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55:外贸领域的“买方视角”VS“卖方视角”

2018-12-31  本文已影响0人  Cathy陈若玮

今天的思考,同样还是来自于混沌大学的课程--李叫兽的《不传统的茑屋书店》

这几天的思考都将来自于这个课程,非常适合做营销和做产品的人学习,会获得很多启发。

课程中谈到的一个概念:

工业化时代中,经营产品的公司创造的是卖场,本质是将产品卖出去,为了销售产品;

茑屋书店这类运营用户的公司,它创造的是买场,为用户推荐,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满足各类需求。

引申到外贸行业的思考:

我把它视为“卖方视角”和“买方视角”的区别,外贸公司,它作为信息差的中间媒介,关联着国外买家和国内工厂,所以几乎在每一次的生意中,它都有双重身份-“supplier”和“buyer”。

面对工厂而言,外贸公司是买方(即客户,buyer),属于下单方;

面对海外买家而言,外贸公司是卖方(即supplier),属于供应方。

由于这样双重的身份,外贸公司很容易出现买方/卖方两种视角,这决定了它在每一单生意中的关注点。

① 卖方视角:售卖公司产品,努力将产品售卖给海外买家,完成订单,获得利润;

② 买方视角:帮买家提供解决方案,接下订单,选择好的工厂进行生产,为买家进行采购筛选和质量把控,生产或者出货等过程遇到问题,帮买家解决。

两种视角,其实大部分的外贸公司都兼具,只是各重视哪个视角而已。

当订单出现问题时,两种视角的思考方式是很不一样的:

① 卖方视角,会更侧重:怎么样能够将产品顺利出货?怎么能够让工厂和自己损失降到最低?

② 买方视角,会更侧重:这个货出去,我的买家会遇到什么问题?我应该怎样调整产品,才能让买家销售得更好?我该怎么和买家协调,尽可能让买家和我的损失都降低?

这也是“把客户拿下”和“为客户解决问题”的本质区别。

很多外贸企业或者工厂,在接触香港和台湾外贸公司的订单,会觉得很严苛,甚至不近人情,“太站在国外买家那边了”。但也会发现,港/台外贸企业做大做强的很多。

其实这就是,港/台外贸企业,经常是站在“买方视角”,他们想着是帮买家解决问题,将买家的要求传递给供应商,并且进行质量货期等方面的严苛把关,无论是处理效率还是要求标准,都会让国外买家感觉到“在帮我解决问题,而非制造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在信息差红利骤减的互联网时代,有越来越多的工贸一体企业可以让海外买家选择,但依然有很多港台外贸公司,在外贸领域中一枝独秀。

视角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为。

在失去信息差红利的是时代里,买方视角,或许更能加强核心竞争力和买家粘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