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随园诗话》(882)
【原书卷七·四九】
香亭宰南阳,大将军明公瑞之弟讳仁者,领军征西川,路过其邑。于未到前三日,飞羽檄寄香亭,合署大骇,拆视,乃诗一首,云:“双丁二陆闻名久,今日相逢在道途。寄问南阳贤令尹,风流得似子才无?”呜呼!枚与公绝无一面,蒙其推挹如此。因公在京时,曾托尹似村索诗,枚书扇奉寄,而公已殁军中,故哭公云:“团扇诗才从北寄,雕弓人已赋西征。”
香亭,即袁树,袁枚的堂弟。
南阳,古称宛,河南省辖地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700多年的建城历史,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楚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南阳历史悠久。商为“南乡”。西周时,属荆州,因在周的南部,被周人称为“周南”。春秋,大部分入楚,楚置“宛邑”。战国,分属楚、韩。秦初,置南阳郡,为全国36郡之一。汉承秦置,仍置南阳郡,兼有弘农郡地,辖境相当于河南熊耳山以南和湖北大湖山以北。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故有“南都”、“帝乡”之称。晋朝之后,州县设置变化无常。至元代,将原南阳郡改为南阳府。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辖五州。明初,南阳为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柽的封地,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唐王府。清时,南阳是北京通往湖广和云贵川的交通要道,陆路驿道与水路码头相接,有“南船北马”之称。民国时期,南阳为第六行政区,辖十三个县。1949年,成立南阳地委、专区,辖12个县市。1994年,设立地级南阳市。
明瑞,即富察·明瑞(?—1768),字筠亭,满洲镶黄旗人,承恩公富文之子,大学士傅恒之侄,清朝中期名将、外戚。明瑞最初以官学生的身份袭公爵。乾隆二十一年(1756),明瑞以副都统衔任领队大臣从征阿睦尔撒纳,后因平定阿睦尔撒纳之功,擢升为户部侍郎,授参赞大臣。二十四年(1759),明瑞师征霍集占,因功赏戴双眼花翎,并加赠云骑尉世职,擢升为正白旗汉军都统。二十七年(1762),明瑞出任伊犁将军,加赠并骑都尉世职。三十二年(1767年)二月,明瑞以云贵总督兼任兵部尚书,出征缅甸。十一月,因征缅有功,封一等诚嘉毅勇公。三十三年二月(1768),明瑞的军队被缅军包围,力战后自缢而死。乾隆帝亲临其府奠酒,谥果烈。
明仁,即富察·明仁(生卒年不详),号益庵。满洲镶黄旗人,傅恒的二兄傅清之子。乾隆二十五年(1760)参与平定回疆之乱,后参与征伐大小金川,病死军中。富察·明义之兄。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或是密友。
西川,作为唐代行政区划名。公元757年,唐朝将原来的剑南节度使分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和剑南西川节度使,剑南东川简称“东川”,剑南西川则简称“西川”。到了宋代,又设置了西川路。从此,“西川”一词便逐渐为人们所熟知。本条诗话中“领军征西川”,应该是指乾隆时平定大小金川之乱的第二次出兵征伐。
飞羽檄,亦称“羽檄”,古代在封皮外插鸟羽以示紧急须迅速传递的军事文书。在汉代的简册制度中,“官文书所用简长2尺,称之为‘檄’。”这里的“尺”是汉尺,相等于23.5厘米。“檄”多在上下级、平级之间互相通用。而传递军情一般都写在“檄”上,如果在其上插雉羽,则表示万分危急,欲其急行如飞,称之为“羽书”或“羽檄”。《史记·韩信卢绾列传》:“陈豨反,邯郸以北皆豨有,吾以羽檄徵天下兵,未有至者,今唯独邯郸中兵耳。”裴駰集解:“魏武帝 《奏事》曰:‘今边有小警,辄露檄插羽,飞羽檄之意也。’推其言,则以鸟羽插檄书,谓之羽檄,取其急速若飞鸟也。”后遂以“羽檄”指。亦称“羽书”。亦称“羽毛书”。晋·左思《咏史》之一:“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双丁。三国时期魏国的丁仪、丁廙都有文学才能,被曹操所赏识,故称“双丁”。丁仪,字正礼。曹操羡慕他的才能,打算把女儿许配给他,但曹丕不同意,说:“正礼目眇(瞎一只眼)。”曹操则说:“即使其两目盲,尚当与女,况但眇乎?”《文心雕龙才略》中又记:“丁仪、邯郸(邯郸淳,博学有才),亦含论述之美。”丁廙,字敬礼,汉建安中为黄门侍郎。因丁仪、丁廙皆与曹植友善,曹丕自立为帝后,二人皆被杀。
二陆。西晋陆机、陆云兄弟,都以文学名世。太康末,二陆到洛阳,文才轰动一时,时称“二陆”。陆机,字士衡,他的诗歌“才高词赡,举体华美”(钟嵘《诗品》),被后人誉为“太康之英”。他的《文赋》是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既总结了以往作家的创作经验,也表达了自己写作的深切体会,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所著《演连珠》50首,辞丽言约,说理精妙;在史学上曾著《晋纪》4卷、《洛阳记》1卷等,多失传。他的诗、赋、文章共300余篇,今存诗107首、文127篇,集结为《陆平原集》。陆云,字士龙,《文心雕龙》中称赞“士龙朗练,以识检乱,故能布采鲜净,敏于短篇”。他的《与兄平原书》35篇,表述了二陆在创作上的基本观点,陆云对陆机作品的繁复矫饰进行了委婉的批评,亦对《楚辞》存有评论,见解不凡。
子才,指袁枚,字子才,号简斋。
推挹,音tuī yì,释义:1、挹,通“抑”,意思为推辞揖让。《北齐书·高德政传》:“魏帝便敛容曰:‘此事推挹已久,谨当逊避。’”2、挹,通“揖”,意思是推重尊崇。《新唐书·杨敬之传》:“见闽人濮阳愿,阅其文,大推挹,徧语公卿间。”宋·刘祁《归潜志》卷十:“李公钦止、刘公光甫皆推挹屏山。”本条诗话中“推挹”一词,当作“推重尊崇”理解。
尹似村,即庆兰,字似村,满洲镶黄旗人,原姓章佳氏,是尹文端公继善的第六子。大约生于乾隆元年(1736),至迟卒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
附:袁枚《哭侍卫明公》:序:公名仁,将军,忠列公名瑞者之弟。年少能诗,在尹相国处见余篇咏,寄声索赠。予感其意,书扇贻之,而公已从征金川,殁于军矣。远蒙京国问才名,知己何曾一识荆。团扇诗才从北寄,雕弓人已赋西征。通侯门第文兼武,上将沙场死亦生。遥奠寒云招左毂,海天兜率尽交情。
(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