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篆书练字&书法中国传统文化

自学篆书第一课

2018-01-12  本文已影响287人  手绘者焕新

没笔,

学书法,走近传统文化。

没纸,

没笔,

没概念。

一切,似乎从负开始。在零的下面,好冷。

论接触

小学三、四年级,学校有开设书法课。但老师讲的什么、怎么写,完全没概念,也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剩下一瓶珠江墨水,一枝秃毛毛笔。

不过四年级的时候学校发了硬笔书法字帖,一张薄薄的白纸覆盖其上,临帖,一临就临到了小学六年级。那时候参加了镇上的硬笔书法比赛,获得优秀奖,奖品是个比A5还要小的很薄很薄的笔记本。

之后没碰过毛笔。

错失

上到大学,入书画协会,担秘书部部长。每周,副会长都会组织一次书法课,邀请学校的一些老师来教授。入门学的是颜真卿颜体楷书,一笔一划练。还有好多同校的师兄、师弟、同年级学友,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都有高手。可惜,我没好好把握秘书部部长的机会,让良师益友统统错过。

说到高手,高到什么程度?一幅篆书,师兄师弟拿去参加广东省大学生书法大赛,前三甲经常是他们的家常便饭。说到渊源,广东省大学生书画大赛的开先河之举就是我所在的这个协会的会长、师兄们组织筹划并实现的。

我还有机会跟着一起去广州文化公园,那里也好多文人墨客,时不时各种书画展,而且最重要的是,有许多可以免费参观。后来毕业离校,国家出台了新政策,省、市一些博物馆、公园等才对外免费开放。

就这样,与这些资源人脉擦肩而过,再无交集。

被召唤

一晃7年过去,人事早已如同沧海桑田般翻天覆地变化。我也投笔从文,闷声写网络小说,把画画抛诸脑后,书法就更不用说了。直到活不下去,生无可恋,才又想起画画。

画画,对我来说是什么呢?也许就是回归本源,返璞归真,找到自己。

那么,书法对我来说又是什么呢?

我对书法依然如故地毫无感觉。我觉得我当年勤学苦练寒窗苦读十几年已经够了,写的字我自己并不嫌弃,每次去面试、填单什么的,别人都忍不住夸我,写的字真漂亮!

所以,我似乎没有必要将时间浪费在不断精进写字上?

事实也的确是。

2009年,我开始把时间花在吹笛子上,2010年笨拙地能够吹完一首茉莉花(中音的那首),而和我一起学的同学,第一个星期就能够完整吹奏《牧羊曲》了。

2012年,我开始跟着一个大妈学太极拳。吴式太极拳108式,一个星期学会一式。结果2014年还没到呢,就忘得一干二净。唯一欣慰的,是坐公交搭地铁再也用不着死死抓住什么东西。我懵懂地察觉了何谓虚、何谓实。

2015年,重新拿起画笔。

到了2017年,又一个低谷,又是秋天,别人都秋收,我什么都没。一无所有的我,某天决定要不然就系统地学下画画?

内向,很多时候许多事情不爱宣之于口,特别喜欢做的是像伟人一样,首先大框架战略化规划,然后细化目标,以一个虚怀如谷、如饥似渴的小职员菜鸟开始。

学笛子,师弟其实只亲自教过一次,还是漆黑的夜晚,灯光昏暗,看不大清楚他什么动作。

学太极拳,把隔壁的闺蜜小伙伴拉上,是她帮忙找的那位太极拳大妈。

学螳螂拳,跟着我的同事和一群5-10岁的小家伙一起玩,自己也是个小孩。

爬山,第一次很晚才出门,空身,踩点,一进山看到没人只有树木和鸟最开心。有时候碰到大叔,年轻的女孩或者男生,也会结伴一块行。

有次碰到个大叔,见我一个人坐在山中歇息,一边走一边喊,问我一个人不怕吗?我说不怕有什么好怕的。

现在想想,那位大叔估计依然不信我的话吧。他一路上与我结伴,始终拿着那根木棍呢。可我,发自内心地并没有任何恐惧和害怕,尽管他跟我一路上讲山上曾经上来了杀人犯被围捕,所有出入口被卡,还有好多毒蛇。

一个少欲少求的人,看到山林满心欢喜,看到人群却如同置身洪流危如累卵,看到所谓成功学,能赚钱的就是王道,能升职加薪事业如日中天就算曾经不择手段踩人上位也没有人觉得除了不光彩卑鄙无耻背后唾骂之外还能干什么?于是,更加与这些格格不入,自成一个世界体系。

然则我也幸运荣幸之至。

每逢生死关头、人生抉择处,总能激发内在能量,如同我的名字一般,焕然一新,重头来过。

经历过多次劫难,方才少欲少求,看淡许多。但反过来,也对坎坷道路颇为不满,因此常常见不平时总要管管,如不能达成所愿则执念根深日渐,至而成为旧疾,俗称能医人不能自医。又或者是,我去过地狱,方才明白何谓人间,而那些未曾抵达过地狱的人,又如何能够体味人间是为人间呢?

说到幸运,乃因全凭一己之力、心念所至,助人而得。正是求仁得仁。

人心最苦不过是你倾其所有助人牺牲自我,最后却被嘲笑是蠢货,还被一脚踹下深渊。其间滋味只有尝过方知何谓人心最苦吧。若未品尝过,想必是个一路顺畅的幸运儿。可我不是,我的父辈也不是,祖父辈亦不是。

因苦苦相传,其余不曾得到,也是一种传承?所以,总想搞点事情改变这一切。

一旦动念,则面临深渊,要么一飞升仙,要么一坠地狱。无念无欲多好!可惜,若世间皆无念无欲,则人类社会将无变无动,永远处于原始社会,也不会有现在繁华的商品社会。那些成功学为何能够大行其道?不过因为现在是商品社会啊,正如老鼠不可能飞去月球,可如果是人类绑在飞行器上送上月球呢?

凡事皆有可能。

我认为最不可能的学书法,我却已经开始了。

论方法

既已有心自学书法,则基础十分牢靠,此时讲点方法,正是时候。

一如既往,遇到的困难和困扰并不少——每次但凡想要靠传统近一些,总会被各种警告、阻止,似乎传统本身自带防卫系统,搞不清楚每一个靠近者是善是恶,便要你敬而远之。

困难一,很早的时候就被亲戚婶婶辈说,画画吃不饱饭,于是长久以往设防设限,但凡画个画什么的,心里就各种警告。却忘了,小学一篇课文讲王冕学画,王冕就是在地上学的画,和钱有什么关系?画就是了,学就是了。也忘了,小学一篇品德书里讲怀素学字,怀素和尚以芭蕉叶为纸练字。当然,现在连芭蕉叶你都别想轻易见到真实的。

困难二,被会写字的姑丈辈说,写字伤身体,你身体太弱,还是不要写了。他们是过来人俨然权威,不得不听,于是又心里设限,又离传统远了一步。

困难三,找不到合适的师父。以为花钱就可以请到合适的师父?还是要讲缘分,就像生病找医生,大医院像省级的主治医师了也不能治好我的小毛病,最后还是不得不自学中医,深深地绝望,绝望于钱都投进去了花光了,病却毫无起色反而加重,绝望于明明看的是中医啊,却各种各样西式的冷冰冰机器的检查,然后一堆用钱换来的报告结果、收据、账单。

困难四,想要自学却很难找到门口。说到这个,想起在记录频道看到的黑颈鹤故事。人类将牧区以铁丝网围了起来,黑颈鹤爸爸妈妈可以飞进飞出,然而小黑颈鹤还没有学会飞行,想要顺利通过这些障碍去与大部队集合飞到别的地方去过冬,黑颈鹤爸爸妈妈可以凭借经验找到牧区的门口,让小黑颈鹤通过。可是小黑颈鹤与爸爸妈妈失联了,它怎么也找不到可以通过的门口……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这只小黑颈鹤真傻,连爸爸妈妈教过的路都不记得?

可是放在自己身上,却是如此地像这只小黑颈鹤啊!

当然,幸运的是,小黑颈鹤最后终于及时找到了门口,与大部队集合,并学会了飞行,和其他的黑颈鹤一起,飞往温暖的南方过冬。

困难重重之下,一般我都不会打退堂鼓。

我的应对之法很像那些伟人。退缩是不可能的,迎接挑战才是本色。

第一,整合资源。

资源一,在简书找到书画前辈,请求他们指点、赐教。高深的问题一概不问,就最简单的,不然你问我你画得这么好是怎么画出来的,这种问题叫我怎么回答?所以,我就问,如何自学入门。果然得到了答复。这个指路十分管用。

不久,我买回一支中号的羊毫笔,一本打了格子的毛边纸,还有一本没有打格子的宣纸。

因为我要练篆书,性格又比较硬、爽、刚,所以,羊毫笔中锋刚好比较健,我想比较适合,就买羊毫笔。兼毫也是可以的,兼毫比羊毫笔软一些。

资源二,在网上找到一堆讲书法史、篆书史的书籍资料,认真翻看了一个星期(?),常常不知所云,感觉写书法史的作者拼命掉书袋,各种引用古人的左云云又曰曰。要不是读书时候当学霸,文言文有点底子,实在连第一页都看不下去。

明明看的是书名叫做先秦篇的书法史,结果进去里面看,一路看到70多页了,讲先秦的部分居然还不到10页纸,反倒是各种古人从唐太宗尊王羲之书法引为教化民众以成政治大器之目的,到什么宋徽宗瘦金体,苏轼什么书法观点,云云云到清朝什么吴大澂(音同“成”),讲半天,还是没有交代清楚、详细、具体先秦书法史!

讲得这么晦涩难懂,简直出门没朋友的节奏!

说这么多,无非就是一件事:

我们的书法史,是先有书,也就是文字,然后就有人去记录。当时的记录呢,在夏商周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成熟了,因为考古的时候发现祖先是记录在乌龟的甲背上的,所以叫甲骨文,记录在青铜器上呢,就叫做“金文”,因为古人讲青铜器叫做“金”。

后来有了布、绢的载体,祖先们又把文字记录在这些的上面。

到了东汉,一个叫做蔡伦的宦官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发明了纸。那我们祖先就有了新的记录文字的载体啦。发展到现在,各种各样的纸随处可见,被书写被画画被制成各种工艺品等等。

上述文字的历史,大概可以概括成:古人好聪明,为了福泽子孙后代,先是发明了文字,接着又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载体来保存这些文字!

我们今人,作为子孙后代呢,想要了解和传承祖先的经验、瑰宝,最好就是多多亲身观摩这些被记录在各种载体上面的文字,临下来,体味它们,最好时不时地运用到生活当中来,只有能够解决具体生活问题,才能够被良好传承下来。

要是帝王,比如唐太宗,他尊一下王羲之,那王羲之的楷书《兰亭集》贴等等,就更容易得到发扬光大啦。这就是名人效应,跟着榜样走嘛。那本书却讲得云里雾里,小学生怎么能够理解得了?即使理解到了,也觉得好深奥好枯燥不是?

到了宋代呢,大家都比较自我了。这个时代比较像古龙里的武侠,个个都是自我风格的。不管是萧十一郎还是谢家少爷,还是西门吹雪,陆小凤,大家都比较个性。上到宋徽宗,自己就玩出了个瘦金体,同时代的许多书法家们就更加比比皆是了。只是在皇帝的光辉照耀下,没有一个像唐太宗那样的统一的大楷模,各自管各自的风格,虽然个性化标签十足了,但反而群星闪耀,你看那满天星星只会闪瞎眼了吧?还能记得清具体哪颗星?

到了清朝呢,大家都比较喜欢碑文,就是刻在石头啊、钢筋水泥结构那种载体上面的。既然是刻了,那就要讲讲怎么刻才能够得到大家的高看一眼。然而碑文也是有缺点的,祖先们记录文字的载体起先不是在碑上,手法也不是刻的,那这刻的工作就落在了一个专门的职业上面。而负责刻的工人呢,世世代代从事这一行居多,改行又不被当时的政府、朝廷允许,所以,老爸要是刻得难看了,大多也会被儿子继承到的。如此一来,碑文还能好看到哪里去呢?所以,大家才那么热衷找什么毛公鼎啊之类的原品去临帖,篆书也在清朝重新热了起来。

我这样讲,是不是特别通俗易懂?要是那些史书讲得深入浅出多好,也不至于看得云里雾里、头疼眼晕啊。

搞明白了大概的历史发展,再概括下,就是先有了文字,再用载体进行了记录,然后在记录上面加入了当时的价值理念进行品评、运用,于是风格渐渐固定统一,先从秦始皇书同文把篆书固定下来,再到汉朝从篆书中发展出隶书,又到魏晋时期发展出楷书,之后出现行书、草书。

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祖先发明的文字,汉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人专门写了书,比如许慎《说文解字》之类。提到这个或许不知道的人一脸懵逼,那我如果介绍说,其实,《说文解字》就是古代的新华字典,估计大家就顿悟了。偏偏编写书法史的那些作者没这么说,各种绕圈子,练文绉绉。

所以,我们想走捷径,就需要借助这本古代新华字典。特别像篆书,那是离我们最远的古文字,哪天自己闷头写了几个出来,笔顺结体架构什么的各种棒,可惜一出门晒就见光死了,为什么呢?因为那字是你自创的没被公认啊,你要是唐太宗、武则天什么的,别人当然不敢让你见光死,可惜你不是。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查新华字典,免得出门尴尬。

篆书的特点

说到篆书的特点,网上一搜各种有。我就不多说已经有的,我想说我自己的体验。

前面呢,我讲我学过太极拳、螳螂拳还有画画。嗯,我就差没有把人生都写完整了。篆书和武术、画画它们是相通的。

学过武术的都知道,开始有个预备式,中间是过程,完了还有个收式。没学过的也从影视那里见过,动作片里最常见的中国功夫,一开始肯定是先摆开架势,表示准备要动手开打了。篆书也是,一开始不是动笔写,而是叫做逆锋起笔。

昨天开始我逆锋起笔,结果怎么都做不到藏锋,怎么都没有办法做到圆润。

今天我没动笔,跑去看人家视频怎么写的。结果,有些视频的人写的比我的还惨不忍睹,居然放出来晒,还露了真人全身,我简直……不服不行。那这个视频,自然是学不到东西了。

找了半天,嗯,才碰到个陕西的书法协会专家,写的那叫一个圆润流畅。

我才明白,我为什么藏锋藏不了。

这就跟功夫一样的啊,一开始你就拼命用力,这是不对的。一开始,摆开架势是叫你全身肌肉、心里放松的。写篆书也一样,逆锋的时候应该轻轻点在纸上,不要死命用力,想着就要中锋运笔,就是在开始那里做一个势,没真的动笔。

篆书要求藏头护尾,写出来的字端庄大气,没有棱棱角角,以圆而方、方而圆为美。所接触的太极拳也好、八段锦也是,也是要求虚盈在握,像是抱个大圆球,比划动作处处是圆的、流畅的,正如篆书行笔流畅,转圜是圆一般。

篆书还要顶天立地,以长方形站在那里,做人也是要这样,顶天立地、中正稳重。

最后,武术的收式多半是要巩固强身健体所习目的,篆书的收笔是护尾,和藏头相互呼应,这和武术简直是一家之言。

篆书练习要求手腕用劲,武术也有类似要求。比如八段锦的调理脾胃须单举,也是要求手腕用力。

书法写字要求沉肩垂肘,武术也有许多是要求你沉肩垂肘,还要虚怀若谷。写字也是。做人也是。

好了,碎碎念到此结束,我还是个书法小白白,肯定有许多地方没讲清楚、不周到,大家可以来围观,笑就免了,帮助就最好啦。

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