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首古诗词(九)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这是又一篇比较简短易懂的诗。古诗十九首之前有诗经艳压天下,之后有唐诗宋词芳名远扬,也难为它在这么多优秀作品中还能被人们记住,今时今日还一直被提及。
古时候要是没有专门收集当时著名诗篇的文人,现在留下来的文化怕是寥寥无几。文学在某一程度上和商品差不多,得有必要的流通性,被大众认可才可能广而告之,推而传之。 所以我们耳熟能详的谚语俗语比诗词歌赋多。
读完诗想到一个词牌名——折杨柳。话说古往今来人们都是这样的,把自己认为美好的东西送给自己认为值得的人。‘宝剑赠英雄’的下句到底是‘美玉送佳人’还是‘红粉赠佳人’其实都没什么要紧的,关键是值得。高中的时候写过一小段读后感。看到一篇彼之蜜糖此之砒霜的短小说,然后想到啊,忠心的猫衔来美食放在主人枕边,讨得一顿胖揍。死掉的耗子,翻白的小鱼,哪样不是它垂涎的东西,哪样又是主人乐意的东西?所以啊,这些乱七八糟的论据是否可以证明,礼尚往来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情。能如《木瓜》里面那样,也占了十足的默契和彼此的欢喜。
恩,还记不记得那句话:庭中有枇杷树,吾妻之手植焉,如今已亭亭盖已。好不唏嘘。对了,就推荐些书:沈复的《浮生六记》、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冒襄的《影梅庵忆语》、陈裴之的《香畹楼忆语》、蒋坦的《秋灯琐忆》 、李渔的《闲情偶寄》。篇幅都不算长,却能窥探些古时文人的闲情逸致。
我家院儿里有棵怪树呢,那筋干,那姿态,竟不是寻常植物能有的。就连那片片叶子,也都散发葱郁的光芒,勃勃生机。我找啊找,捡其中最可人的叶子摘下,打算送给思念的人。把树叶揣在长袖里,满身都是馨香了呢,但是啊,路途遥远我送不到,眼睁睁就看着它们枯萎了。别说这些叶子啊草啊的有什么值得珍惜的,我觉得它是最特别的树上最特别的一片叶子。这离别时分,无可赠予,你就念我一片心意接受了吧,以后看着它,就想起我家。
和前辈在一起的时候很喜欢互相送香樟叶,去学校的每棵树下,跳起来摘我们认为最好看完整的那片叶子,在后面写一些奇怪的句子,歌词,诗文,英文美句等等。然后卡在书页里当书签,干了的香樟树叶很是清新香甜,从深绿色变成了浅青色,后来偶尔我翻开当时课本,会不经意发现成了书签的干叶,和后面的温情。现在回想,也舒心得很。
阿梅爱花草,以前家里有小花园,她在几平方米的地方侍弄了不少花花草草。现在家里只有盆栽,三株芦荟,一株“红双喜”,一盆仙人球,还有山茶花。偶尔兴致来了,会在逛街时买一束花送给她,然而她总是说我白白浪费钱,她更喜欢整株的盆摘,由她来养着,比这些娇贵的花束耐活得多。国庆买的花束,到寒假回家竟然还在漂亮的玻璃杯中插着,全枯萎了,水都黄了,欺负那美丽的包装纸和可怜的玻璃花瓶。
小时候去外婆家,外婆识百草,各种药材当季的时候,外婆都会给我们去她的百宝菜园子里找一点,让我们带些回家。那个时候我总是丢三落四,所以外婆有时候也不给我准备手提袋,直接揣一把往我衣兜里塞。回到家中,早已忘掉,等妈妈洗衣服时,搜出来一把夏枯草,几根金银花,一捧干菊花,才想起外婆的叮嘱,让我回家泡水喝。
跟着奶奶去山上的时候,也喜欢兜东西回去。一小把艳红野山楂,一小撮嫩绿茶芽儿,几株春天才有的野葱,春芽,折耳根,狗牙儿,路上采得欢欢喜喜,回家了之后掏出来多数都融掉坏掉焉掉,但是看到那些东西,都想起采摘那天的好心情,好天气。
所以,你也一定能理解,我送你树叶的情谊,不是敷衍,不是随意,是让你,remember me!