理他了 张先生说古人拜师学艺比这难多了 你这才哪跟哪 他还给我说了很多例子安慰我 可我还是很生气 摸着良心说他明明关心我 却装冷漠 干嘛呢 弄得那么累 最终 我跟随自己内心的想法舍了九成宫 我知道写字不能随便换帖 可我还是狠狠心做了取舍
通过对几本有关书法的书的第二轮阅读及理解 这几天我越发觉得我的取舍是对的 清代刘熙载说 “杨子以书为心画 故书也者 心学也”杨雄是指 书法与作者的内心世界 书品 人品都有关 这句话在多处书中我都有看到 可见 这句话在中国美学史和书法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我还看到一句相似的话“书 心画也”这里的画 是指书法即是作者的心理描绘 也可以理解为 作者通过线条来表达 抒发自己的心绪情感变化 也是人心灵外化的表现
由此推理 所谓的书法 首先是作者带有情感的书写 加上作者的书写技巧 学识修养等等多重因素的表达才能称之为书法 而我之前写的九成宫是刀刻 是呆板的 不灵动的 没有过多的变化 再说书写的人和刀刻的人不是同一人 刀是硬的 笔是软的 所表达出来的感觉 出入肯定很大
古时的碑刻是为了记录 为了留着让后人看 字肯定的工整 这样后人才能看懂说的是什么 就如现在的书本印刷体 为了让所有人都能看懂 书上字自然都工工整整的 可这不是书法艺术 毕竟 我们现在所说的书法是艺术 艺术是有灵魂的 是书写者通过学习古人的那些方法 而结合自身的喜怒哀乐运用到笔尖的变化 要带有审美和艺术的敏感才能表达出来
启功先生说 要通过刀锋看笔锋 若你压根就不知道人家的笔锋如何 又怎么通过刀锋去看笔锋 我并不是说碑刻的不好 只是要想真正的通过刀锋看笔锋 那是不是应该先看看人家的笔锋如何 看笔锋只能从墨迹中看到 现在的我们从墨迹中还未必理解的完全正确 而碑刻 你压根就看不到笔锋 思虑再三 从墨迹入手 应该是正确的
转写墨迹之后 第一个问题就是先读帖 看懂书者的笔势往来 还好我的悟性还算对得起人 连着看好几个帖 看了很多天 现在笔势往来基本都能看懂了 第二个问题是寻找字中的发力点 力是书法中的第一要素 若字中无力 整个字看上去就软绵绵的 更无法达到力透纸背的效果 第三个问题就是用笔 提按顿挫行 怎样才能让它们完美地结合 达到自然流露 让人 笔 纸墨在手腕之间 在矛盾之间达到统一
学习路上 慢慢摸索 尽量认真地做到精益求精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