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成长公益有门每天进步一点点

为什么要组建同城心智成长公益组织

2014-12-01  本文已影响138人  发愤的草莓

不少朋友问我:“你怎么会想到组建一个同城心智成长公益组织?”

这时候,艾青的一句诗常常拨动我的心弦: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实际上,类似的成长组织在大城市早已遍地开花。只是在我们小城市里,文化知识共享传播这方面的氛围似乎比较淡薄。

一直以来,我不喜欢自己的家乡总被别人贴上“慢悠悠生活”、“没有活力”这样的消极标签。

所以心灵深处有个渴盼,希望能通过一个小组织给汕头带来全新的气息。正好这个想法在年初时被写进了个人的年计划,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当然,这个初衷是远大的,还有漫漫的路要走。如果从细处着眼,我想,自己组建这样一个同城心智成长公益组织,出发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表述。

一、让更多人“遇见更好的自己”

很多人对于“心智”一词会感到陌生,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

在心理学范畴,“心智”的定义是指人们对已知事物的沉淀和储存,通过生物反应而实现动因的一种能力总和。它涵盖了“哲学”对已知事物的积累和储存,结合了“生物学”的大脑信息处理,即“生物反应”,运用了为实现某种欲需(动因)而从事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为实现动因结果而必须产生的智能力和潜能力。

百度百科则认为,一个人的“心智”指的是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用以感受、观察、理解、判断、选择、记忆、想像、假设、推理,而后根据此指导其行为。

以本人的拙见,“心智”顾名思义,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心理与智能的综合体现,它能影响一个人对自身、对他人、对周围事物、对世界的看法,从而决定其行为举止

不管哪一种概念的理解,“心智”都带有“以隐含很深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模式对个人行动起到支配作用”的内涵。

然而,心智水平并不是与一个人的年龄成正比的,有的人浑浑噩噩地度过每一天,到了生命的尽头,心智依然处于尚未开启状态,所以他的行为举止看起来都那么令人匪夷所思。

对于“心智”这个词,我也是在2012年中旬才从李笑来先生写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中了解到。

那时之前,我喜欢生活在圆木警枕、青灯黄卷的日子里,每天写写记记,发展书法、竹笛、绘画等各种各样的艺术爱好,上网观看公开课,安排满满的学习任务。虽然说还是能有意识地进行个人管理,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好,但现在看起来,当时仍然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感觉。

如果说心智成长的过程是以下四个阶段的进化——

1.无意识的无能→2.有意识的无能→3.有意识的有能→4.无意识的有能

可以说,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处在“有意识的无能”这种状态,停滞不前,甚至有所退步。

自从那以后,我开始深刻地思考人生意义,也开始反思自己的心智水平。特别是2013年开始,无意间接触到个人管理方面的知识,发现在这个方面可以有如此博大精深的学问,而且还能够形成一套体系、这才慢慢地尝试着梳理个人的目标管理、行动管理、知识管理、精力管理、品牌管理等成长系统(见下图,尚未完善)。

在2014年上半年结束之后,因为有了对个人管理系统的梳理, 形成了结构化、流程化、个性化的习惯系统,提升了执行力,整个人感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目标更为明确,心理更有秩序感,生活和工作更为条理化。可以说,在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心智”水平上,我比以往提高了不少,至少不再是迷迷糊糊地过日子。

有句话说得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这套个人管理系统让我受益,我也希望把这份快乐带给更多的朋友,使大家都能从中受益,像蜜蜂一样高效地工作,像蝴蝶一样美丽地生活,从容自如地应对周遭的一切,轻轻松松地幸福前进。

现在的我,正有意识地朝这个方向努力,虽然现在还不知道效果怎么样,但会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此外,我也期待着这套个人管理系统在运行中不断完善,并能在下一代的教育中发挥作用。

二、寻找精神补给的站点

在我看来,通过个人管理实现心智成长,并不意味着不要享受生活,而是让我感到安全,感到踏实,生活越发条理化,不在虚度年华中悔恨。

对于个人管理这种系统,不同的人笃定看法迥异。不能说哪一种价值观就是正确的,但人总会希望自己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拥抱更多的精彩

只是,当我认认真真地管好自己时,别人的疑惑总会不期而至:“干嘛把自己弄得那么辛苦,那么累,好好享受生活,尽情地玩乐,‘今朝有酒今朝醉’不是挺好的吗?弄什么成长呢?’甚至有人还会觉得这样就变得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

他们不断地打击我的进取心,告诉我何必那么拼命。这些言语多了以后,难免使我产生低落或者想要偷懒的心情,给自己制造放纵、敷衍的借口。

所以,我期待着,能在这小小的城市里,组建一个有着同样心智成长意愿的小团体,结识一群同城的好朋友。

在这个群体中,每个人都是一座宝藏,只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与他人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经验的交换,主动去挖掘别人的价值,可以相互找到自己学习的榜样,而且是近在身边,在同一座城市里的,这样的榜样更有说服力。

我深信,“吸引力法则”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能使同样意愿的同城朋友联结在一起,感受彼此之间的思想碰撞。而且,当我们在成长道路上突然没劲要泄气的时候,大家还可以互相鼓励、互相促进,就像一座源源不断的精神补给站一样。

三、构建社会化学习阵地

要实现心智成长的开启,首先需要通过学习知识这个的途径。

以前,大学的知识可以管一辈子,现在3至5个月不学习,轻则落后,重则被淘汰。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学习更讲究高效的方法,而“社会化学习”模式正好符合这一条件。

所谓“社会化学习”,是指需要与他人产生互动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过程。比如与他人进行经验分享或知识交流,或者在训练过程中接受教练的指导等。

这种学习模式有三大优势。

一是锻炼个人演讲能力。发生在成功人士身上的奇迹,一半是由口才创造的。在平时的环境中,我们缺少演讲能力的锻炼氛围。在这个组织里,大家可以尽情地“学会丢脸”,不怕不敢吼,就怕不开口,因为这里是一个包容的团体,大家都会对你的小失误给予谅解。在这里得到锻炼之后,到了职场之上,你便更能从容自如地应对,展现最佳风采。

二是强化自身学习效果。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主动式学习,将自己由一个学习者转换成为一个教学者。这样,信息留存率会更高,学习的印象会更深刻,而且还会迫使你进一步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特别留意如何归纳总结出精华要点,把隐性知识显性化,不断修正和完善知识面。

三是实现彼此快速成长。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以后就共同拥有了两个思想。分享并不意味着吃亏。如果朋友们都把学到的心得体会、用到的高效工具立即与其他人分享,实现知识的流动,那么所有人的学习速度就会提高很多倍。

基于以上三大优势,我才想通过这个小组织构建这种社会化的学习阵地,让大家都从书本的理论中跳出来,把知识掌握落到实践中去。

曾经,有个伐木工人非常努力地砍树,可是怎么用力,其速度总是提不上去。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把斧头磨得更锋利些?”他气喘吁吁地回答:“没有时间啊,还有好多树等着我去砍呢!”

这个“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故事虽然可笑,却给我们警醒。

我相信,心智就是伐木工人手里的那把斧头,磨利了,可以让生活更加美好。在现实中,很多人像那位伐木工人一样,埋首忙碌于生活与工作,却常常忽视去参与知识的分享与流动,去提升自我的心智水平,想办法在那种无序的忙碌中抽剥出有秩序的一面。

身体会停止生长,心智却可以不断成长,不断地为我们掌控好自己提供服务。期待这个小团体的成员们都能坚持不断学习与永续成长,在分享中能涌现更多的“干货”知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对于同样的主题又会有不一样的感悟。这样,团体中的知识传播与分享将永无止境,形成独特的思想成果。

一个手伸出来是五个手指头,但是把五个指头握起来却是可以团结在一起的拳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却可以无限。

未来的世界,一定是需要大家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才可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希望我们能一直一路相伴,一起成长!

@发愤的草莓 ( 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2014study)

【关注】 个人管理、楷书、育儿

【喜欢】 读写、涂鸦、竹笛、EOP

【坚持】 做日计划、周回顾、记录时间开销、手写活页日记

【发起】 汕头幸福成长沙龙(微信号gerenguanli)

转载本文请注明作者与微博网址,谢谢!如果您觉得本文让您有收获,不妨花1块8毛8打赏一下作者,——》[猛戳这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