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鼓舞青春的文章羽西X简书 | 儿时的年味李江诗文散集

儿时的年味儿//忆年

2019-01-12  本文已影响294人  99太阳风

              进了腊月就是年

“进了腊月就是年”,这是一句民间谚语,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小时候在农村,进了腊月,地里的活就少了。家家户户开始张罗着准备忙年。——趁着天气好淘洗麦子磨面,用石碓舂米粉打算着蒸糕;再接连几天支鏊子烙下几大缸的煎饼;地里活少但也不能总让男劳力闲着,劈柴码垛垒的整整齐齐准备蒸馍馍。

过了腊月初十,男女主人盘算着今年家里来几家亲戚,计办多少酒菜,买什么样的礼品,然后便把藏在某个角落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手帕拿出来,一层层小心翼翼地打开,从叠放的不厚的花花绿绿中抽出一张或两张“大团结”塞到男主人手里——“放好了,把钮扣扣好别丢了,买斤芹菜和两条刀鱼,——肉少割点,买个猪头啥都有了!別忘了给孩子插几支绒花”。几次叮嘱交待后,男劳力便推出“大金鹿”骑上去赶集了。几个集赶下来,东西差不多买齐了,也已经快过小年了。

儿时的年味儿//忆年

临近小年,年味更浓了。集市上卖鞭炮年画的,卖春联糖葫芦的,叫卖声鞭炮声此起彼伏。记得那时候,父亲或爷爷总会“请”上几张木版年画,有《皇帝春耕》,有《花开富贵》,有《喜上梅梢》,还有《沈万三》,记得沈万三年画下还有一句留白的:浙江有个沈万三,天天打鱼在江边,打的鱼儿装不下,金银财宝堆成山……。那时候对沈万三是什么人物并不知道,只是认为是个打鱼的。直到现在才了解到他是明朝富可齐国的大浙商。

木版年画——沈万三 花花绿绿的迎门笺儿

社会发展了,国家太平老百姓安居乐业。別看庄户人文化水平低,但其实心里明白的很,那个年代,《九大元帅》和《伟人》的画像几乎家家户户都买几张贴在堂屋正面的墙上(本来十大元帅的,个种原因也众所周知了)。

贴伟人像可是个马虎不得的活儿,一般都是大人们来贴,让孩子站远一点看看是否端正,几经调整确认无误后才能固定下来。

四大伟人 九大元帅 十大元帅像——(昵图网)

                        小年儿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也称之为“辞灶”,在我们鲁东南这地方有“官辞三、民辞四”的说法。——官家二十三过小年,老百姓二十四。直到现在,这种风俗还一直沿续下来,临沂地区腊月二十四,而沿海的日照则是腊月二十三。

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把灶王爷像贴在灶台边,中间贴上“一家之主”,两边还会有一幅“今日上天言好事,来年回宫降吉祥”的对联儿。

灶王爷像

贴毕灶王像,年味儿也就越来越浓了。等蒸完馍馍(鲁东南局部沿海地区也称圆馒头叫饽饽)、发糕、枣山(一种带枣儿像山状的面点)这些面食,再熬上一大盆猪头冻,接下来就准备迎年了。

儿时的年味儿//忆年 儿时的年味儿//忆年 儿时的年味儿//忆年

                        除 夕

如今住在城市里,鞭炮放的越来越少了。但我们小的时候,从腊月三十那天一大早就要早起放鞭炮或大花雷的,也就是从这一挂鞭炮点燃的那一刻起,“年”这个节日才算真正的开始了。

一大早,大人把早准备好的春联找出来,用面粉熬点浆糊,剩下的工作便是孩子们和男主人的了,用簸箕端着裁好的春联和福字,到炕头贴上“身体健康”,到院子里大门口贴上对联,缸上囤子上贴上“粮食满仓”、“年年有余”等字样的红贴子。就连猪圈羊圈也要贴上一个“猪肥牛壮”、“槽头兴旺”的红贴子。记得有年去邻居家拜年,还看到连羊角上都贴上两个小小的“福”字。

贴对联的工夫儿,女主人便忙做祭奠先人的菜品了,打好纸钱带上水酒和鞭炮到陵园给先人们“过年”。男主人也会趁着儿孙都在身边的这个机会正好给晚辈们讲上一堂“家族发展史”让晚辈对列祖列宗也能有所了解。

儿时的年味儿//忆年

至于除夕夜,是要吃两顿饭的:一顿是下午天刚抹黑时,一般稀饭炒点菜吃点垫垫肚子,名曰“隔年饭”。吃完隔年饭,便央母亲把新衣服给找出来穿上急不可待地窜出去相跟着大人们到长辈家开始拜年了,当然,也有在家帮着包水饺择菜的,不过即便坐在那里心也早“飞”走了。

到了90年代以后,随着电视的普及以及中央春晚节目的盛行,在家看春晚也成了不少人的选择。

除夕夜也叫守岁,小时候的我们一整夜是不睡觉的。跟着大人们去家族中长辈家里拜完年,时间也基本接近十二点了,这时无论身在何处离家远近都要提前往家赶,因为一家人还等着一起下饺子放鞭炮呢。

吃完饺子放完鞭炮,就算长一岁又一个新年了。记得小时候,母亲还会包上几个里面有硬币的饺子,谁咬着预示着来年福多运气好。若能吃到有钱的,心里的高兴劲儿真的不亚于中了福彩的大奖。

儿时的年味儿//忆年

然后的时间便是“守岁”了。小伙伴们会凑到一起打打扑克,或一家人坐在炕头上看电视。当然,实在熬不住的这时候也可以打个盹儿,好有更充足的精力留着初一拜年。

自从2000年开始在城里定居,如今父母叔叔他们也都搬过来了。老家也因此很少回去。但对于小时候过春节的情景却永远永远地刻在记忆深处了。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