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智慧之学
上古伏羲氏俯仰天地、品类万物而作八卦,始有无字天书曰《易》,殷有《归藏》,夏有《连山》,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五十学《易》,韦编三绝,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易学分野为占卜之《易》与哲理之《易》。
易之卜,镜之省也;易之理,教之化也。
《易》之初,占卜之术。古人真是有大智慧,通过观察天地万物运行的自然规律,悟出一套预测人事运势的“先知书”,其中的方法论虽没有多少科学依据,但其中的推演也不无道理。有了易传之后,周易少了一层神秘外衣,丰富了其文化内涵。大道至简,因极简而玄奥,其中易理如烟波浩渺,如云蒸霞蔚,令人着迷。
易之道,天人合一。从卦象中顿悟天道,寓理于象,使君子循天理行人道,持身中正,学会反思反省,懂得从道行上趋吉避凶,其教化之功,自然不是未卜先知可比的。《易》在文化人的口中玄而又玄妙而又妙,算卦的先生把自己神话为天道的代言人,就在墙角里摆上几本随风翻动的古书,像模像样地指点迷津。
读《易》,是正道,还是偏门?有经可取吗?这是我这个凡夫俗子想了解《周易》的初心。
易,本义为"蜥蜴",或“上日下月”,都有变化的意思。《周易》就是从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的运动变化中,推演到万物的变化、依存、发展,然后象征人事,便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阴阳易道”的方法论。因此,我读《易》的目的就是领悟阴阳变化的隐喻,如果能引导我做一点生活哲学的思考,那就很值得。
读《周易》,其乐趣就在于卦象的至简至玄,无所不包涵,而又似是而非,想象空间大得就像整个宇宙,其中义理似乎毋庸置疑。
易之象,易之道,乃天地万物变化之常理,之于人事则为社会伦理和人生智慧。 《易经》告诉我:天在上,地在下,我居中,俯仰之间自有智慧人生。
开启《易经》之门户的钥匙有三把:一是卦象的象征意义,要明白六十四卦取象的基本原理;二是易传的解释,要综合彖辞、象辞、爻辞的指向和大意;三是从卦与卦之间错综复杂的对应和变化中理解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卦象的象征意义,需要合理的想象。比如天、地、水、火、雷、风、山、泽的取象,还是相对直观的。
例如《乾》《坤》两个经卦,取象天与地,为六十四卦的门户。象者,像也。赋予《乾》《坤》两卦的象征意义是圣人仔细观察天体运行规律,效法大地秉德,而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智慧之语。试想,如果天体运行不遵循不变的规律和秩序,或者其中某一天体突然不转动了,结果会如何?不是吉凶自明吗?如果没有大地的承载,哪里会有生生不息的万物?可见卦象的象征意义和占卜之辞都不是神话般的臆想,而是最朴素的道理,是最接近科学的哲学。
乾为天:
《易经》:智慧之学坤为地:
《易经》:智慧之学《易经》对华人的影响或可比《圣经》之于基督徒。只不过,在传承的过程中,《易经》因其奥妙无穷,表达隐晦,只能由文化人传承其博大精深的易理,民间草根则对占卜之术更为着迷。
因为着迷,所以迷信。迷信易经的占卜,实在是大谬。《易经》究竟有什么大用呢?孔子说:通晓变化道理的人,大概也会通晓神明所做的事吧?《易经》含有四种圣人运用的道理和方法:
应用言辞的人崇尚其中的词章之美;用来指导行动的人崇尚其中的变化规律;用来指导制作器物的人崇尚其中的卦象;用来指导占卜决疑的人崇尚其中的卜筮原理。
《易经》:智慧之学孔子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之道是天道,是圣人之道,是君子之道,也是小人之道。说来说去,吉凶祸福都是因为人的德行是否合乎天道人伦,并非迷信鬼神之言。如“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这些道理都是恒久不变的,对人生具有指导意义。正所谓,“天佑之,吉无不利”,不是上天保佑你,而是你的品德正直、需求正当、行为刚健、与天地相亲、与人为善,必然会有亨通顺利的结果。反之亦然。孔子说,易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君子读易经读出了君子之德,小人读易经必然读出小人之术。如果让小人为你占卜,恐怕告诉你的都是小人之道,所以孔子学习易、精通易,却说“不占而已矣”。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中举例说,圣人通过卦象创造了有利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器具,实在是太神奇了啊!比如,取《乾》上《坤》下的卦象而创制衣裳;从《涣》的卦象“木在水上”而发明舟楫;从《随》卦上兑下震而联系到牛马(兑阴,为牲畜)在前、车(震为阳,为车)在后,发明了车马以利天下;从《豫》卦震上坤下的卦象,创立击柝巡夜的方法;甚至于古人创造文字,用刀(乾为金)刻于竹简(震为竹)之上以便记事的方法都取自于《夬》卦的变卦之象。
都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读了易经你就知道,道德就是中国人的最高信仰。道就是自然秩序、就是发展规律;德就是品德、格局、胸怀、气度、理想。所以说,《易经》是中国人的圣经,应该不为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