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社交是一个真实需求吗?
1、职场社交是一个真实的用户需求吗?**
我们先自问自答一个问题:所谓的职场社交,是在解决什么人,什么问题?
(1)、什么人?
职场人士,有下面几个维度:行业,职业类型,工作经验,年收人。每个维度,对应的用户人群的画像肯定都会不一样,画像不一样,互相之间产生社交联系的概率都会不同。比如,一个医药从业者和一个程序员通过App产生社交联系概率,一般来说,会低于互联网产品经理和程序员产生联系的概率。
(2)、什么问题?
作为职场人士中的一员(我们暂且将职场人士统一为定义为:无法支配公司资源的上班族),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我们平时遇到的问题(用户需求)大致有以下几类类:
第一类:自我提升型。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抱有这种心理进入职场社交平台的人,可能占多数。基本过程是:我想认识更多的人,特别是比我更牛的人;在认识了这些更牛的人之后,我自己也可能变成更牛的人,或经过牛人指导或指点,我少走了很多弯路,进入了更好的平台,最终实现了自我提升的目标。
第二类:资源整合型。
资源整合型的职场人士,可以概括为:找人,找项目,找钱。对于有一定工作经验,特别是想着出去创业的上班族来说,职场社交的目标,一般来说就是找人和找钱;从事猎头工作的职场人士,也是找人;从事投资经理的职场人士,那就是找项目了。
第三类,业余消遣型。
职场人士中,还有一群人的遇到的可称之为“痒点”的需求,那就是,八卦;八卦(吐槽)公司和同事,浏览各种职场当中发生的八卦新闻,奇闻轶事;
2、如果以上用户需求存在,这个市场有多大?
从以上三个类型的分析中,可以基本得出,职场社交这个需求是真实存在的;那这个市场有多大呢?
以下分析引用于易观智库《中国职场社交应用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5》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sj8CCXJ
除学生族(大学生是潜在的职场社交用户),退休族以外,几乎所有的手机用户,均有职场社交需求;所有这个市场足够大了。
3、现有的产品对这个需求解决得怎么样?
现在名声在外的两款职场社交应用是:脉脉和赤兔。
脉脉,之前的口号是“生活用微信,工作用脉脉”,号称是工作版的微信。
优势:
a.利用“六度人脉”理论,挖掘社交人脉资源(听说脉脉的CE0林凡做脉脉之前做了一段时间的婚恋交友,也是利用了六度人脉的理论),脉脉刚开始是通过对通讯录和新浪微博的社交关系链进行挖掘,后来和新浪微博闹掰了,就专注于手机通讯录的挖掘,使用了高大上的大数据,数据挖掘等技术。总结起来,就4个字:人脉靠谱!
b.找人办事。有了靠谱的人脉之后,在脉脉上找人办事和求职,就显得相对容易一些。找人办事时,可以查看双方的共同好友,通过共同好友进行引荐。说一个身边的例子,我们团队的3个技术合伙人都是通过脉脉认识的,目前合作得非常愉快,在这里给脉脉点赞。
当然,在中国的国情下,找人办事这件事,回复你“呵呵”的概率还是有的。
不足之处:
a.产品方向不确定。个人感觉,脉脉在方向上,有点不确定。举例,脉脉的一句话介绍,分别使用了“工作版的微信”,“有人脉,好办事”,“让工作更有趣”,到现在的“打通职场人脉”,通过这些一句话介绍,我们也许能窥探些脉脉在方向上的徘徊。
b.人脉没有被激活。新人使用脉脉的感觉是,加各种好友,折腾个人认证,提高影响力。我自己使用脉脉有1年多时间了,也加了很多好友,不过这些好友都“沉”在了脉脉通讯录中了。
赤兔,LinkedIn中国的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开发App,口号是:最懂中国职场的社交App。
优势:
a.赤兔的优势是它的公司背景:LinkedIn。这家中文名为领英的国外公司,在中国国外至今没有一个合格的模仿者。领英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据称有3亿用户;用户的领英档案就等同于用户的职业身份,在国外,领英在个人职业提升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b.赤兔是一个领英中国化的产品。赤兔是为中国打造的(据说服务器也放在了中国),有针对中国的营销解决方案,和当地政府有一定的合作关系,在对接企业和人才之间的需求上,有他们的优势。
不足之处:
a.用户容易混淆领英App和赤兔App。两个App都是LinkedIn的,一个叫领英,一个叫赤兔。
领用中国CEO沈博阳是这样描述领英和赤兔的:
从品牌的角度来讲,领英是一个相对来讲偏国际化、高冷的品牌。赤兔强调的是更温暖、更年轻、更有趣的职场社交品牌。从目标人群来讲,领英的目标人群是需要和世界相连的人,讲英语的,海外背景的,跨国公司背景的人。赤兔更多地面对与更大众的中国职场人,这些人更感兴趣的是如何在中国发展得更好。从产品功能上,领英强调的是全球化的平台,赤兔是百分之百为中国市场所打造的,所以所有的产品功能都是基于中国的功能。比如赤兔很多功能在领英是没有的,比如搜附近的人、IM聊天功能,甚至手机号注册都是领英没有功能的。
看了这段话,我还是有点疑惑。
b.赤兔上线后,至今还没有找到一个让我去使用他的理由。上线前,朋友圈里有朋友朋友已经拿到了内测机会,我心里有点期待;开放注册后,关注了几个“大V”,感觉无味了,就卸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