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县级人代会监督质量需把握好三个关系
[学习与思考]
提高县级人代会监督质量需把握好三个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开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好各项议题,提出有关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是人大代表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人大代表行使职权的主要形式。十八大会议期间,习近平同志对人大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代表工作,充分发挥好代表作用,尤其是发挥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落实总书记对人大工作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人代会监督质量,我认为需进一步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会议筹备-----要处理好“粮草”与“车马”的关系。
如果把年初人代会形成的决议,比作启动、助推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车”的话,那么,会议的筹备工作就是这辆“战车”的“粮草”。车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的质量决定“车马”的能量,“粮草”的数量影响“车马”的续航能力。这个“粮草”主要指两项工作:一是人大代表做好参会的准备工作,二是人大机关要做好会议的筹备工作。
人大代表做好参会准备。人大代表的准备工作是整个会议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质量。这期间的工作主要是,首先组织代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经济知识,搜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信息资料。其次是围绕人代会的议题,有针对性的组织代表就全县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建设,以及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视察和专题调研,听取部门汇报,征询百姓意见。之后,代表们应根据掌握的情况及时汇总、整理发言材料,站在全局的高度为提出有关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做准备,最终形成具有较强实质性、针对性、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人大机关做好会议筹备。县级人代会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工作报告等6个报告,提出大会议案、建议或批评、意见(换届之年另有选举任务)。要做好大会的筹备工作,一要坚持一套班子管全局。人代会期间程序多、材料多、会议类型多,大会筹备处要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一旦方案出台、通过,必须严格遵守,切忌朝令夕改、临时动议、多头指挥。二要坚持一个标准量成效。各小组组长是本组业务的第一责任人,要细化工作标准,在证件制作、材料起草、议程设计各项准备工作中,要集中智慧,提升标准,做到精益求精、有条不紊。 特别是一些《工作解读》、《名词解释》更要准确、接地气 ,《县政府工作报告》每年都有《名词解释 》专刊,其他报告也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三要坚持责任意识贯始终。要教育大家明白“人代会不单是人大机关的会,而是全县人民的会”,要教育参与办会单位及人员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会议不散,责任不减,程序不乱。要靠短时间的高效组合,激发出办会的正能量、高质量、“含金量”。 二、会议之中-----要处理好“金刚钻”与“瓷器活”的关系。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会议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和途径,也是人大代表行使职权的主要载体。会议期间,代表们主要任务是审议工作报告,准确地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要干好这项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瓷器活”,就必须具有高标准的议政水平和能力这把“金刚钻”。
(一)认识程度要深,解决“言不由衷”的问题。少数代表缺乏依法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审议工作报告感觉“不说不好意思,说多了没大意思,只好即兴发挥意思意思”,还有的把人大代表作“护身符”,当“哑巴”代表、“吃饭”代表、“举手”代表。要改变这种状况,县、镇{街}人大部门就要通过以会代训、发放职责手册、甚至利用手机短讯平台等形式,不失时机的向代表们灌输业务知识,增强底气,使大家把开好会议真正提高到决定全县重大事项的重要环节来认识。
(二)审议能力要强,解决“言之有据”的问题。工作中发现,一些代表尤其是农村等基层代表,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和全局性重点工作了解不多,提问题立意不高,视野不广,重点模糊,没有达到“金刚钻”的水平。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扎实做好提高代表审议水平的工作。一是开展专题培训,提升代表技能。要邀请国家、省、市人大机关的领导和专家定期培训,不但培训《代表法》、《监督法》,尤其要加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审议方面的培训。预算报告看不懂,审查时一头雾水,是人大代表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今年6月18日,省人大组织的《600人大代表学看预算报告》培训班齐聚沂南县集中学习,除专家讲座外,还邀请省发改委、经信委领导通报了全省的相关情况,使大家对如何看懂预决算报告“入了门”。二是举办“局长讲座”,释疑、通报县情。要根据年初制定的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工作要点,有针对性的举办“局长讲座”。既要讲授业务知识,把代表们培养成某一领域的“行家里手”具备执法能力,又要通报工作进程,让代表们了解政府工作的现状便于工作监督。
(三)审议形式要活,解决“言之有效”的问题。人代会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关键看审议质量,要保证审议质量,审议方式一定要多样化。一是会议审议。要充分保证会议审议时间,让每个代表都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体现民主、集中民智。二是专题询问。组织有关方面的代表就相关问题,尤其是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等进行专题询问,要求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三是专业审议。人代会上的六个报告事关全县经济与社会全局,要代表们都通都懂,这是强人所难,所以建立若干专题组,邀请相关“业务内行”代表分专业性审议很有必要。除此之外,召开新闻发布会、让公民互动参与,进行会中专题视察,代表邀请领导对话等等,也都是有效的审议方式。无论采取哪种方式,代表团团长都要提高驾驭会议的能力,引导代表多发言,发好言,力求达到一针见血、一语中的。
(四)审议意见要实,解决“言之凿凿”的问题。主席团听取各团审议意见后,大会秘书处应汇总整理审议意见,送县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及时处理。一是要把事关全局的意见写进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交大会表决通过后,形成决议;二是会后要迅速把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归类,以文件的形式反馈给“一府两院”及相关部门,为修改报告提供准确的材料。同时,修改后的报告及审议意见办理情况,要及时送达全体代表和向代表反馈。
三、会后落实-----要处理好“十响”与“一咕咚”的关系。
会后落实,主要是指“一府两院”等报告任务的落实和代表建议的办理落实。“一府两院”工作繁重,人大监督切忌事无巨细、“胡子眉毛一把抓”,更不能把常委会、主任会和专项审议与专题调研混为一谈,工作安排“一锅烩”,这就需要选择好监督议题。监督议题是人大履职行权的“路线图”和指挥棒,要完善选题的征集、筛选、评价、公开机制,应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内容科学安排监督议题,既要考虑监督类型也要考虑工作重点,要按照“县委定的、政府干的、百姓盼的”,科学定调,抓牛鼻子督大事。特别是在重点监督与一般性监督的掌握上,要处理好“十响”与“一咕咚”的关系,既点“英雄红”,又放“闪光雷”。常委会审议、视察执法检查、调研是监督工作的三种基本方式,“审”议侧重于督大事,视察着重于通过“察”来推动工作,调研强调通过“研”来助力正确决策。人大代表履职形式的多样化,是对三种监督效果的延伸、呼应和强化。“审”、“察”、“研”、“履”四策并举,重点工作方能闪“亮”登场。
(一)常委议事水平要“高”。常委会议题一般是年度工作的大事,是重点议题。要切实提高审议质量,一是议前调研---确保“先行分队”胸有成竹。会前先行调研人员要指导被审议单位写好工作报告,真正达到材料翔实可靠,初审意见精辟,总结成绩恰当,剖析问题深刻,意见、建议可行。二是会中审议---避免出现“哑巴常委”。实行重点发言人制度。由分工联系审议事项、参加会前调研的人员重点发言,抛砖引玉、碰撞“火”花。实行《审议意见卡》制度,人人准备书面发言。要将审议材料及《审议意见卡》,提前发到常委会组成人员手中,让其及早熟悉审议内容、填写建议,带着审阅意见上会。只有集思广益、人人发言,审议意见才更有针对性、科学性、全局性和可行性,监督工作的权威才能体现。三是意见形成---让部门带着“问题”走。审议意见要以指出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对报告机关哪些工作不满意,必须解决的问题,如何改进,要有的放矢明确指出,便于承办单位落实和人大常委会监督。四是跟踪问效---确保问题“落地”。要把督办审议意见作为提高监督质效的最佳着力点,完善交办、跟踪督办、落实情况反馈、办理结果审查、审议监督情况公开等工作程序。
(二)视察检查课题要“精”。代表视察、检查是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一项重要权利。人大代表到一个单位去视察,不是一般的调查研究,而是执行代表职务。主要形式是集中视察、专题视察、持证视察,但无论哪种视察,关键是选题要“精”。同一时间的视察检查,专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既可以是县内一项重要、完整的工作,也可以是工作中的一个节点。在视察方式的选择上,要听看与谈访相结合:好、中、差现场都看,方方面面意见都听,各类不同观点都谈,类型不一的村户都访。
(三)调查研究建议要“尖”。调查研究主要是在决策部署之前或问题萌芽之时,通过深刻细致地观察、研究,形成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建议。也可在问题出现之后,通过调研,从干成事的角度写出分析问题“尖”锐的工作报告,并注意采取三种方式,及时转化调研成果。一是把形成的报告作为参阅文件印发,供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时参考;二是把重要调研成果转化为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转“一府两院”落实办理;三是把调研报告提出的一些重要意见和建议,提交给党委参阅,使调研成果在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发挥作用。避免只调查不研究,只研究不转化。
(四)代表履职招数要“鲜”。一是身份“亮出来”。要建立代表身份公示制,通过公示栏、新闻媒体将代表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联系电话等向选民公示,以便于接受选民反映问题和监督。二是上下“连起来”。坚持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的“两联系”制度。闭会期间,常委不但要走下去,委室要定期给代表寄发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材料汇编,确保“代表不出门,便知‘人大’事”。同时,把代表请上来,不失时机的灌输法律法规知识,参加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及调研视察等活动,积极推荐代表列席县委、县政府召开的有关会议,从而明晰法规、知晓基层,了解县情,便于履职。要建立代表向选民述职评议制度,增强代表接受选民监督的意识。三是在家“走出来”。9月11至12日,省人大组织驻济16名省人大代表,就医疗卫生机构改革赴青岛进行了跨区域调研,开拓了视野,掌握了全局。组织代表跨区域调研,避免只在自家门口打转转,能使代表更好地借鉴外地经验,准确把握全局,更好的建言献策。四是作用“凸出来“。完善代表考评机制,开展代表”1+6帮包活动”。要以镇街、县直代表小组为单位、建立“代表之家”活动阵地。让每一名代表联系一名困难户,每年接待一次选民、向所属人大反映一条群众意愿和要求、向政府提一条建议、参加一次代表视察、走访一次所在选区,为百姓办理一件好事实事活动等。
(五)亮点推进雷声要“大” 。 一是建议办理要“跟”。要将人代会建议、批评和意见,确定重点督办件,交由县政府重点办理。实行“常委会副主任领衔、人大常委监督、委室主任参与、专职人员跟踪、部门办结反馈、代表年终总评”的工作方式,严格考核,确保件件意见有“跟踪”,建议落实掷地有声。二是部门工作要“评”。在评议对象的选择上,重点选取承担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较重、承办人大代表议案较多、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部门。在评议方式上,既“面对面”听汇报,又“背靠背”听反映;既沿安排线路查看,又到随取地点寻访。使评议既能反映成绩、看到亮点,又能发现问题、找出不足。三是重点工作要“询”。询问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审议工作报告或议案时,向有关国家机关询问、了解有关情况的一种方式。专题询问是询问的衍生与拓展,是人大常委会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就某一方面的工作,集中开展的专门询问活动。询问时,要“真问、敢问、会问”,避免“走秀”,明白了问什么,还要知道问后怎么办?要制定《关于开展专项询问监督的实施办法》,对专题询问对象、内容、程序、处置等环节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真正使“专题询问”有章可依,有规可循,确保“询”出痛痒,“问”出实效。(原载《山东人大工作》2014年11期)
提高县级人代会监督质量需把握好三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